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堰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是2017年十堰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十堰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 發布單位:十堰市人民政府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十堰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准,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7年3月30日
十堰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一、201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做好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入實施“一城兩帶”“外修生態、內修人文”戰略,堅持擴大有效投資和創新驅動兩手抓,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保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
(二)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
——外貿出口高於全省平均增長;
——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經濟成長;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城鎮新增就業3.6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節能減排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二、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更大力度攻堅精準扶貧
深入推進“六個一批”,確保全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6.5萬人,完成20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的目標任務。完善“市場主體+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引導、引進更多市場主體參與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培育“市場主體+貧困戶”示範企業100家。積極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扶貧模式。實施56個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項目,培養貧困戶電商示範戶200家;貫徹落實“六個堅持”,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確保完成5萬戶1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實施提標降線,強化醫療救助,為貧困戶提供最便捷的服務;開展技能培訓,加快轉移就業,確保完成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3萬人次,轉移就業1萬人;完善教育扶貧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現貧困戶家庭子女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學費減免和補貼資助的全覆蓋;堅持兩線合一,強化兜底保障,對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培訓就業實現脫貧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範圍。
整合統籌使用資金,加大精準扶貧鎮村飲水安全、農村電網改造、“寬頻鄉村”示範工程、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集體產業,提高集體經濟收入。推動精神扶貧,樹立文明新風,建立完善脫貧致富激勵機制。深化“四雙”幫扶,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確保市直單位駐村幫扶的82個重點村再出列30%。
(二)更大力度抓實產業培育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全力服務東風公司“十三五”發展戰略落實,支持十堰東風基地主輔分離。加大對專用車、新能源商用車等產業支持力度,支持馳田金剛自卸車擴能、帕菲特工程機械專用車等項目建設,爭取天津力神、杭州安靠電池項目落戶十堰,支持東風特商、風馳新能源等加快發展,研究布局新能源電池後處理產業,力爭實現汽車產業產值1400億元以上,產量突破60萬輛,其中專用車產量16.5萬輛以上,新能源商用車產值突破百億元。全面推進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轉型升級,積極申報併力爭納入國家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培育和發展壯大智慧型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三助公司高端智慧型裝備、盛宏電力智慧型充電樁、生物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全年新增規上企業60家。力爭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200億元。
加快現代服務業拓展升級。全面實施《十堰市“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制定政策支持新經濟發展,鼓勵中小企業進規納限。加快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推進水上游、鄉村游、工業游、紅色旅遊發展,加快“一主五副”旅遊集散中心體系建設和“十堰禮道”等旅遊產品開發,推動南水北調源頭生態文化旅遊區、環鄖陽湖旅遊度假區等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實現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4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15億元,人均旅遊消費達到850元,旅遊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7%,規模以上旅遊企業達到400家,旅遊項目投資達到70億,創建國家、省級旅遊品牌10個以上,旅遊投訴結案率和滿意率達到100%。舉全市之力,舉辦好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推進電商發展,支持竹山縣、房縣、鄖陽區三個貧困縣區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推動農村淘寶、京東幫、蘇寧雲商等項目布局十堰;謀劃電商進社區,打造“15分鐘便民商圈”,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加快推進養老與醫療康復、旅遊休閒融合發展,加強對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的政策資金幫扶力度,鼓勵企業開拓承接全國旅居養老新業務。鼓勵綠色消費,改造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推進十堰空港經濟圈、高鐵經濟圈、京能鐵路物流圈建設,支持林安物流園、華西農商城、鄂豫陝物流園、壽康永樂物流園等創建省級示範區物流園區,新增A級物流企業和省級重點物流企業各5家以上。加大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力度,重點做好農產品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冷鏈物流及倉儲配送項目建設。推動“老字號”品牌發展。加快佰昌•鄂西北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華西國際農商城二期、壽康華悅城等項目建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新進規服務業企業15家以上。
