市場經營策略

市場行銷(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行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它包含兩種含義,一種是動詞理解,指企業的具體活動或行為,這時稱之為市場行銷或市場經營;另一種是名詞理解,指研究企業的市場行銷活動或行為的學科,稱之為市場行銷學、行銷學或市場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經營策略
  • 外文名:Marketing
  • 別稱: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
  • 簡稱:行銷
詞條介紹,市場經營,詞條定義,權威定義,新式定義,行銷理論,行銷觀念,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行銷,行銷觀念,市場行銷職能,商品銷售,調查與研究,生產與供應,創造市場需求,公共關係,市場行銷策略,市場行銷種類,市場行銷專業,本科,高職專科,專業就業,

詞條介紹

市場行銷學是研究經濟社會整個交易過程的,是交易所屬範疇都是行銷學研究的,請注意,我用的是市場行銷學,不是市場行銷,市場行銷學研究完了整個的交易過程,那么套用這個研究成果為自己或者企業牟利就是市場行銷了。整個交易過程是很複雜的,這也衍生出來行銷中的研發、市場調研、策略、細分等等問題,所有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要把行銷必須要涉及的所有環節都做好,這樣才是完美的行銷。

市場經營

所謂市場經營理念,也就是說如何來管理市場,如何來最大限度的創造市場利益,通過市場經營來強化的品牌力量和口碑效應。
那么這一切都歸功於市場經營策略和市場經營理念,這兩種是完全結合在一起的,擁有什麼樣的理念那么就會制定如何的市場經營策略。
剛才談到市場經營策略於市場經營理念是不能分割的,那么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什麼是市場經營策略。
策略
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
“這個人很有策略”,就是說這個人有很多可供執行的方案,當一個方案行不通時,能夠及時應變;如果我們說那個人沒有策略,意思是,他缺乏變通,因為他只有一個方案,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諸葛亮就是一個很有策略的人,他的部下每每在危機時刻都有諸葛亮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方案集合,可以根據他的指示選擇其中一個最佳的方案。
策略也可以說是方案,對一個項目或者是一件事情一個工程的解決方案。也是一種巨觀的說法。
另外一種容易混淆的說法,市場行銷。

詞條定義

權威定義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下的定義:市場行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係人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式。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下的定義強調了行銷的價值導向:市場行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並同他人交換產品和價值以滿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Marketing is a societal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and groups obtain what they need and want through creating, offering, and freely exchanging products and services of value with others)。
(西班牙語翻譯:El Marketing es un proceso de gestión a través del cual los distintos individuos obtienen lo que necesitan y desean, creando, ofreciendo e intercambiando productos con valor para otros.)
而格隆羅斯給的定義強調了行銷的目的:行銷是在一種利益之上下,通過相互交換和承諾,建立、維持、鞏固與消費者及其他參與者的關係,實現各方的目的。
E.J.Mccarthy把市場行銷定義為一種社會經濟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滿足社會或人類需要,實現社會目標。

新式定義

①台灣的江亘松在《你的行銷行不行》中強調行銷的變動性,利用行銷的英文 Marketing 作了下面的定義:“什麼是行銷?”就字面上來說,“行銷”的英文是“Marketing”,若把 Marketing 這個字拆成 Market(市場)與 ing(英文的現在進行式表示方法)這兩個部分,那行銷可以用“市場的現在進行時”來表達產品、價格、促銷、通路的變動性導致供需雙方的微妙關係。
②2004年8月,美國波士頓。在AMA(美國市場行銷協會)夏季行銷教學者研討會上,AMA揭開了關於市場行銷新定義的面紗,以此更新了近20年來AMA對行銷的官方定義。此後,關於市場行銷的新定義在美國的市場行銷理論界、實踐界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這次公布的市場行銷新定義是在整合了來自全球的理論界和實踐界眾多行銷者的貢獻基礎之上而修訂出來的。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郭國慶教授建議將這次的新定義完整的表述為:
市場行銷既是一種組織職能,也是為了組織自身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創造、傳播、傳遞客戶價值,管理客戶關係的一系列過程。
推動重新審視和修訂AMA關於市場行銷的官方定義的主要力量之一是來自於AMA的CEO丹尼斯·杜蘭普。關於市場行銷的第一版官方定義是1935年由AMA的前身——美國行銷教師協會所採用的,1948年被AMA正式採用。1960年,當AMA重新審視第一版定義時決定依然保持不變,不做任何修改。就這樣,關於市場行銷的最初的定義一直沿用了50年,直到1985年的時候被重新修訂了。修訂後的定義也就是當今見到的關於市場行銷最普遍的定義:市場行銷是計畫和執行關於商品、服務和創意的觀念、定價、促銷和分銷,以創造符合個人和組織目標的交換的一種過程。
這個定義一直沿用至今,直到2004年夏天才被重新修訂。這次新定義是近20年來關於市場行銷定義的首次修訂,無怪乎引起了廣大行銷者的普遍重視。當然,引起大家關注的原因也還在於AMA的地位。因而,由她來做出如此之修訂,自然會引起各方面的關注。

