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是青島市內三區之一,位於青島市中部偏南,西部瀕臨膠州灣,東部與嶗山區為鄰,北部與李滄區接壤,南部與市南區毗連,東西最大距離1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9公里,海岸線長17.83公里,總面積65.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市北區常住人口108.37萬人,轄19個街道,區政府位於青島市延吉路80號。
市北區內丘陵為主要地貌類型,地勢起伏不平,東高西低,海泊河是市北區唯一的一條河流,屬季節性河流,區境溫帶季風氣候區,海岸線長約17.5公里,區境年平均氣溫攝氏12.7℃,平均降水量為662.1毫米。
市北區是青島市工商業的發祥地,區內集聚了啤酒、紡織等現代民族工業,為青島市區人口較為集中的城區,是青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革命運動的搖籃,截至2016年,市北區境記憶體留全國和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5家。2016年,市北區實現生產總值690.5億元。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市北區
- 外文名稱:Shibei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省青島市
- 下轄地區:19個街道
- 政府駐地:青島市延吉路80號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011
- 地理位置:青島市區中部
- 面積:65.4平方公里
- 人口:108.37萬人(2017年)
- 方言:膠遼官話-青島話-嶗山話、四方話、台東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聖保羅教堂、青島啤酒博物館、天幕城、青島動物園
- 火車站:大港站
- 車牌代碼:魯B、魯U
- 行政區劃代碼:370203
- 地區生產總值:756.57億元(2017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土壤,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文化,文藝活動,民俗廟會,旅遊觀光,綜述,主要景點,美食特產,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西周時代,市北區屬東夷地。
春秋戰國時期,市北區地域屬齊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市北區屬琅琊郡。
西漢時期,市北區屬不其縣轄域。
清末,市北區境域屬即墨縣仁化鄉文峰社。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廷內閣明發上諭,允準在膠州灣設防,青島建置。隨青島的建置,市北區才有了建置的基礎和條件。最早組成市北區的5個村子是大鮑島村、小鮑島村、孟家溝村、楊家村、掃帚灘村。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德國侵占膠澳時期,德國當局把租界分為內界和外界兩大區,大鮑島、小鮑島、孟家溝、楊家村、台東鎮、掃帚灘等,屬青島內界區域。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台東鎮已初具規模。
民國十一年(1922年),北洋政府接管膠澳後,將青島市內劃分為青島市街、台東鎮、台西鎮,其他各地均稱鄉區。市北區地域屬青島市街。同年,將台東鎮改為台東區,台東區正式建置。
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政府第一次統治青島時期,南京政府將青島市劃分為6個區,市北區屬第二區,台東區屬第四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青島特別市將市區劃分為7個直轄區和3個行政辦事處。市北區和台東鎮均屬直轄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17日,國民黨青島市政府將全市劃為12個區,在其中的4個市區中,正式使用了“市北區”這個名稱,這應屬市北區建置之初。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實行警保統一,將青島市劃分為6個市區和6個鄉區。市北、台東兩區在市區之中。5月,在萊陽縣建立台東分區軍政委員會。6月2日,青島解放時,隨解放軍入城接管台東區工作。6月,台東區人民政府建立。9月,成立市北區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台東區人民政府改為青島市人民政府台東區人民政府,(民政局資料為1949年12月),改稱市北區人民政府(即市政府派出機構)。7月,恢復台東區人民政府。
1951年7月,改稱市北區人民政府。
1994年5月,撤銷台東區,將原市北區和台東區及部分四方、嶗山區域合併,形成新的市北區。
2012年12月,根據國務院、省政府檔案批覆,對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撤銷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組建新的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市北區人民政府駐敦化路街道延吉路80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4年10月,市北區設立9個街道(區政府派出機構)。
1963年2月,青島市調整行政區劃,將原台西區冠縣路街道辦事處劃入市北區。市北區政府轄10個街道。
1994年5月,青島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原市北、台東兩區整建制合併,又將四方區的吳家村、錯埠嶺街道和李村鎮、中韓鎮的5個行政村劃入,建立新的市北區。同年9月,設立浮山后街道,轄新劃入的5個行政村。至此,市北區政府轄街道23個。
1996年11月,市北區政府對所轄街道進行區劃調整,將原來的23個街道調整為16個。
