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城市規劃,詳細介紹,建都原因,建都史,紀念意義,政治中心,三權廣場,巴西總統府,國會大廈,最高聯邦法院,環境建設,發展之路,交通情況,購物指南,旅遊景點,相關評論,姊妹城市,城市名人,城市榮譽,
世界文化遺產 遺產名稱: 巴西利亞(Brasilia)
入選時間:1987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v)
地理位置:S15 46 59.988 W47 53 60
遺產編號:445
遺產描述:
巴西利亞位於
巴西 中部地區巴西戈亞斯高原,是巴西首都,一座現代化新興城市,1956年,由巴西總統
儒塞利諾·庫比契克 主張,耗費巨資歷時41個月建成。
歷史上,巴西先後在
薩爾瓦多 和
里約熱內盧 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了加快內地開發,1956年,當時的總統庫比契克決定遷都到巴西利亞。1957年破土興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利亞建成。
巴西利亞 新區坐落在人工湖半島上,建築布局形狀像一架噴氣式飛機。“機頭”是由總統府、最高法院和國會組成的三權廣場。“機身”是一條長約8千米、寬250米的大道,前半部乳白色的政府大樓對稱排列,後半部由教堂、公園、會議中心、商業中心組成。“機身”兩側伸展出立體公路,沿路呈月牙形排列著居民區和商業網點,如同“機翼”。“機尾”是長途汽車站和儀器加工、汽車修配等工業區。將巴西利亞建成飛機形狀,象徵巴西是個正在起飛的開發中國家,體現了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
老區最著名的建築是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它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群,現坐落在一座衛星城內。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始建於1956年的巴西利亞位於巴西的中心,是城市規劃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規劃專家盧西奧·科斯塔(Lucio Costa)和建築師奧斯卡·尼邁爾(Oscar Niemeyer)認為城市中的一切元素都應該與城市的整體設計相吻合,巴西利亞城的城市布局常常被形容為“飛翔的鳥”,因為城市的行政管理區域和居民住宅區域布局對稱,同時城中的每個建築物也都是對稱的,特別是政府辦公樓,體現了極強的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像力。
城市歷史 歷史上,
巴西 曾先後在
薩爾瓦多 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
里約 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政府大樓(普拉納爾托宮)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蹟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個。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Brasilia) 始建於1956年。當時,以
發展主義 著稱的總統
儒塞利諾·庫比契克 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及加強對各州的控制,遂耗費巨資,僅用41個月的時間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涼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時只有十幾萬居民,已變成一座近240萬人口的大都市,這一天也被定為巴西利亞的市慶日。
巴西利亞衛星雲圖 巴西利亞的主要建築物國會、總統府、最高法院、外交部、法務部、總統官邸、大教堂等,皆由建築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設計,它們的特點是線條簡單大方,大都建在水池之上,色調都是白色;建築四周支柱均呈立式幾何三角板形,別具一格。水池是庭院設計師
布雷·馬克斯 的傑作,外交部大樓的水池裡有一白色大理石雕刻,法務部水池前有幾道瀑布,國會後面的水池養了幾隻
黑天鵝 ,這些給一向單調嚴肅的行政機構添加了一些活潑氣息。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裡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遊樂區、住宅區,甚至修車都有固定的區位。為保護“飛機”形狀不被破壞,城內不準建新住宅區,居民儘量分布在城外的衛星城裡居住。從落成至今,它仍然是個漂亮而現代化的都市,並把繁榮帶到了
巴西中西部 ,貫通了南部與北部,帶動了整個國家一起發展進步。
城市規劃 該城坐落於人工湖
帕拉諾阿湖 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向東南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
三權廣場 ,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 。“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向大道。“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火車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鐵路。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再向後是小型工廠。“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託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線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家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生活區之間隔著綠地,或者花圃和叢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雖身處高樓群內,卻不乏大自然的情趣。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綠地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
巴洛克式建築 ,有世界建築
博覽會 之稱。
巴西利亞衛星地圖 詳細介紹 巴西利亞有新區(市區)、舊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
新區建築平面布局像一架機頭向東且有後掠翼的噴氣式飛機,這象徵著巴西是迅速發展中的國家。機頭部位有三權廣場、議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象徵整個國家的神經中樞。機身前部是17座對稱的政府各部辦公大樓。議會大廈由眾參兩院會議廳和超高辦公樓組成。在廣場的正面是兩棟比肩而立高達25層的兩院大樓,一邊為參議院,一邊為眾議院,中間用一個樓道相連,呈“H”形。由於“H”在葡萄牙語中是“人類”一詞的首字母,兩院會議廳是扁平體,長240米,寬89米,平頂上突出一仰一覆兩個碗形屋頂,上仰的是眾議院會議廳,下覆的是參議院會議廳,分別象徵民主和集中。
在巴西利亞陸軍司令部前的廣場上,坐落著每年國慶遊行的閱兵台。閱兵台的造型就是巴西軍官佩劍的“劍柄”樣式,而閱兵台前高高的旗桿仿佛是“刀鞘”,兩者合一就是一把佩劍,其寓意不言而喻。更有意思的是,閱兵台的造型具有特殊的聲學效應。站在閱兵台上輕輕呼喊一聲,就能產生強烈而連續不斷的回聲。
外交部辦公樓被稱為“