行銷理論

市場行銷理論發展有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創階段。市場行銷於19世紀末到20世界20年代在美國創立,源於工業的發展,這時的市場行銷所研究的範圍很窄,只是研究廣告和商業網點的設定。並在伊利諾等洲的大學開設相關課程。並由“美國廣告協會”改為“全美廣告學與市場行銷學教員協會”,給市場行銷學的研究提供了組織保證。這時市場行銷學的研究特點是:a. 著重推銷術和廣告術,至於現代市場行銷的理論、概念、原則還沒有出現;b. 研究活動基本上局限於大學的課堂和教授的書房,還沒有得到社會和企業界的重視。
第二階段:套用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結束為套用階段,此時初具規模,美國國內企業開始大規模運用市場行銷學來運營企業,打開海外市場,歐洲國家也紛紛效仿。1931年成立“美國市場行銷協會”,宣講市場行銷學,並於1937年上述兩組織合併,廣泛吸收學術界與企業界人士參加,市場行銷學開始從大學講台走向社會。此階段市場行銷的發展表現在套用上。因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的經濟危機,經濟出現大蕭條、大萎縮,社會購買力急劇下降,市場問題空前尖銳。危機對整個資本主義經濟打擊很大。這個階段,市場行銷學的研究特點是:a. 並沒有脫離產品推銷這一狹窄的概念;b. 在更深更廣的基礎上研究推銷術和廣告術;c. 研究有利於推銷的企業組織機構設定;d. 市場行銷理論研究開始走向社會,被廣大企業界所重視。
第三階段:形成發展時期。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為市場行銷學的發展階段,美國軍工經濟開始轉向民眾經濟,社會商品急劇增加,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升,而與此相對應的居民消費水平卻沒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市場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態。此時美國市場行銷學專家W.Aderson與R.Cox提出“廣義的市場行銷學,是促進生產者與消費者進行潛在商品或勞務交易的任何活動。”此觀點使行銷開始步入全新的階段。原先認為市場是生產過程的終點,現在認為是生產過程的起點;原先認為市場行銷就是推銷產品,現在認為市場行銷是通過調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而生產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的商品或服務,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從而使市場行銷學擺脫企業框架而進入社會視野,並有明顯的管理導向。
第四階段:成熟階段。80年代至今,為市場行銷學的成熟階段,表現在:a.與其他學科關聯,如經濟學、數學、統計學、心理學等;b.開始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80年代是市場行銷學的革命時期,開始進入現代行銷領域,使市場行銷學的面貌煥然一新。

行銷觀念

市場行銷觀念的演變與發展,可歸納為五種,即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市場行銷觀念和社會市場行銷觀念。

生產觀念

生產觀念是指導銷售者行為的最古老的觀念之一。這種觀念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前。企業經營哲學不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而是從企業生產出發。其主要表現是“我生產什麼,就賣什麼” 。生產觀念認為,消費者喜歡那些可以隨處買得到而且價格低廉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提高生產效率和分銷效率,擴大生產,降低成本以擴展市場。例如,美國皮爾斯堡麵粉公司,從1869年至20世紀20年代,一直運用生產觀念 指導企業的經營,當時這家公司提出的口號是“本公司旨在製造麵粉”。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稱:“不管顧客需要什麼顏色的汽車,我只有一種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現。顯然,生產觀念是一種重生產、輕市場行銷的商業哲學。
生產觀念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產生的。在資本主義工業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和戰後一段時期內,由於物資短缺,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觀念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頗為流行。中國在計畫經濟舊體制下,由於市場產品短缺,企業不愁其產品沒有銷路,工商企業在其經營管理中也奉行生產觀念,具體表現為:工業企業集中力量發展生產,輕視市場行銷,實行以產定銷;商業企業集中力量抓貨源,工業生產什麼就收購什麼,工業生產多少就收購多少,也不重視市場行銷。
除了物資短缺、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之外,有些企業在產品成本高的條件下,其市場行銷管理也受產品觀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紀初期曾傾全力於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費者購買得起,藉以提高福特汽車的市場占有率。

產品觀念

它也是一種較早的企業經營觀念。產品觀念認為,消費者最喜歡高質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種特色的產品,企業應致力於生產高值產品,並不斷加以改進。它產生於市場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形勢下。最容易滋生產品觀念的場合,莫過於當企業發明一項新產品時。此時,企業最容易導致“市場行銷近視”,即不適當地把注意力放在產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場需要上,在市場行銷管理中缺乏遠見,只看到自己的產品質量好,看不到市場需求在變化,致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例如,美國×××鐘錶公司自1869年創立到20世紀50年代,一直被公認為是美國最好的鐘表製造商之一。該公司在市場行銷管理中強調生產優質產品,並通過由著名珠寶商店、大百貨公司等構成的市場行銷網路分銷產品。1958年之前,公司銷售額始終呈上升趨勢。但此後其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開始下降。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形勢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的許多消費者對名貴手錶已經不感興趣,而趨於購買那些經濟、方便牏新穎的手錶;而且,許多製造商迎合消費者需要,已經開始生產低檔產品,並通過廉價商店、超級市場等大眾分銷渠道積極推銷,從而奪得了×××鐘錶公司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鐘錶公司竟沒有注意到市場形勢的變化,依然迷戀於生產精美的傳統樣式手錶,仍舊藉助傳統渠道銷售,認為自己的產品質量好,顧客必然會找上門。結果,致使企業經營遭受重大挫折。