2001年3月,市北區政府成立浮山後社區委員會,作為區政府的派出機構。至此,區政府轄16個街道和1個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市北區轄19個街道,區政府位於青島市延吉路80號。
大港街道 | 四方街道 | ||
延安路街道 | |||
--- | |||
資料來源: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市北區是青島市主城區之一,位於青島市中部偏南,連西部瀕臨膠州灣,東部與嶗山區為鄰,北部與李滄區接壤,南部與市南區毗連,東西最大距離1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9公里,海岸線長17.83公里,總面積65.4平方公里。
地質
市北區內的岩石類型主要是岩漿岩中的侵入岩類,形成時代為中生代。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晚期為主,多為花崗岩,另有小量中性岩脈等產出。侵入岩面積約占全區面積的90%以上。根據最新的1:50000區域地質調查資料,青島地區燕山晚期花崗岩被劃為嶗山超單元,有11種岩石類型,分屬11個單元。市北區有5個花崗岩類單元和8種脈岩類型。
市北區內地層極不發育,僅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統山前組沖洪積層。板塊構造劃分,青島市區大地構造位置位於中朝地塊,膠遼隆褶帶,膠萊盆地之東南方小隆起之上。市北區則位於小隆起西部膠州灣東側。
市北區內可觀察到的最早地質事件為中生代白堊紀的岩漿活動,該期已進入了華北板塊和楊子板塊結合成一個整體後的板內運動階段。
地形地貌
市北區的現代地貌是在漫長地質發展歷史中經各種內外營力綜合作用而成的,地質演化最劇烈的時期為中生代。燕山晚期,斷裂活動達到地質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岩漿活動劇烈,形成現代構造格局、地貌形態。新構造運動表現為地殼緩慢抬升,處於剝蝕狀態,加之地表水系的影響,形成區內廣布的侵蝕剝蝕丘陵地形。
丘陵是市北區內主要地貌類型,分布面積廣。地勢起伏不平,東高西低。其中海拔100~200米左右的丘陵分布更為普遍,表現為起伏和緩的寬谷緩丘地形。低丘陵區內,由於第四紀殘坡積及坡洪積發育,在海拔30~50米處沖溝等微地貌較為發育(如洪山坡—浮山後一帶)。丘陵上部土質較差,系剝蝕性風化土,中下部是基岩或沖積土。
土壤
市北區內土壤有3種類型,即棕壤性土、褐土性土和鹽化土,以棕壤性土為主。這3類土壤在區內分布不同。棕壤性土主要分布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褐土性土主要分布於山地的剝蝕殘丘上部;鹽化土則分布於沿海地帶。
氣候
市北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空氣濕潤,降水適中,雨熱同季,氣候宜人。受季風和海洋的影響,四季變化十分明顯。夏半年(4—9月),東南季風從海上吹來,受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和影響,使青島地區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氣溫的日較差小、無高溫酷暑,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季風自歐亞大陸吹來,青島處在冷高壓氣團控制之下,氣候乾燥,溫度偏低,充分表現出了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市北區年平均氣溫13.0℃,最冷月出現在1月份,平均為-0.2℃,最熱月出現在8月份,平均為25.3℃。全區平均降水量在664.1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61%,年內分配為8月份最多,12月到次年2月份較少。
水文
- 河流
海泊河是市北區唯一的一條河流,發源於浮山西麓的洪山南坡、馬蘭山北坡,自東向西流經錯埠嶺村、東西吳家村、海泊村,穿過海泊河公園,於青島港八號碼頭北側,西環海公路海泊河大橋處入海。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幹流長8.13公里,幹流坡度5‰,河床最寬處達40米,屬季節性河流。
市北區內的明溝和暗渠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東部。區內的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形成的天然河川徑流。區內的地下水可分為4種類型,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類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是依靠大氣降水補給,海泊河下游地帶以河水補給為主。
- 海洋水文
根據潮汐學的定義,市北區岸線海域的潮汐類型屬於正規半日潮,即每太陰日(農曆日)內出現兩次高潮、兩次低潮。兩次高潮的高度基本一致,兩次低潮的高度略有差異,存在低潮日不等現象。
市北區岸線海域水溫的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特徵。冬季水溫最低,2月的海水錶層水溫介於2.3—3.0℃之間。春季水溫迅速升高,5月的海水錶層水溫在14℃以上。夏季,海水錶層水溫達到26℃以上。秋季水溫迅速降低,11月表層水溫已降至13℃左右。
市北區岸線海域鹽度冬季小於31.80。春季升高,在31.99以上。夏季最低,在31.60左右。秋季鹽度比夏季有所升高,11月達到32.20左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 地表水
市北區內的地表水資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形成的天然河川徑流。由於受地理位置、氣候和下墊面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其地表水資源量不但貧乏,而且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布和區域分布不均。隨著本區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大部分大氣降水進入城市雨水管網,最後通過暗渠、明溝進入海泊河。