加快農產品加工做大做優。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丹江口市、鄖陽區、竹谿縣、房縣等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園區建設,丹江口市、竹谿縣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著力增加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繼續大力實施“61”產業強農計畫,新建特色產業基地5萬畝,改造中低產園15萬畝,新認證“三品一標”品牌10個,加快正大集團百萬隻馬頭山羊產業化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創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新增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以上,其中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家以上,新增註冊登記農民合作社100家以上、家庭農場150家以上,培育專業大戶1000家以上。確保農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三)更大力度夯實發展支撐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十三五”國家政策導向和重點領域儘快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積極爭取中央、省預算內資金支持。繼續抓好國家、省三年滾動投資計畫項目庫建設完善。抓好項目前期工作。推進11個省級和152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完成投資61.2億元和341.9億元。加快漢十高鐵、京能熱電、夾河關水電站、孤山水電站、熱力管網、火車站北廣場、十竹天然氣管線等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十堰至西安高鐵、十淅高速、通用航空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十巫高速公路鮑峽至溢水段、高鐵十堰北站至武當山玄岳門一級公路項目、漢十高鐵十堰北站換乘中心等項目。繼續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和改造升級工程,改造縣鄉道100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000公里。確保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0億元以上。
積極擴大民間投資。推進PPP項目建設,貫徹落實特許經營法,出台PPP工作體制機制政策檔案,動態完善PPP重大項目庫,積極推介重點PPP項目,重點推進十堰至巫溪高速公路、武當山西站高鐵小鎮、十堰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十堰市城市軌道交通(重軌輕用)建設、高鐵十堰北站站前廣場項目、十堰青少年戶外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等PPP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圍繞新能源車、智慧型裝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文化旅遊、養生養老、雙創空間、特色小鎮等領域補鏈、建鏈,新引進規模項目100個以上,其中生產性項目不少於60%。
推動全社會創業創新。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新經濟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新經濟。加大科技投入,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推進“雙創”、“網際網路+”等政策措施,推動堰龍馬、綠洲眾創、“一鍵通”等創業創新服務平台發展,完成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000件。完善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政策體系,培育各類青年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鼓勵高校等科研人才創新創業。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融資機制,完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0項以上。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引進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產業急需緊缺的創新高端人才;依託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等本地高校,培養市場急需的套用專業人才;立足本土企業,練就技能型“工匠”人才。加快十堰商用車及零部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湖北汽車及零部件交易中心、十堰中關村產業基地建設,推進商用車研究院籌建。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新增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增長8%。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編制十堰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積極推進一批特色小鎮建設。提升城區服務承載能力,加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全面啟動火箭路、江蘇路延長線、京東巷等市政道路建設,完成20餘條續建道路建設改造。完成天然氣對接入戶2萬戶以上。建設神定河中水回用工程、泗河污水處理廠擴能工程、神定河污水水質淨化工程等城區環保項目。建設神定河、泗河污水入管信息化工程和城區污水管網防滲補漏工程,啟動省級鄉鎮污水處理三年主覆蓋計畫;深入推進生態濱江新區建設。高效發展縣域經濟,支持十堰商用汽車、十堰生物醫藥、丹江口市汽車零部件、鄖陽區鑄鍛型、竹房城鎮帶有機食品飲料、竹山縣綠松石等6個省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支持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理順管理機制,拓展發展空間。抓好竹房城鎮帶建設,力爭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每縣選取3-4個重點集鎮開展城鎮擴容擴能建設,啟動建設15個農村新社區示範片區。抓好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力爭發展10個標準高、規模大、效益好、示範作用強的示範基地,繼續推進五個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力爭實現產值200億元;在環庫公路沿線開展10個左右生態旅遊示範村建設。實施50個“生態家園”示範村創建。
(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落實《十堰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綜合利用土地、金融、財稅、公積金等政策,力爭全市在售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控制在16個月以內的合理水平。推進煤炭淘汰落後產能,落實職工安置等有關政策。繼續實施“過橋基金”等政策,支持企業開展票據融資、債券融資,服務外地企業赴我市貧困地區註冊上市,力爭3家以上企業新三板掛牌,上市後備企業達到95家以上,新申報企業債券3隻,核准並發行企業債券2隻。繼續做好“營改增”試點工作,降低社保費用,把結構性減稅和取消、停徵收費、基金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推進政銀保企合作,推進“多證合一”改革和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和企業名稱自主選擇制度,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精準扶貧,補齊發展短板。
持續攻堅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審管分離,推進政務公開,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審批事項,進一步削減行政審批前置事項,簡化建設項目審批手續,加快投資聯合審批平台對接。繼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立行政審批職能機構。
深化農村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全面完成“兩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推動農村土地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分置和市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意見,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抓好質量品牌建設,著力提升供給質量。穩定金融市場,確保全市貸款餘額增長12%。防範金融風險,深入開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繼續加大對非法集資預防和處置工作力度。