推銷觀念

推銷觀念(或稱銷售觀念) 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是為許多企業所採用的另一種觀念,表現為“我賣什麼,顧客就買什麼”。它認為,消費者通常表現出一種購買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聽其自然的話,消費者一般不會足量購買某一企業的產品,因此,企業必須積極推銷和大力促銷,以刺激消費者大量購買本企業產品。推銷觀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被
推銷大量用於推銷那些非渴求物品,即購買者一般不會想到要去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許多企業在產品過剩時,也常常奉行推銷觀念。
推銷觀念產生於資本主義國家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的階段。在1920-1945年間,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管理和大規模生產的推廣,產品產量迅速增加,逐漸出現了市場產品供過於求,賣主之間競爭激烈的新形勢。尤其在1929-1933年的特大經濟危機期間,大量產品銷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業重視採用廣告術與推銷術去推銷產品。許多企業家感到:即使有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未必能賣得出去;企業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重視推銷。例如,美國皮爾斯堡麵粉公司在此經營觀念導向下,當時提出“本公司旨在推銷麵粉”。推銷觀念仍存在於當今的企業行銷活動中,如對於顧客不願購買的產品,往往採用強行的推銷手段。
這種觀念雖然比前兩種觀念前進了一步,開始重視廣告術及推銷術,但其實質仍然是以生產為中心的。

市場行銷

市場行銷觀念是作為對上述諸觀念的挑戰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企業經營哲學。這種觀念是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出發點的,即“顧客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儘管這種思想由來已久,但其核心原則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當時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市場趨勢表現為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同時廣大居民個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對產品進行選擇,企業之間為實現產品的競爭加劇,許多企業開始認識到,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市場行銷觀念認為,實現企業各項目標的關鍵,在於正確確定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並且比競爭者更有效地傳送目標市場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務,進而比競爭者更有效地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和欲望。
市場行銷觀念的出現,使企業經營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也使市場行銷學發生了一次革命。市場行銷觀念同推銷觀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別。
西奧多·萊維特曾對推銷觀念和市場行銷觀念作過深刻的比較,指出:推銷觀念注重賣方需要;市場行銷觀念則注重買方需要。推銷觀念以賣主需要為出發點,考慮如何把產品變成現金;而市場行銷觀念則考慮如何通過製造、傳送產品以及與最終消費產品有關的所有事物,來滿足顧客的需要。可見,市場行銷觀念的4個支柱是:市場中心 ,顧客導向,協調的市場行銷和利潤。推銷觀念的4個支柱是:工廠,產品導向,推銷、贏利。從本質上說,市場行銷觀念是一種以顧客需要和欲望為導向的哲學,是消費者主權論在企業市場行銷管理中的體現。
許多優秀的企業都是奉行市場行銷觀念的。如日本本田汽車公司要在美國推出一種雅閣牌新車。在設計新車前,他們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專程到洛杉磯地區考察高速公路的情況,實地丈量路長、路寬,採集高速公路的柏油,拍攝進出口道路的設計。回到日本後,他們專門修了一條9英里長的高速公路,就連路標和告示牌都與美國公路上的一模一樣。在設計行李箱時,設計人員意見有分歧,他們就到停車場看了一個下午,看人們如何放取行李。這樣一來,意見馬上統一起來。結果本田公司的雅閣牌汽車一到美國就倍受歡迎,被稱為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好車。
再如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歡樂如同空氣一般無所不在。它使得每一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兒童美夢得以實現,使各種膚色的成年人產生忘年之愛。因為迪斯尼樂園成立之時便明確了它的目標:它的產品不是米老鼠、唐老鴨,而是快樂。人們來到這裡是享受歡樂的。公園提供的全是歡樂。公司的每一個人都要成為歡樂的靈魂。遊人無論向誰提出問題,誰都必須用“迪斯尼禮節”回答,決不能說“不知道”。因此遊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重返這裡,享受歡樂,並願付出代價。反觀中國的一些娛樂城、民俗村、世界風光城等,那單調的節目,毫無表情的解說,愛理不理的面孔,使人只感到寒意,哪有歡樂可言?由此可見中國企業樹立市場行銷觀念之迫切性。

行銷觀念

社會市場行銷觀念是對市場行銷觀念的修改和補充。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出現能源短缺、通貨膨脹、失業增加、環境污染嚴重、消費者保護運動盛行的新形勢下。因為市場行銷觀念迴避了消費者需要、消費者利益和長期社會福利之間隱含著衝突的現實。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認為,企業的任務是確定各個目標市場的需要、欲望和利益,並以保護或提高消費者和社會福利的方式,比競爭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標市場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務。社會市場行銷觀念要求市場行銷者在制定市場行銷政策時,要統籌兼顧三方面的利益,即企業利潤、消費者需要的滿足和社會利益。
上述五種企業經營觀,其產生和存在都有其歷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與一定的條件相聯繫、相適應的。當前,外國企業正在從生產型向經營型或經營服務型轉變,企業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樹立具有現代意識的市場行銷觀念、社會市場行銷觀念。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當今美國企業不是都樹立了市場行銷觀念和社會市場行銷觀念。事實上,還有許多企業仍然以產品觀念及推銷觀念為導向。
目前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及市場發展趨勢,經濟體制改革的狀況及廣大居民收入狀況等因素的制約,中國企業經營觀念仍處於以推銷觀念為主、多種觀念並存的階段。