- 地下水
市北區內的地下水可分為4種類型,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碳酸鹽類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是依靠大氣降水補給,海泊河下游地帶以河水補給為主。其排泄形式以潛流垂直蒸發為主,平行排泄量較少。地下水位變化決定降雨周期變化,並受降雨與人工開採雙重因素制約。
植物資源
市北區內有雪松、青柏、櫻花、碧桃、紫薇、金銀木、龍爪槐等名貴花木達200多種。由於原有自然森林植被垂直帶譜和自然更替規律已全部破壞,代之以栽培植被為主要建群種。木本植物種類貧乏,常見種有毛白楊、榆、刺槐、旱柳、棉槐、楸、泡桐、加拿大楊及雜交類型等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
人口
青島建置前,人口史無記載。市北區有人口記載可追溯到1891年。1914年,日本侵占青島後,外來人口大量湧入青島。青島解放後,市北、台東兩區人口明顯增加。青島解放前,市北區的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和碼頭附近,台東區一帶中小企業較多, 廠企周圍形成人口聚居區。
2013年,市北區常住人口101.82萬人,戶籍人口86.5萬人。
2017年,市北區常住人口108.37萬人。
經濟
綜述
2016年,市北區實現生產總值(GDP) 690.5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9.1%。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32.47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558.0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0%;二、三產業比重為19.2∶80.8。
第二產業
市北區是青島市工商業的發祥地,區內集聚了啤酒、紡織等現代民族工業。
2016年,市北區7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3.0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4.4%,增速比2015年提高4.2%;實現銷售產值329.2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5.5%;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67.2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8%;實現利潤總額14.6億元,同比2015年下降40.7%;應交增值稅總額7.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8%;產銷率5.5%,同比2015年增長1.1%。
2017年1-11月,市北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2016年增長7.2%,比全市均速低0.3個百分點;1-11月,市北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71.75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4.1%。
第三產業
市北區台東鎮、大鮑島、小鮑島等區域是青島商業的起源地,有青島科技街、小港灣、青島國際郵輪港、新都心、濱海新區、啤酒商務區、浮山商貿區、櫸林山外包產業基地、中央商務區等第三產業聚集區。
2016年,市北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706.73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7.1%,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完成625.64億元,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完成81.09億元。全年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商品銷售額完成754.4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11.6%;全年商品銷售額過10億元的批發企業達到9家,實現商品銷售額304.84億元,占全區批發業總量的60.4%,同比2015年增長27.4%,商品房銷售額291.58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39.6%。
2016年,市北區國家級景區營業收入7328萬元,比2015年增長 18%。有星級飯店11家,市北區旅行社及分社、營業部新增117家,數量達387家。
2017年,市北區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分別完成營業額2.64億元和1.53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12.2%和10.7%。
2017年1-10月,市北區限額以上商品銷售額完成797.59億元,總量位列全市第三,同比2016年增長27.8%,高於全市8.2個百分點。1-10月,市北區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完成215.31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二,同比2016年增長0.8%。
社會事業
科技
市北區共有有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紡織研究所、機械研究所等近30家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
