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

大漢溪

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位於台灣北部,是淡水河三大支流之一,發源於品田山,流經新竹縣之尖石鄉、關西鎮、桃園縣復興鄉、龍潭鄉、大溪鎮及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於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入淡水河﹐主流長135公里﹐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本溪上游為石門水庫集水區,供應桃園縣及新北市用水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漢溪
  • 地理位置:台灣北部
  • 舊稱:大嵙崁溪
  • 主流長:135公里
  • 流域面積:1163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名稱沿革,河道形狀,大漢溪主要支流,

地理位置

大漢溪源流名為塔克金溪 (泰崗溪),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境內,發源於品田山北側標高約3,100公尺處,先向東北流,隨後折向西北,經司馬庫斯、鎮西堡、新光,在秀巒與薩克亞金溪 (白石溪) 會合,改稱馬里闊丸溪 (玉峰溪),再往北流復轉東流,至桃園縣復興鄉下巴陵與另一大支流三光溪會合後,始稱為大漢溪。此後主流流經桃園縣大溪鎮、新竹縣關西鎮、桃園縣龍潭鄉,及新北市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土城區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最後於板橋江子翠與新店溪匯入淡水河。
本溪上游為石門水庫集水區,供應桃園縣新北板橋區土城區新莊區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林口區泰山區蘆洲區五股區八里區等地區用水。

名稱沿革

大漢溪最早稱為“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里社人稱其為“Takoham”之音譯,後來因“陷”字不吉祥,乃依月眉位於“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勢,將“大姑陷”改稱“大姑崁”。清同治四年(1865)為慶賀月眉李騰芳中舉,遂改稱“大科崁”。其後福建台灣巡撫劉銘傳將之改為“大嵙崁”。日大正九年(1920)改為“大溪川”。然民間仍習稱大嵙崁港,系因閩南河洛人,習慣上將“溪”和“港”並用。台灣光復後,省政府於1959年公告改為今名。
自二甲九(今鶯歌區二甲里)至擺接(今土城區)這一段,清代稱為“擺接溪”。

河道形狀

從前大嵙崁溪至三角涌 (今三峽區) 附近,因地勢低平,河面加寬,形成網狀河道。三峽溪與橫溪各自注入大嵙崁溪分流河道,三峽溪於劉厝埔匯入分流,為橫溪匯注點之上游約八百公尺處。其後因河沙堆積,河床日漸升高,導致分流消退,原本兩溪匯注處之大嵙崁溪分流河道成為三峽溪河道之延伸,因而形成今日三峽溪納橫榽之勢。

大漢溪主要支流

大漢溪新北市、桃園縣宜蘭縣新竹縣 塔寮坑溪:新北市板橋區樹林區新莊區、桃園縣龜山鄉 三峽河 (三峽溪):新北市、桃園縣 橫溪:新北市三峽區 大豹溪:新北市三峽區 草嶺溪:桃園縣大溪鎮 打鐵坑溪:桃園縣龍潭鄉 三民溪:桃園縣大溪鎮、復興鄉 霞雲溪:桃園縣復興鄉 庫志溪 宇內溪:桃園縣復興鄉 義興溪:桃園縣復興鄉 雪霧鬧溪 (西布喬溪):桃園縣復興鄉 寶里苦溪:桃園縣復興鄉 卡拉溪 (拉拉溪):桃園縣復興鄉 三光溪:桃園縣復興鄉、宜蘭縣大同鄉 塔曼溪:桃園縣復興鄉 馬里闊丸溪 (玉峰溪):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 抬耀溪: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 泰平溪:桃園縣復興鄉、新竹縣尖石鄉 石磊溪:新竹縣尖石鄉 薩克亞金溪 (白石溪):新竹縣尖石鄉 塔克金溪 (泰崗溪):新竹縣尖石鄉 斯烏庫斯溪 (鴛鴦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