市場行銷職能

按照現代市場行銷環境的要求,現代市場行銷職能體系應當是包括商品銷售、市場調查研究、生產與供應、創造市場要求和協調平衡公共關係五大職能。現將各項職能具體介紹如下:

商品銷售

研究市場行銷職能,經驗的做法是從商品銷售入手。美國市場行銷協會定義委員會1960年曾發表過這樣一個定義:“市場行銷是引導商品或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或其使用者的一種企業活動。”這個定義雖不承認市場行銷就是銷售,但是認為市場行銷包含著銷售,也包含著對商品銷售過程的改進與完善。許多學者認為這個定義過於狹窄,不能充分展示市場行銷的功能。然而,不論其是否恰當,這個定義清楚地揭示了市場行銷與商品銷售的關係。
商品銷售對於企業和社會來說,具有兩種基本功能,一是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推向消費領域;二是從消費者那裡獲得貨幣,以便對商品生產中的勞動消耗予以補償。企業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採用先進生產組織方式進行社會化生產的產物。在資源短缺的現實經濟中,它通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集中和生產專業化,能夠利用規模經濟規律來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和傳播新的生活標準。商品銷售是生產效率提高的最終完成環節,即通過這個環節把企業生產的產品轉移到消費者手上,滿足其生活需要。在另一方面,社會選擇市場和商品交換方式,在企業轉讓產品給消費者的同時,通過讓企業獲得貨幣,是因為社會需要保持企業生產經營的連續,以便更多地獲得提高生產效率的好處。通過商品銷售,讓商品變為貨幣,社會可以為企業補充和追加投入生產要素,而企業因此也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商品銷售十分重要。企業需要盡最大努力來加強這一職能。其具體的活動包括:尋找和識別潛在顧客,接觸與傳遞商品交換意向信息,談判,簽訂契約,交貨和收款,提供銷售服務。然而,進行商品銷售是有條件的。要順利進行商品交換的有關條件包括:①至少有兩個主體,他們分別擁有在自己看來是價值相對較低、但在對方看來具有更高價值的有價物(商品、服務的貨幣),並且願意用自己所擁有之物來換取對方所擁有的有價物;②他們彼此了解對方所擁有的商品的質量和生產成本;③他們相互之間可以有效地進行意見溝通。例如洽談買賣條件,達成契約;④交易發生後他們都能如意地消費和享受所得之物。但是常常發現,這些條件不是處處成立的,因此企業經常會面臨銷售困難的局面。為了有效地組織商品銷售,將企業生產的商品更多地銷售出去,行銷部門就不能僅僅只做銷售工作,還必須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組織整體行銷、開發市場需求等活動,而且要等到後面這些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以後,才進行商品銷售。

調查與研究

市場調查與研究又稱市場調研,指企業在市場行銷決策過程中,需要系統客觀收集和分析有關行銷活動的信息所做的研究。
企業銷售商品的必要外部條件之一是該商品存在著市場需求。人們把具備這個條件的商品稱為是適銷對路的。只有存在市場需求,商品才能銷售出去。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一定範圍的所有潛在顧客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該商品有購買力的欲購數量。如果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確實存在,而且企業知道需要的顧客是誰,在哪裡,就可以順利地進行商品銷售。
由於生產分工和商品生產本身在不斷地創造著市場需求,因此,籠統地講,潛在市場需求總是存在的。問題在於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是不是市場上供應的商品。經常存在的商品銷售困難的根源在於市場上供應的商品不是人們現實需要的商品,或者說,市場上的商品與人們的現實需要(期望)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個問題一方面造成了商品銷售困難,而另一方面造成部分顧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理智的生產者和經營者當然不會生產經營那些沒有人需要的商品。要選擇生產那些有人購買的商品。然而問題在於,一定範圍的市場對於某種商品的需求量是經常變動的。有許多因素會對潛在顧客的需求產生影響。例如,居民收入的增長會使人們逐步放棄對低檔、過時商品的消費,隨之將購買力轉向檔次較高、新穎的商品;一種商品價格過高是許多人認為消費它不合算而很少購買它,但當它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產生消費合算的念頭,願意多購買、多消費。潛在顧客對於一種商品的購買慾望從來就是不穩定的。購買慾望的變化必然影響購買力的支付方向,導致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生產者和經營者可能缺乏信息,因而在變化發生以後,處於被動狀態。
為了有效地實現商品銷售,企業行銷經理需要經常地研究市場需求,弄清楚誰是潛在顧客,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商品,為什麼需要,需要多少,何時何地需要,研究本企業在滿足顧客需要方面的合適性,研究可能存在的銷售困難和困難來源,並且對應地制定滿足每一個顧客需要的市場行銷策略。這就是市場調查與研究職能的基本內容。不難發現,市場調查和研究不單純是組織商品銷售的先導職能,實際上是整個企業市場行銷的基礎職能。