2016年,市北區有42個企業申報150個技術創新項目,新認定省級技術中心企業2家,市級技術中心2家。全區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發明專利申請量2088件,發明專利授權量704件,排名第四,同比2015年增長50.4%;PCT申請量94件。
教育
2016年,市北區有中、國小共91所,在校生73704人。其中公辦初級中學15所, 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民辦中學5所,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國中生18875人;公辦國小5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小初一體化體育學校1所、民辦國小7所,在校生54829人。在編教職工5220 (含聘用制教師301人),離退休教師5330人。全區國中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升學率均為100%,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均為100%,特殊教育入學率100% , 有省級規範化學校38所,市級規範化學校29所。市北區幼稚園共有125所,含公辦和公辦性質園所58所。其中,省十佳幼稚園10所,市十佳幼稚園12所,省級示範園55所,市級示範園28所,在園幼兒33154 人,幼兒學前一年入園率達100%。
文化
2016年,市北區共舉辦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文化講座、主題展覽等各類文化活動1500餘場次,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文化館打造“百姓課堂”公益培訓等服務品牌,開設舞蹈、聲樂、鋼琴、美術、茶藝、瑜伽等近30項免費開放課程;全年輔導培訓人員4萬餘人次,培育社區文化骨幹隊伍600餘支,文藝骨幹1.5萬人。與青島京劇院合作,開展“文化惠民走進市北”公益演出免費贈票活動,贈送和發放免費及公益票累計1.5萬張。全年先後有10餘件原創作品參加全國、省、市比賽並獲獎。完成135處社區廣場和4處商業街區廣場實現免費無線網路全覆蓋項目,10月底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改擴建10處社區文化中心。打造38處街道社區圖書館,市北區第一文化館重裝啟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建成並投入使用。
體育
2016年,市北區打造108個健身輔導站點,發放1.14萬張“市北區全民健身券”, 780多名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人員檢測肺活量、骨密度等體質數據並開設運動處方。組織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 100多人。舉辦“市北區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全區舉辦各級全民健身活動270餘場,參加人數5萬餘人次。組織元旦登山活動、第二屆機關桌球團體賽、登山健身節活動、橫渡匯泉灣活動、沙灘節活動、健康指導大賽活動、“勝道 —市北”桌球聯賽、太極功夫扇比賽,組隊參加市全民健身健康跑、開幕式展演活動、健身氣功比賽、機關桌球賽,組織市北區武術健身協會代表青島市參加香港國際武術節。
醫療
2016年,市北區有76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其中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1所,覆蓋全區19個街道。完成全區 56萬人的健康檔案更新,6.57萬人65歲老年人健康體檢工作,46176人高血壓患者規範管理,19209人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1683人重型精神障 礙患者規範管理和 1873人健康體檢,40831人0~6歲兒童健康管理和11678人兒童體質辨識及35328人兒童口腔含氟,2951人孕產婦管理建冊、3849人產前管理、2181人產後訪視,42694人育齡婦女健康管理,2894人殘疾人健康管理,年內服務71.14萬人次,舉辦健康教育912場,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材料近百萬份。
社會保障
2016年,市北區共有362戶居民因家中發生意外事故申請保險賠付,總計賠付金額162萬元。全年為16160名低保人員發放低保金1.42億元;為困難居民辦理醫療救助14616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4866.9萬元;辦理臨時救助4130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893萬元;及時足額發放全年各類撫恤補助資金1680萬元,為563名義務兵發放優待金1235萬元。新建養老床位893張,完成率為148.8%,其中,新建養老機構2家,改擴建養老機構3家,新增床位615張;新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23家,床位278張。
2017年,市北區民政局發放低保金132397793.8萬元;辦理臨時救助3569人次,發放救助金505萬元;辦理醫療救助7683人次,發放救助金2329萬元。發放各類撫恤補助資金1800餘萬元。為優撫對象提供臨時救助9.5萬元,為其他優撫對象提供醫療救助310餘萬元。
交通運輸
市北區內進出青島的主幹道環灣大道、四流路、重慶路、黑龍江路、山東路橫貫南北,距青島流亭國際機場20公里,距青島火車站6公里,距青島新客站9公里,距國道青銀高速6公里,北部跨海大橋橫跨膠州灣,南部海底隧道連線西海岸。1903年,途徑市北區的山東省境內第一條公路—台柳路(台東至柳樹台)建成。至2002 年,青島境內有282條,途徑各類公路市北區的有4條。
市北區界內的港口主要有大港碼頭和小港碼頭。青島港大港碼頭位於山東半島膠州灣畔,老港區在市北區界內。小港碼頭位於膠州灣東岸,港內水域面積3.4萬平方米,港內有碼頭3座,岸線長381米,泊位8個。碼頭以商用、水產、客貨運輸為主。碼頭前沿水深4米,可停靠500~1000噸級船舶。
