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戰記

巴陵戰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
  • 作品別名
  • 作者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
  • 文學體裁
作品原文,點評鑑賞,角色介紹,原文引用,創作過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霎時,齊人振,士氣劇增,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指有百刀,刀有百刃,不能傷其一處也。吳廣意少舒,稍稍正坐。
於帳前,太守慌,問軍師孔明曰:“齊軍之勢,不可擋也,何以勝?”亮曰:“公亦嘗聞蟾蜍之怒呼?”太守驚而後喜:“汝有後著?”
話音未落,忽見一影,似重岩疊嶂,隱天蔽日,不見曦月。兩軍寂然,無敢嘩者。忽見一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巨蛤蟆。吳廣慌,大驚:“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物,吾軍有一人不死亦足!”陳勝大呼:“眾將士莫怕,蛤蟆雖巨,弗如人也!眾將士列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然未能傷蛤蟆分毫。蛤蟆轉身,止露尻尾,陳勝欲自後斷其股,忽見黃煙四起,火爆轟震,聲如崩山,有瘴氣從蛤蟆尻出。味不可聞,其聞者皆七孔流血,足膚皸裂而不知,四支僵勁不能動,手指不可屈伸。勝大驚:“不可聞也!護吳廣鼻!”
陳勝、吳廣方出察之,死者十有六七,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軍中更無人,惟有一老嫗正備晨炊,哀嘆曰:“噫!為二吏所捉,又遇歐陽修大軍,不知老翁猶健在否?”
蛤蟆瘴氣消去,風煙俱靜,天山共色,蛤蟆贊曰:“放氣,舒服也!”
劌仰而視之曰:“嚇!今孔明欲以子之瘴氣而嚇我邪?”忽聞撫尺一下,見劌仰天長嘆:“操蛇之神,窈窕淑女也!操蛇之神,窈窕淑女也!……”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棄其杖,化為大蟲,助齊軍一臂之力也。只見大蟲銜蛤蟆,投諸於渤海尾,隱土之北。自此,太守軍敗績而退,而大蟲綴行甚遠。太守隨軍退,問孔明曰:“軍師尚有退大蟲之道?”亮笑而不答,太守急,忽而忽然大悟,遂奉上一合酥,孔明笑逐顏開,餵曰:“吾有一將士,自幼習武,宅邊有一松樹,因以為號焉,曰武松也。”武松出,大蟲定睛視前人,此人身高五尺,虎背熊腰。大蟲驚曰:“此人乃武松也,曾扁余於景陽崗數年前也!”兩軍皆望於此,一人,一虎而已,不敢前,眈眈相向。武松以徑寸之木,投之於大蟲之額,大蟲懼,亡而入胡,不復出焉。
陳勝失大蟲,問曹劌、吳廣應對之術。曹劌笑曰:“太守軍多千里馬,然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罷,一老翁出於帳。此人名伯樂,尋遍世間良馬,曹劌聞之,領伯樂于軍中。伯樂環視太守軍,訝然:“良馬如此其眾也。”說罷,怪叫似口技者,雙手舞於空中似舞技者。勝曰:“伯樂做甚?”劌笑而不答,手指太守軍。是時,太守軍之馬騷動,馬群亂舞,似與觀者相樂。吳廣大悟:“伯樂蓋能操馬於千里外也。”忽見伯樂直指武松,群馬皆奔向武松。一時間,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未幾,馬過,沙塵瀰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黃,場上殘屍,惟頭顱一顆,手臂一條,與無數模糊血肉一片,場上白骨兩三根而已。蓋武松為之所分屍,俶爾猝於馬蹄之下。
當是時,太守未知武松之斃也,於帳中,觥籌交錯,以樂其志。起坐而喧譁者,眾將歡也,皆以武松必勝。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弈者勝,射者中。太守見之,童心未泯,曰:“觀吾一試!”遂手握一箭,定神細視,項為之強。久之,氣聚丹田,瞬投出。忽大風起,太守之箭因風起,俶爾遠逝。伯樂正喜,轉身,孰知背後一箭穿心,為太守之箭所中,無何,斃。太守見之,呆若許,忽大呼:“噫!我中了!我中了!”其喜洋洋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陳勝大驚,轉身尋吳廣問計,不見。忽聞四面楚歌,五十弦番塞外聲,乃吳廣歸齊而又率三四千卒來此絕境。勝大喜,廣曰:“上!”只見三四人,手持刀刃,被堅執銳,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盾甲,入太守軍開一血路,燁然若神人。
太守慌,恐無勝算,再獻一合酥於亮。亮見酥,大喜,仰天念咒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天神之力,君子好逑,今吾假借於天,望必助我!”說罷,下一天雷,大聲如雷霆,山搖地動,仿佛吞天蝕地。亮見之,謝天曰:“謝天神矣!吾眼之常含淚為何?土地之愛,同予者何人!”
太守望帳外,方才三四千神人,皆不見矣,為二千太守軍仍於原地。問:“齊軍何處往?”亮笑之詭秘,曰:“往鬼市耳。”
太守一望,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孟子有云:“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者是也。郭內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峰入雲,兩峰石壁,五色交輝。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陳勝等神一閃,忽逢竹樹林,四面竹樹環合,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勝伐竹取道,遠見釀泉,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忽見一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勝等甚異之,復前行,忽聞:“來者何人?”大聲如雷霆。見一人從亭里出,蓋作亭者山之僧智仙也。見陳勝,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子京,無論木蘭、太守。智仙與勝強飲三大白於亭,勝大笑曰:“山中焉得更有此人!”智仙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見勝等為人甚誠,故自號為大哥,陳勝為二弟,吳廣為三弟,曹劌為四弟,四人於亭中四結義。智仙應許領勝等出鬼市。
山行六七里,峰迴路轉,四人與三四千士眾出山而見城郭。太守於遠處見之,令射。一時萬箭齊發。曹劌、吳廣不慎中,駢死於槽櫪之間。勝驚,悲鳴:“噫!吾誰與歸?”見智仙喃喃,似為咒,曰:“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智仙曰:“願來世有緣相見。”遂歸山,不復出焉。
勝別智仙,率兩三千士眾,於陣前,揮刀喊道:“忍能對面為盜賊!報仇血恨!”遂上前殺敵。太守呆,陣亂,又尋孔明。鬼市已失,無困敵之能。孔明亦慌也,囈語:“請…請尋其本,亂戰攻齊,宜…宜勝矣。”太守疑:“亂戰,君無別計邪?”此真兵戈之際鬥勇猛也。齊軍兩三千神人、吳地善泅者、老嫗,皆異常迅猛。片刻,太守軍祗一二百人,齊軍亦折二千,太守軍大勢已去。尋孔明,太守怒,責亮曰:“汝言亂戰必勝,然實則敗矣!非人哉!食甚多一合酥,孰為汝多知乎!泯然眾人矣!不以臥龍稱也!”亮正欲言,太守暴起,以刀劈亮首,又數刀斃之。自此,孔明之後再無孔明也。
太守轉身,望沙場,兩軍已無士卒矣。隔數縷硝煙,見陳勝隻身一人,持刀立於數十步外。二人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凍風時作,飛沙走礫,汗出浹背。太守吟鞭東指,即天涯。陳勝拔劍四顧,心茫然。
忽見陳勝轉身疾走,太守見狀,追之。遂太守與勝逐走,入日;渴,二人慾得飲。太守無酒,道渴而死,化為鴻鵠。飛至勝前,大笑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勝聞之,氣,大嘆曰:“既生修,何生勝!既生修,何生勝!”遂亦吐血力竭而斃。
贊曰:子厚有言:“坐沙場上,四面橫屍遍野,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其言之若華容道之儔乎?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以詩一首結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時九年四月二十日
陳浩邦 繆智鋒