生產與供應

如何把已經來臨的市場銷售與盈利機會並將它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如何對即將來臨的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適應?關鍵在於內部是否進行著生產和銷售、內部與外部之間兩者協調的管理。企業作為生產經營者需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經常調整產品生產方向,藉以保證生產經營的產品總是適銷對路的。這就是說,要爭取利用每個時期的市場需求來保持企業銷售收入的穩定和增長,爭取利用每個所生產經營商品的盈利機會。在市場需求經常變動的條件下,企業的這種適應性就來自於企業對市場的嚴密監測,對內部的嚴格管理,對變化的嚴陣以待,對機會的嚴實利用。所有這些職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籠統地成為生產與供應職能。這個職能名稱實際上是沿用傳統的說法。在現代市場行銷理論中,這個職能被稱作整體行銷。
整體行銷是由企業內部的多項經營職能綜合來體現的。要讓銷售部門在每個時期都能向市場銷售適銷對路的產品,市場調研部門就要提供準確的市場需求信息;經營管理部門就要把市場需求預測資料轉變成生產指令,指揮生產部門生產和其它部門的協作。要讓銷售部門及時向顧客提供他們需要的產品,就要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來臨之前將相應的產品生產出來;為了讓生產部門能夠做到這一點,技術開發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完成產品設計和技術準備工作,能夠向生產部門提供生產技術;財務部門就要在更早的時候籌集到資金,提供給生產部門進行生產線或機器設備的調整,提供給採購部門進行原料、材料、零部件的採購和供應;人事部門也要在更早的時候對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和崗位責任教育,激發職工提高生產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銷售部門能夠迅速打開銷路,擴大商品銷售數量,公共關係部門就應當在此之前在顧客心目中建立高尚的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形象,擴大服務顧客的聲勢和信譽傳播範圍;廣告宣傳部門就要在此之前有效地展開廣告宣傳攻勢;促銷部門要組織對潛在顧客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銷售渠道和網路管理部門要在此之前爭取儘可能多的中間商經銷或代銷企業的商品。這樣,各個部門相互之間協同作戰,共同來做好市場行銷工作,就是整體行銷。
實行整體行銷需要對傳統上各個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的做法加以改變,甚至需要改變某些職能部門的設定。在市場行銷中,要讓技術開發部門根據顧客的需要開發人們願意購買的商品;讓財務部門按照市場行銷需要籌集資金,供給資金,補充“給養”;讓生產部門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出產顧客需要的產品,保證銷售部門及時拿到合適的產品、採用顧客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存在需要的顧客進行銷售。這樣技術開發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就結合起來了,共同為促進商品的銷售而運作。這樣才能形成整體行銷的效果。

創造市場需求

不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努力爭取更多地滿足消費者需要。這就是說,僅僅向消費者銷售那些他們當前打算購買的商品是不夠的。消費者普遍存在著“潛在需求”,即由於某些原因,消費者在短期內不打算購買商品予以滿足的需求。例如,對於目前市場上某種商品的質量水平不滿意的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這種商品;對於目前市場上價格相對較高、人們認為多消費就有些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即使存在需要,也可能不去購買,或者很少購買;有些消費者因為某種後顧之憂,把一部分錢儲蓄起來,不用於目前的生活消費,會形成“潛在需求”;另外一些消費者雖然有一定的生活收入來源,可是由於目前手持貨幣數量的限制,不能購買某種他所需要的商品,也形成了“潛在需求”。當然,還有相當多的顧客拿著錢買不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形成“潛在需求”。潛在需求的客觀存在是由消費者生活需要的廣泛性和可擴張性決定的。潛在需求實質上就是尚未滿足的顧客需求,代表著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方面還有不足之處,也是企業可開拓的市場中的“新大陸”。
企業既要滿足已經在市場上出現的現實性顧客需求,讓每一個願意購買企業的商品的顧客確實買到商品,也要爭取那些有潛在需求的顧客,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創造某些可以讓他們買得起、可放心的條件,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建立起購買合算、消費合理的信念,從而將其潛在需求轉變成為現實需求,前來購買企業的商品。這就是“創造市場需求”。例如,通過適當降價,可以讓那些過去買不起這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讓那些過去覺得多消費不合算的消費者願意多購買、多消費,真正滿足其需要;通過廣告宣傳,讓那些對某種商品不了解因而沒有購買和消費的消費者了解這種商品,產生購買和消費的欲望;通過推出新產品,可以讓那些難以從過去的那種商品獲得需要滿足的消費者有機會購買到適合其需要、能讓他滿意的商品;通過提供銷售服務,讓那些覺得消費某種商品不方便、不如意、不安全因而很少購買的消費者也能儘可能多地購買和消費這種商品,創造市場需求可以使市場的現實需求不斷擴大,提高顧客需求的滿足程度;也可以使企業開創一方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大力發展生產;同是使企業在現有市場上可進可退,大大增強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性。