推進信用十堰建設。建成市、縣兩級信用信息匯集系統,完善“雙公示”信息常態化報送工作機制,定期發布“紅黑名單”。建立定期舉行“守信榜樣”和“失信典型”新聞發布會制度,聯合主流媒體加大誠信宣傳和信用信息公開力度,紮實做好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年六月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6.14信用記錄關愛日”等活動。加強重大失信事件的預警和整治,杜絕重大失信事件的發生。積極培育信用市場,鼓勵信用服務機構開展產品開發和業務創新,拓展信用服務的領域和範圍。
深入推進區域協作。深化與北京對口協作,繼續爭取啟動國家有關部委及央企的對口協作工作。發揮對口協作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加快推進十堰中關村基地建設,重點在水資源、環保、旅遊、生物醫藥、生態礦業、綠色食品等領域與北京市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和技術協作,力促首旅集團等北京企業參股合作運營武當太極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項目、秦巴雲谷項目、與北奔重汽合作項目建設。紮實推動華彬礦泉水、忠和酒業、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確保早日建成達效。加大區域協作合作力度,聯合毗鄰市州共同申報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推進與襄陽、南陽等漢江生態經濟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和秦巴山片區經濟協作。有序推進援疆工作,力爭在產業援疆、項目援疆、幹部人才培訓方面有新突破。
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長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鄂西圈、湖北自貿區發展戰略。支持“一鍵通”外貿綜合體發展,謀劃推進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穩步推進十堰林安海關監管場所和公用型保稅倉庫配套建設,鞏固發展十堰無水港建設。制定支持政策,加大出口企業培育力度,擴大汽車及零部件、香菇、木耳等優勢特色產品出口規模,拓展出口領域。加大與中信保合作力度,著力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探索建立市級境外投資公共服務平台,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服務貿易及服務外包發展。支持東風商用車、東風零部件等外資企業新一輪內部調整,服務香港世威置業、迪耐斯通達等新批的外資項目儘快完成到資。力爭全年外貿出口突破4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3億美元。
(五)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深入開展“五城聯創”工作。進一步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奮力實現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大力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生態市創建。
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完成十堰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三年行動計畫,確保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創建取得驗收成功。辦好第三屆“生態文明日”活動。
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爭取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編制自然資源負債表,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完善並發布我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積極推進“多規合一”。
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綜合治理。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環保督察交辦信訪件提出的問題及整改任務。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全流域“河長制”管理。加強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實施丹庫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三五”規劃,推進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繼續推進五河治理,爭創神定河流域綜合治理可持續發展試點。完成植樹造林20萬畝以上,新設立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各1處。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規模畜禽污染治理和網箱養殖清理等,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爭取2017年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十堰召開。
推進低碳循環發展。啟動丹江口庫區綠色航運工程,加快推廣純電動、混合動力等新能源車船裝備。加快建設全域綠道項目。推進鄖陽區建設靜脈產業園、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循環化改造。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等重點能耗企業和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節能工作,實現全市重點能耗企業節能監察全覆蓋,全面淘汰“黃標車”,確保全年節能減排、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走在全省前列。
(六)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推進城區公立高中整合,打造現代職業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0%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接受免費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95%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以上。完成8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0條健身路徑的建設任務。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面啟動全市地面數位電視、數字音頻廣播傳輸覆蓋網建設。
加強社會保障。不斷完善城鄉就業體系,新增就業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鞏固五項社會保險“全覆蓋”成果,參保人數達到370萬人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規範公租房管理,加大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完善普惠公平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推進科學高效的減災救災應急體系建設,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鞏固軍民融合的服務國防和軍隊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薄弱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支持社會辦醫,打造健康服務品牌。加快推進計畫生育轉型發展。
強化社會綜合治理。深入開展矛盾排查和重點人群走訪,加強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建設“平安十堰”。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
附屬檔案:1、十堰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計畫指標表
2、十堰市2017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計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