點評鑑賞

本人認為強一個字和有才兩個字不足以形容本文作者……

角色演員介紹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楚國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吳廣:(?-公元前208年),字叔,秦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民眾反秦。次年,吳廣在攻打滎陽時,被同為起義軍將領的陳勝手下田臧所殺。
曹劌:一作曹翽。生卒年不詳,春秋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滕子京:(990年-1047年),字子京,北宋時河南洛陽人,因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為世人所知,岳陽樓的雙公祠中有范仲淹與滕子京的雕像(右)。
木蘭:始見於《木蘭辭》(亦名《木蘭詩》)。其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民間傳說和戲曲中廣為流傳。原詩中無其姓,後世流傳中最常見的說法是“花木蘭”,還有姓朱、魏、任、韓等多種說法。
孔明:即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2]。

原文引用

狼(蒲松齡)
兩小兒辨日《列子》
木蘭詩(北朝民歌)
桃花源記(陶源明)
口技(林嗣環)
傷仲永(王安石)
愚公移山《列子》
石壕吏(杜甫)
三峽(酈道元)
閒情記趣(沈復)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小石潭記(柳宗元)
觀潮(周密)
過零丁洋(文天祥)
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侯仁之)
公輸(墨子)
核舟記(魏學洢)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山市(蒲松齡)
陳涉世家(司馬遷)
馬說
與朱元思書(吳均)
雁門太守行(李賀)
范進中舉(吳敬梓)
醉翁亭記(歐陽修)
滿井遊記(袁宏道)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岳陽樓記(范仲淹)
行路難(李白)
魚我所欲也《孟子》
隆中對(陳壽)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
曹劌論戰《左傳》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愚公移山
楊修之死
夸父逐日
己亥雜詩
三國演繹
關雎
《觀潮》
鄒忌諷齊王納諫
《圯上敬履》
童趣
答謝中書書
塞翁失馬
破陣子
詠雪聯句
《愛蓮說》
《我愛這土地》 艾青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創作過程

原創作者原本只是初三畢業班背誦古詩文背串了,後來隨著興趣的增加,與他的同桌一起花了三天時間寫下了這篇史詩巨著。據說他們的6本國中語文課本已經被翻爛了。

作者簡介

陳浩邦:廣東人,畢業於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
繆智鋒:廣東人,畢業於廣州市育才實驗學校。
兩人系初三同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