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尼蘇丹國(巴赫馬尼王國)

巴赫曼尼蘇丹國

巴赫馬尼王國一般指本詞條

中世紀印度德乾北部的伊斯蘭教國家(1347~1526)。亦譯“巴赫曼王朝”(巴曼尼素丹國)。1347年,由原阿富汗的突厥人貴族後裔哈桑(Hasan,1347~1359在位)創建。他宣稱其祖先系波斯王巴赫曼,故名。

巴赫曼尼蘇丹國(1347年-1518年 泰盧固語:బహుమనీ సామ్రాజ్యము)بہمانی سلطانت)是處於印度德乾高原的古代蘇丹國。

1347年,阿富汗君主阿拉丁·哈桑·巴赫曼沙赫擺脫了德里蘇丹的束縛,建都古爾伯加。1425年移都比達爾。1518年巴赫曼尼蘇丹國的統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五個獨立的蘇丹國,所謂的德乾蘇丹國:比達爾、比賈布爾、艾哈邁德納格爾、比拉爾以及果爾貢德。五個蘇丹國紛爭不休,戰亂不斷。最後莫臥兒帝國入侵,各蘇丹國逐一淪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赫曼尼蘇丹國
  • 英文名稱:Bahmani Sultanate
  • 簡稱:巴赫曼王朝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古爾伯加,比達爾
  • 官方語言:波斯語,印度語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國家領袖:Ala-Din Bahman Shah,Kalim-Allah Shah
建國,發展,鼎盛,滅亡,歷代蘇丹,

建國

德乾地區原為德里蘇丹國領地,在圖格魯克王朝蘇丹穆罕默德統治末期,國家開始分裂。當時任古爾巴加地區軍事將領的哈桑趁機宣布獨立,自稱蘇丹,取號為阿拉·穆扎法爾·丁·巴赫曼·沙,建都於阿薩拉巴德(即古爾巴加)。以古爾巴加地區為基地,先後征服了果阿、達波爾、科爾哈普爾和德林加納等印度教王公統治的小邦,迫其稱臣納貢。將領地劃分為古爾巴加、德拉塔巴德、比拉爾和比達爾4省,派總督管理。王朝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教義,實行伊斯蘭教法,將伊斯蘭教傳播到新征服地區。

發展

穆罕默德·沙(1357~1373在位)執政時,多次與南部信奉印度教的維查耶那伽爾國等抗衡,鞏固了王朝的疆土。穆罕默德·沙二世(1378~1397在位)執政時,王朝由征戰轉入安邦治國。他勵精圖治,健全國家制度,始設宰相和大臣會議,休養生息,減輕賦稅,發展農業和商業,修建清真寺,開辦宗教和世俗學校,資助和庇護穆斯林學者,興辦伊斯蘭文化教育,尊奉蘇菲派著名學者為朝廷宗教導師,在各地敕建“扎維耶”,傳經布道’,使蘇菲主義學理得到廣泛傳播。

鼎盛

艾哈邁德·沙(1422~1435在位)統治時,再次征討維查耶那伽爾國,兼併瓦蘭加爾國部分領土,並征服了德林加納的印度教王公,擄獲大量戰利品。1424年,遷都於新城比達爾,後發展為伊斯蘭教文化中心。自蘇丹胡馬雍執政時,任用軍事將領馬赫穆德·加萬(1463~1481在位)為宰相,連續輔佐3代蘇丹,握有實權,勵精圖治,在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等方面政績卓著,此時,為王朝的鼎盛時期。國土橫跨印度中部,東西均達于海,其勢力伸入南北部分地區。
艾哈邁德沙赫一世艾哈邁德沙赫一世

滅亡

1490~1518年間,地方割據勢力崛起,王朝無力控制,各行省總督相繼宣布獨立,國力日衰。王朝分裂為比賈布爾、阿赫馬德拉加爾、戈爾康達、貝拉爾、比達爾等5個獨立小邦。1526年,王國大臣阿米爾·巴里德推翻蘇丹,自立為王,巴赫曼尼王朝滅亡至1687年,5個小邦先後被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征服。
艾哈邁德沙赫一世陵墓艾哈邁德沙赫一世陵墓

歷代蘇丹

阿拉丁·哈桑·巴赫曼沙赫(阿拉—烏德—丁·巴曼沙/阿拉-烏德-丁一世蘇丹) 1347年 - 1358年
穆罕默德沙赫一世 1358年 - 1375年
阿拉丁·穆賈希德沙赫 1375年 - 1378年
達烏德沙赫 1378年
穆罕默德沙赫二世 1378年 - 1397年
蘇丹國的陵墓建築蘇丹國的陵墓建築
吉亞斯-丁 1397年
沙姆斯-丁 1397年
塔傑-丁·菲魯茲沙赫 1397年 - 1422年
艾哈邁德沙赫一世 1422年 - 1436年
艾哈邁德沙赫二世 1436 - 1458年
阿拉丁·胡馬雍·扎利姆沙赫 1458年 - 1461年
尼扎姆沙赫 1461年 - 1463年
穆罕默德沙赫三世 1463年 - 1482年
穆罕默德沙赫四世 1482年 - 1518年
艾哈邁德沙赫三世 1518年 - 1521年
阿拉丁沙赫 1521年 - 1522年
瓦里-阿拉沙赫 1522年 - 1525年
卡里姆-阿拉沙赫 1525年 - 152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