公共關係

公共關係活動早就有之。本世紀初美國還出現過專業公共關係諮詢公司。企業管理理論界在30年代就承認了職工關係、顧客關係的重要性。然而,在存在落後的生產觀念、銷售觀念的條件下,公共關係沒有作為市場行銷的一個“內在職能”。到60年代再次爆發保護消費者權益運動之後,公共關係職能才得到廣泛的重視。在80年代,人們不再把公共關係看作為企業的“額外負擔”,而是把它當成了市場行銷的一種職能。1981年,葛郎儒(Christian Gronroos)提出了“內部行銷”的理論;到1985年,傑克森(Barbara B .Jackson)提出要開展“關係行銷”。這些新觀點,綜合起來,就是認為需要在市場行銷職能中增加一個新項目:協調平衡各種公共關係。
企業作為一個社會成員,與顧客和社會其它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客觀的聯繫。改善和發展這些聯繫既可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也能夠給企業帶來市場行銷上的好處,即增加市場行銷的安全性、容易性。按照傑克森的觀點,商品銷售只是企業與顧客之間行銷關係的一部分。事實上,他們之間還可以發展經濟的、技術的和社會的聯繫和交往。通過這些非商品交換型的聯繫,雙方之間就可以增進相互信任和了解,可以發展為相互依賴、相互幫助、同甘共苦的夥伴關係,讓企業獲得一個忠實的顧客群,還可以將過去交易中的煩瑣談判改變為慣例型交易,節省交易費用。這種“關係行銷”的思想同樣適合於發展和改善企業與分銷商、供應商、運輸和倉儲商、金融機構、宣傳媒體以及內部職工的關係,使企業在市場行銷過程中,都可以找到可以依賴、可予以幫助的戰略夥伴。協調平衡公共關係需要正確處理三個關係,即商品生產經營與企業“社會化”的關係,獲取利潤與滿足顧客需要的關係和滿足個別顧客需要與增進社會福利的關係。

