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進程中的中國人口流動問題研究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楊傳林著
導師
姜學民指導
學科專業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青島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人口流動 勞動力市場 民工 戶籍制度
館藏號
F249.21
館藏目錄
2009\F249.21\4

中文摘要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的局面已經有了根本性改變,人口流動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如此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並沒有起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的效果。中國特色的農民工問題形成的“二元”結構勞動力市場,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等對人口流動的制約依然存在。 從市場化國家成熟經驗來看,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是大幅度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轉移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就地轉移,二是向發達地區城市的轉移。從當前現狀和未來趨勢來看,城市將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地區。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提交的《2005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城市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按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測算,到2020年我國還將從農村轉移出3億左右的人口。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顯然是空前絕後的,其中可能蘊含的問題也是全新的,因此,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理論工作者都足以引起高度重視。 近年來,由於積極推進城鎮產業結構升級,實施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戰略,人口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並且,各地政府合理規劃,採取多種措施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努力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但是,應該看到,當前人口流動的障礙依然存在,集中反映在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體系嚴重滯後,亟待完善。具體表現在:流動人口就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計畫生育等方面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從而嚴重製約著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面臨困難。 在中國市場化經濟進程中,人口流動問題影響著勞動力資源的地域配置,影響著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進而影響著整箇中國的經濟成長。因此,有必要進一步考察制約勞動力流動的因素,使中國的人口流動與可持續發展形成有機的結合,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本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為指導,綜合採用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制度經濟學等有關理論方法,從巨觀出發,微觀入手,注重調查研究,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對中國特色人口流動及勞動力轉移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本文所套用的具體理論和方法論如下: 第一,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在理解社會制度的演變與人口流動的變化過程時,首先需要運用到的方法就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在歷史的變化過程中尋找到邏輯自洽的理論描述,在理論分析的整個過程中不能夠有任何違背歷史的環節。社會制度,例如戶籍制度的形成、強化、鬆動和改革是重要的制度變遷,在變遷過程中有著明顯的路徑依賴,認識這一過程,理解各相關制度互相影響,共同變化的原因,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必須遵循、不可逾越的方法。 第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本論文在研究過程中,較多地採用制度經濟學常用的分析技術。這些分析手段以定性為主,它們是認識事物內在聯繫,進行邏輯推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僅僅做定性分析是不夠的,往往不能形成具體鮮明的結論。在論文的各章節里,都比較注重定量方法的運用。利用定量方法為論證過程提供具體、詳盡的數據支持。可靠的數據是一座堅實的橋樑,把實際和理論緊密的結合起來。 第三,模型分析方法。在經濟分析中,模型分析是簡化、抽象現實世界之後,有力構築理論框架,支撐分析論點的重要方法。在本論文中,受國家統計系統統計數據的限制,我們只能以構築理論模型為主,通過邏輯分析和問卷等各種社會調研檢驗模型。 第四,規範和實證相結合。在本論文中,我們自始至終貫穿規範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於理論模型的分析和把握側重於以規範分析為主,同時又通過大量的社會問卷調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等實證手段對此進行驗證和補充。 本研究包括導言在內共六章,沿著“背景分析→理論框架→實證研究→結論評述”的邏輯思路展開。第一章導言主要是提出問題,指出研究目的、意義、方法、框架及創新等論文的基本要素。第二章承前啟後,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人口流動論。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的人口流動構成了整篇論文的基本理論框架。第三章綜合考察古今中外農村城市化經驗、教訓及啟示。第四章是對中國特色的農民工問題的研究。農民工問題是中國人口流動最大的特點和中國當代最重要的國情之一,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將論文引向深入。第五章是對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研究,戶籍問題是造成中國人口現狀最重要的制度根源,是農民工問題產生的制度基礎,更是解讀中國特色人口流動問題不可缺少的必然環節,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為全文最終落腳於巨觀經濟政策的取向提供了過渡和基礎。論文最後是結論部分。 本論文的創新點主要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類型主要是市場經濟國家類型,經濟理論的基本結論也是基於市場經濟的邏輯之上的。對於我國這樣有著明顯自身特色的轉軌國家,在不太容易借鑑其他國家人口流動與勞動力轉移歷程中的經驗時,研究我國人口流動及勞動力轉移的特殊規律,也是對發展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本論文以發展經濟學為理論根基,以勞動力經濟學為基本的方法論基礎,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探討具有中國特色人口的流動機制,既體現了發展經濟學的新發展,又是對中國特色人口及勞動力理論的補充和完善。 第二,由於受數據資料的限制,以往學術研究主要是通過規範分析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得出分析結論,本論文則以大量的數據、社會問卷調查以及典型地區的典型調查等方式為基礎,側重於定量和實證分析,從而所得出的結論更具說服力,可檢驗性強。尤其是對於農民工問題及戶籍制度的研究更是如此。 第三,戶籍問題是造成中國特色人口流動的根源和制度基礎,但是戶籍制度同時又在中國歷史上扮演過最重要的發展要素的角色,因此,如何全面的認識和把握這一問題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人口流動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本論文以戶籍制度的歷史回顧展開研究,力求全面系統的分析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產生與發展機制。 本研究的不足主要體現於對於農民工問題及其發展趨勢的研究未能深入展開。農民工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的,其本身也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本論文較多的是從巨觀層面關注農民工問題,儘管注意到了巨觀與微觀層面的結合,但較少從農民工個人行為的微觀視角來展開研究,對農民工個人及類型觀察不夠。當然,這也是農民工問題進一步深化研究的重要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