市北區境內的鐵路系德國人於1904年建成。位於市北區商河路的大港火車站是膠濟鐵路最早的始發站。2002 年,大港火車站有到發線2 條,日辦理客運列車4列,均為短途市郊列車。市北區境內的沿線橋樑由西向東,共有 7 座。1994年12月,青島捷運南北線一期實驗段工程破土動工,2000年11月工程竣工。
民俗文化
文藝活動
市北區較有特色的傳統文藝形式,有京韻大鼓、相聲、山東快書、雙簧等,其中最有名的為浮山後高蹺和浮山後大鼓。
- 浮山後高蹺
浮山後高蹺始於20世紀20年代,在浮山後地區廣為流傳。
- 浮山後大鼓
浮山後大鼓始於20世紀20年代,浮山後的村民在農閒時利用皮桶和銅盆等,以自娛自樂的形式表演鑼鼓。
民俗廟會
- 青島蘿蔔·元宵·糖球會
玉皇廟位於道口路9號,俗稱下村廟、台東大廟,後改名清溪庵,建成於元朝,屬道教廟宇。農曆正月初九是廟會,相傳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廟會舉辦三天,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清溪庵,祈福求安,因廟會期間正值“立春”前後,民間又素有吃蘿蔔“咬春”的說法,逐步形成立春吃蘿蔔不牙痛的習俗。
蘿蔔會源於宗教,逐漸形成為商貿、娛樂的節日。台東區人民政府於1991年正月初九,舉辦第一屆“青島蘿蔔會”。1989年,市北區人民政府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舉辦第一屆元宵山會,1994年,隨著區劃調整,市北元宵山會與台東蘿蔔會合而為一,正式定名為“青島市北蘿蔔會· 元宵山會”,2013年開始,蘿蔔會·元宵山會與海雲庵糖球會合併舉行,稱為“青島蘿蔔·元宵·糖球會”。
- 於姑庵廟會
20 世紀30年代,許多老百姓在正月初九趕完台東區道口路清溪庵的蘿蔔會便於正月十一趕於姑庵廟會。每年正月十一的於姑庵廟會,香火甚盛, 俗名莊稼老會,即紀念中國古代傳說的教民稼穡的“後裔”而設。
旅遊觀光
綜述
截至2016年,市北區境記憶體留全國和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青島市優秀歷史建築29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青啤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天幕城),3A級旅遊景區5家(青島山炮台遺址公園、青島旅遊觀光塔、市北特色商貿旅遊區、青島民俗館、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中國工業旅遊示範點2處(青島港、青啤博物館),省級工業旅遊示範點2處(橡膠谷、紡織谷)。
第三公園:青島遊藝競技場 | 九街口 | |
青島中遠物流有限公司館陶路辦公樓(日本大連汽船株式會社青島支店舊址) | 青島大學醫學院教學樓(日本高等女校舊址) | 青島小港邊防派出所(丹麥駐青領事館舊址) |
滙豐苑大酒店(英國滙豐銀行舊址) | 青島商業銀行館陶路支行(橫濱正金銀行青島支行舊址) | 青島取引所大樓 |
明德中學 | 青島小港灣史料館 | 青島民俗史料館 |
小村莊史料館 | 中共青島黨史紀念館 | 青島菸草史料館 |
禮賢書院校史館 | 青島山炮台遺址 | |
青島紡織史料館 | 青島葡萄酒史料館 | -- |
資料來源: |
主要景點
- 青島民俗館
青島民俗館位於青島市興隆路1號,毗鄰享有盛名的海雲庵,占地面積2400餘平方米。青島民俗館共分序廳、民俗風情、港口風情和城市風情四大展區,總計29個板塊。
- 海雲庵
-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
中共青島地方支部舊址紀念館,坐落於青島市四方區海岸路18號,該房屋營造於1904年。舊址紀念館全部房屋占地面積4069平方米,建築面積840多平方米。
- 青島菸草博物館
青島菸草博物館坐落在華陽路20號,原青島頤中捲菸廠老廠區舊址。
- 青島紡織博物館
青島紡織博物館座落於青島市市北區國家AAAA級景區青島天幕城內,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
美食特產
著名人物
王盡美(1898—1925),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王稱仁(1911—1931),化名王公博、王學忠、曲秋。今市北區浮山後村人。曾任中共山東省委工人聯合會秘書、中共青島市委委員。
尹劍華(1911—1931),又名任劍華、任劍峰,山東省堂邑縣人,中共黨員,曾任共青團青島市委書記。
曲華(1910—1942),原名李繼仁,革命烈士。今城陽區李辛莊人。1983年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楊永(1956—1989),革命烈士。安徽定遠人。
康生(1898—1975),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張裕先、張耘、趙容。膠南大台村人。曾任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秘書長、中央審查委員、中央組織部長、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
李有箴(1908—1975),曾用名李鴻基。曾任中國第二、三屆政協委員,青島市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青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等職。
楊贊周(1918—1999),曾用名楊文郁,山東省蓬萊縣長裕村人。曾任青島市第一、二、三屆委員、常委,市政協工商工作組副組長、歸國華僑工作組副組長,青島市第四屆人大代表,山東省第三屆人大代表,民建青島市委第三屆委員會委員。
陳孟元(1894—1963),名嗣宗。山東掖縣(今萊州市)人。曾當選第三至五屆青島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政協青島市第二、三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第一、二屆人大代表。
劉季三(1906—1975),號松蔭,晚年又號老桂山房老人。曾任青島市科協常委,九三學社青島分社委員,青島中醫學會會長,山東省中醫學會副理事長,第二、三屆山東省政協常委,青島市第一至四屆人大代表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