市場行銷策略

市場行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畫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1)4Ps,即: 產品(Product) 、價格 (Price) 、促銷 (Promotion)、 通路與配銷 (Place&Distribution)
這四個因素套用到行銷過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行銷策略。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關係PUBLIC,是為6Ps。
企業的4Ps行銷組合模型圖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行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員(People)、流程(Process)、環境(或是或實體環境;Physical evidence)。
根據與市場競爭對手對抗的需要而制定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政策。這一時期誕生了著名的4P理論。當時還是大眾媒體盛行的時代,依靠大眾媒體促進銷售,無差異化策略成為這一階段的明顯特徵。
①產品策略主要研究新產品開發,產品生命周期,品牌策略等,是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分銷策略的基礎。
②價格策略又稱定價策略,主要研究產品的定價、調價等市場行銷工具
③促銷策略是將組織與產品訊息傳播給目標市場之有計畫性的行銷活動,它主要的焦點在於與消費者溝通。促銷的形式則包括了廣告宣傳、公共關係(PR)、促銷(SP)活動、人員銷售(PS)、口碑操作等,透過推廣,使企業得以讓消費者知曉、了解、喜愛進而購買產品,促銷的強度及其計畫是否得宜,足以影響或操縱產品的知名度、形象、銷售量,乃至於企業的品牌形象。有了促銷,消費者才可得知產品提供何種利益、價格多少、可以到什麼地方購買及如何購買等,而這些消費者反應會進一步協助推動其他行銷組合(產品、價格、通路)做修正調整。
④渠道策略,是指為了達到產品分銷目的而起用的銷售管道。它代表企業(機構)在將自身產品送抵最終消費者之前,所制定的與各類分銷商之間的貿易關係、成本分攤和利益分配方式的綜合體系。這裡的分銷商既包含批發商,也包含零售商,甚至包含物流配送商,或是公司業務人員直接對消費者銷售,和傳直銷——或名多層次傳銷公司的直銷人員及其組織架構。企業制定分銷政策的目的是:讓產品更順暢地到達顧客手中,既要保證分銷成本低廉,又要保證顧客對送貨期、送貨量、裝配服務、疑難諮詢等方面的要求。
在產品日益豐富的情況下,分銷政策可能變得越來越難制定,因為相對於產品和品牌的過量,分銷商則顯得稀少,因而後者擁有了大量討價還價的權力,力圖從製造商或上游企業那裡獲得更大的利益分成比例。
零售商在最近10年的表現尤其令人矚目,它們不僅從事零售,也開始插手於產品的上游生產過程,並以自己的店鋪名稱或獨創名稱作為自己所產新品的品牌——即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label),或叫店鋪品牌(store brand/label)。這更深地威脅到了純粹的製造企業的利潤空間,當然也大大增加了後者制定分銷策略的難度。
⑤人員(Personal Sales),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這是7P行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知識工作者、白領雇員、管理人員以及部分消費者將額外的價值增加到了既有的社會總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中,這部分價值往往非常顯著。
⑥流程(Process),服務通過一定的程式、機制以及活動得以實現的過程(亦即消費者管理流程),是市場行銷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
⑦環境(Physical Evidence),包括服務供給得以順利傳送的服務環境,有形商品承載和表達服務的能力,當前消費者的無形消費體驗,以及向潛在顧客傳遞消費滿足感的能力。
(2)4Cs,包括: 顧客(Customer)、成本(Cost)、溝通(Communication)、便利(convenience)。 加上機會market Chance,市場變化market Change為6C。
不銷售製造的產品,而要將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售出;不要依競爭者或者自我的盈利策略定價,而是要通過一系列測試手段了解消費者為滿足需求願付出的成本;不要以自身為出發點,想著網點怎么布置,採用什麼樣的通路策略,而要關注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便利性;不是想著如何通過媒體傳播來提升銷量,而要和消費者互動溝通。
(3) 4R行銷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唐·舒爾茨在4C行銷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行銷理論。4R分別指代Relevance(關聯)、Reaction(反應)、Relationship(關係)和Reward(回報)。該行銷理論認為,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需要從更高層次上以更有效的方式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起有別於傳統的新型的主動性關係。
(一)4R行銷的操作要點
1. 緊密聯繫顧客
企業必須通過某些有效的方式在業務、需求等方面與顧客建立關聯,形成一種互助、互求、互需的關係,把顧客與企業聯繫在一起,減少顧客的流失,以此來提高顧客的忠誠度,贏得長期而穩定的市場。
2.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
多數公司傾向於說給顧客聽,卻往往忽略了傾聽的重要性。在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市場中,對企業來說最現實的問題不在於如何制定、實施計畫和控制,而在於如何及時地傾聽顧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並及時做出反應來滿足顧客的需求。這樣才利於市場的發展。
3.重視與顧客的互動關係
4R行銷理論認為,如今搶占市場的關鍵已轉變為與顧客建立長期而穩固的關係,把交易轉變成一種責任,建立起和顧客的互動關係。而溝通是建立這種互動關係的重要手段。
4.回報是行銷的源泉
由於行銷目標必須注重產出,注重企業在行銷活動中的回報,所以企業要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價值,不能做無用的事情。一方面,回報是維持市場關係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追求回報是行銷發展的動力,行銷的最終價值在於其是否給企業帶來短期或長期的收入能力。
(二)4R行銷的特點
1. 4R行銷以競爭為導向,在新的層次上提出了行銷新思路
根據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形勢,4R行銷著眼於企業與顧客建立互動與雙贏的關係,不僅積極地滿足顧客的需求,而且主動地創造需求,通過關聯、關係、反應等形式建立與它獨特的關係,把企業與顧客聯繫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競爭優勢。
2.4R行銷真正體現並落實了關係行銷的思想
4R行銷提出了如何建立關係、長期擁有客戶、保證長期利益的具體操作方式,這是關係行銷史上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3.4R行銷是實現互動與雙贏的保證
4R行銷的反應機制為建立企業與顧客關聯、互動與雙贏的關係提供了基礎和保證,同時也延伸和升華了行銷便利性。
4.4R行銷的回報使企業兼顧到成本和雙贏兩方面的內容
為了追求利潤,企業必然實施低成本戰略,充分考慮顧客願意支付的成本,實現成本的最小化,並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多的顧客份額,形成規模效益。這樣一來,企業為顧客提供的產品和追求回報就會最終融合,相互促進,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
(三)總結
當然,4R行銷同任何理論一樣,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如與顧客建立關聯、關係,需要實力基礎或某些特殊條件,並不是任何企業可以輕易做到的。但不管怎樣,4R行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經營者和行銷人員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元素抵抗
世界著名遊戲-暗黑破壞神2中,4R表示4種元素抗性(resist),分別是,電抗性,冰抗性,火抗性,和毒抗性。抗性默認最高值為75。表示為有75%的傷害被抵抗掉。通過各種裝備可以提高抗性最大值,但是不能做到完全免疫。抗性在普通級沒有懲罰,在噩夢與地獄級別分別會懲罰-50,-100。也就是說,當你的抗性在普通級別時是50,把么在噩夢與地獄分別是0,-50。當抗性為負值的時候,相對於增加了對方的攻擊。
4R現在常常被用於網路遊戲。當然可能表現形式不一致。

