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大橋

巴陵大橋台灣一座公路橋樑,位於台7線(北橫公路)47公里處,跨越大漢溪上游,其政區轄屬桃園縣復興鄉,為巴陵地區之新地標。“巴陵”依泰雅語,為“巨大神木”之意。

基本介紹

沿革,設計,

沿革

北橫公路的前身為日據時期的角板山三星警備道,1914年10月在巴陵建有“巴壟鐵線橋”(日文:バロン橋)。1960年代興建北橫時,拆除鐵線橋改建為“巴陵橋”,現今於北橫公路巴陵一號隧道口左側保存了一支近10米高的“巴壟紀念柱”。
由於北橫公路(台7線)通往角板山拉拉山、棲蘭、明池,是台灣北部重要觀光遊憩區,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原巴陵吊橋寬度僅4.5米,其前後銜接彎窄隧道,路幅不足容易造成塞車,每逢假日及水蜜桃盛產期間形成交通瓶頸,因此交通部公路總局在2001年計畫於巴陵吊橋下遊興建巴陵大橋,跨越大漢溪,藉以解決交通壅塞問題,設計及施工階段暫稱為“巴陵二橋”,施工接近完工階段正式命名為“巴陵大橋”。新巴陵大橋於2005年7月30日舉行通車典禮,完工後成為巴陵地區之新地標。

設計

巴陵大橋為中路式系索鋼拱橋,橋身為桃紅色,代表復興鄉拉拉山名產“水蜜桃原鄉”之寓意,全長220米,主跨185米,拱高約37米,橋樑全寬11.5米、淨寬10.5米、車道寬7.5米,人行道每側寬1.5米,大漢溪河床面距離橋面約35米、距拱頂約52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