市場行銷種類

①整合行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指將一個企業的各種傳播方式加以綜合集成,其中包括一般的廣告、與客戶的直接溝通、促銷、公關等等,對分散的傳播信息進行無縫接合,從而使得企業及其產品和服務的總體傳播效果達到明確、連續、一致和提升。
②資料庫行銷(DATABASE MARKETING):以特定的方式在網路上或是實體收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資訊、廠商的銷售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以固定格式累積在資料庫當中,在適當的行銷時機,以此資料庫進行統計分析的行銷行為。
③網路行銷(Internet Marketing):網路行銷是企業整體行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以網際網路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的各種活動。網路行銷的職能包括網站推廣、網路品牌、信息發布、線上調研、顧客關係、顧客服務、銷售渠道、銷售促進八個方面。
④直復行銷(direct marketing):是在沒有中間行銷商的情況下,利用消費者直接(consumer direct,CD)通路來接觸及傳送貨品和服務給客戶。其最大特色為“直接與消費者溝通或不經過分銷商而進行的銷售活動”,乃是利用一種或多種媒體,理論上可到達任何目標對像所在區域--包括地區上的以及定位上的區隔,且是一種可以衡量回應或交易結果之行銷模式。
通常直復行銷所使用的媒體溝通工具與大眾或特定多眾行銷媒體(如電視廣告)不同,而是以小眾或非定眾的行銷媒體(例如在面紙包上刊印廣告訊息後再將該面紙包分送出去給潛在消費對象,以及型錄、電話推銷,電視購物、網路銷售……等)為主。
⑤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在很多情況下,公司並不能尋求即時的交易,所以他們會與長期供應商建立顧客關係。公司想要展現給顧客的是卓越的服務能力,現在的顧客多是大型且全球性的。他們偏好可以提供不同地區配套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且可以快速解決各地的問題。當顧客關係管理計畫被執行時,組織就必須同時注重顧客和產品管理。同時,公司必須明白,雖然關係行銷很重要,但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效的。因此,公司必須評估哪一個部門與哪一種特定的顧客採用關係行銷最有利。
⑥綠色行銷是指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綠色消費的消費習慣,將綠色環保主義作為企業生產產品的價值觀導向,以綠色文化為其生產理念,力求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所做的行銷活動。
⑦社會行銷是基於人具有“經濟人”和“社會人”的雙重特性,運用類似商業上的行銷手段達到社會公益的目的;或者運用社會公益價值推廣其商品或商業服務一種手段。
與一般行銷一樣,社會行銷的目的也是有意識地改變目標人群(消費者)行為。但是,與一般商業行銷模式不同的是,社會行銷中所追求的行為改變動力更多來自非商業動力,或者將非商業行為模擬出商業性賣點。
⑧病毒行銷是一種信息傳遞策略,通過公眾將信息廉價複製,告訴給其它客群,從而迅速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傳統行銷相比,客群自願接受的特點使得成本更少,收益更多更加明顯。

市場行銷專業

本科

1993年,北京工商大學(原北京商學院)受國家委託組織了市場行銷的本科專業論證,並報教育部。教育部批准新增市場行銷本科專業。
市場行銷校內實訓基地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行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行銷與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市場行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行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行銷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①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現代市場行銷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②掌握市場行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③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行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④熟悉國家有關市場行銷的方針、政策與法規及了解國際市場行銷的慣例和規則;
⑤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
⑥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 經濟學、工商管理
主要課程 管理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國際市場行銷、市場調查、基礎會計、金融概論、企業銷售策劃、商業銀行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分銷渠道管理、銀行行銷、現代推銷技術、行銷創新、廣告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財政與稅收。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一般安排10--12周。
修業年限
四年
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
工商管理 市場行銷

高職專科

培養目標
市場行銷高職專科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懂得市場經濟,基礎紮實,知識面廣,既懂得市場行銷實務和管理,又熟悉國家經貿政策和法令,能熟練運用計算機,懂得進出口業務,通曉外貿知識,掌握企業管理知識和市場行銷技術,實踐能力較強的套用型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市場行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行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行銷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畢業後應具備
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相關經濟法規、政策;具有一定的市場調查研究、市場開發和促銷等市場行銷工作必備的能力。
修業年限
三年,根據有關規定可參加專升本考試。

專業就業

市場行銷畢業生可以從事市場調研、行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行銷管理、推銷服務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市場行銷人員是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根據我國有關資料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企業界自辦或協辦的人才交流會約兩千多場次,而每一次的人才交流會上,市場行銷人員都是最受歡迎、最供不應求的人才,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這種勢頭在未來將越來越猛烈。
綜上所述,大家對市場行銷和市場行銷策略都應該有了詳細的認識,那么我們為什麼要說市場行銷呢,而且還要把市場行銷各個層面講述的這么細緻呢,在現在的社會和一些大學的課本之中呢,對於市場經營並沒有多少的講解只是對於市場行銷很是細緻,是因為市場行銷只是市場經營當中的一個小部分,是創造利潤的這部分,市場行銷來告訴我們大家如何來創造利潤,這也就是一開篇便說到的,市場經營為,創造利益和長久的發展下去,那么我們有了利潤才可以更好的去發展,從而來完成我們的口碑建設和品牌效應,很多時候,當一件事物在人們的視野里出現的多了,便逐漸的增加了品牌和熟悉度,這也就是俗話說的“先混個臉熟”之後呢,只有靠我們的產品質量,市場行銷策略以及後期的服務來經營整個市場。
那么呢,相信現在大家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
市場經營策略呢,其實在某種意義上面來說,也就是我們的為人之道,我們怎么樣來做人,從剛開始要學會認識自己,到日後的認識他人,還有結交他人,如何打造自己的人脈,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經營大家們,到最後都是更多的來欣賞我們中國的為人之道,儒家之道的道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長久的經營下去,經營也就是繼續的維持下去。
那么,現在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可以理解什麼是市場經營策略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