伊塔馬拉蒂宮 ”。整座大樓大廈立身於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構成。大樓四周水池環繞,白雲、藍天、水、高樓群構成—幅美麗非凡的圖景,被譽為水晶宮。水晶宮正門的湖面上一塊圓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細看,才發現它實際上是由五塊形狀奇特的石塊絞合在一起的。這個球象徵著世界,而五塊怪石代表著世界五大洲。
伊塔馬拉蒂宮 歐洲的教堂外表大多以各種浮雕裝潢,教堂內陰森幽暗,給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氛圍。而
巴西利亞大教堂 一反傳統,外形線條簡潔,教堂內光線明亮、空間寬敞,體現著現代氣息。教堂的主體建築在地下,地面上是教堂的“屋頂”,它由數十根拋物狀的立柱束在一起,遠看像巴西印第安酋長用禽鳥羽毛做成的“王冠”。覆蓋玻璃的金屬頂蓋。頂蓋下是懸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聖徒們猶如身在藍天白雲中,王冠四周有水池相圍,當陽光照在水池上,水波閃動反射在教堂內的玻璃窗上,使教堂內光線一閃一閃,給人一種既神秘又悅目的感覺。
最高法院大樓,大門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雙眼,其寓義是要求法官執法要不徇私情,公平公正。
力主遷都的庫比契克總統紀念碑
老區建築以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1859年建造)最負盛名,現位於巴西利亞的一座衛星城內,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建築群。另外的9座莊園也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莊園索烏拉迪諾始建於1832年,它的屋舍屬典型的地方建築。還有巴茲蘭迪亞歷史中心也是老區內的著名建築。
工人住宅區是創建新都時為建築工人臨時搭建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木屋,大部分木屋保留至今,少數因城建需要已被改建或拆除。法蒂瑪聖母院、奧里維拉醫院、巴西利亞第一座教堂-聖·約瑟夫教堂和第一所學校也坐落在工人住宅區。
巴西利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
國家公園 、阿瓜斯·埃曼達達生物保護區、依貝格和加瓦薩瓦多自然保護區、聖巴爾托羅摩和德斯科貝托環境保護區。市政當局還計畫闢建一系列
自然保護區 ,如加馬河盆地河裡約·馬拉瑙保護區。這些自然景點或位於市區,或與老區毗鄰,或地點偏僻人跡罕至,這都使巴西利亞到處生機盎然,充滿無限魅力。
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也是建築的現代精神的典範。但也有人對城市的規劃提出批評,認為追求形式多於追求經濟利益、文化和歷史傳統,對低收入者的就業和居住條件注意得不夠。
建都原因 建都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裡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
紀念意義 為了紀念這位巴西利亞的開拓者,1981年在巴西利亞市中心的高坡上建造了這位庫比契克總統的紀念館,館內收藏著這位總統生前用過的物品,陳列著許多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了當時建設巴西利亞時的動人情景,令人無限神往。市區的中軸大道也被命名為“庫比契克總統大道”。為紀念成千上萬為巴西利亞建設付出辛勤汗水的勞動者,巴西利亞市政府在三權廣場上豎立了一對手執鋼釺的銅人塑像,他們默默無語地守衛在那裡,注視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巴西利亞三權廣場 政治中心 三權廣場 這裡是巴西的政治中心,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在三權廣場,遊人看不到任何古蹟,但丰姿多彩的現代派建築物令人驚嘆不已,這些建築設計構思大膽、線條優美、輕盈飄逸,其中有的還含有一定的寓意。兩層樓高的總統府前的一尊兩人持矛並肩而立的首都開拓者銅像,象徵著巴西人民團結一心捍衛祖國。三權廣場代表國家三種權力,稱為巴西的神經中樞。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三權”是指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
巴西總統府 高原宮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總統府以及巴西權力中心所在地。
巴西總統府(高原宮) 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的兩座樓並立,中間有過道相連,成“H”形。“H”是葡萄牙文“人類”的第一個字母,因此這個造型寓意“以人為本”和“人類主宰世界”。國會大廈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的立法機關。國會大廈前的平台上有兩隻碩大的“碗”,一隻碗口朝上,是聯邦眾議院的會議廳,因為眾議院開會時向公眾開放;一隻碗口朝下,是參議院的會議廳,因為參議院審議的議題常常涉及國家機密。
巴西國會大廈 最高聯邦法院 正義宮位於巴西利亞市中心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的最高法院,擁有巴西的最高司法權。
巴西聯邦最高法院(正義宮) 環境建設 巴西利亞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模式與澳大利亞的新都
坎培拉 相似,都是從沿海大城市遷都到內陸草原,都是圍繞人工湖展開的城市,都是園林化的綠色城市,都是職能單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亞人特別重視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貫徹始終,從而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全市60%的面積是綠地,城南6千米長的人工防護林帶,新都土地雖屬紅色沙壤,旱風季節里也不見沙塵飛揚的現象。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裸露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因此,建築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樹木已經出現在你面前。每個“方街”都由一條由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組成的綠化帶環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開展全民植樹活動,苗木由政府免費提供。
發展之路 打開巴西的地圖,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巴西利亞正好處在巴西的中部地區。而在50年前的20世紀中葉,這裡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荒原和叢林。那時的巴西,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由於交通地理條件好開發早,因而比較發達。而廣闊的中西部地區由於地處內陸,發展則十分落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當時的總統庫皮切克決定將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內陸地區。應該說,這是一項具有全局性和重大戰略意義的舉措,在全世界也尚屬首次,如果沒有非凡的勇氣和遠大的目光是絕對辦不到的。經過眾多專家的實地勘察和論證,最後選定在位於全國中部的
巴西高原 上新建一座首都。這裡海拔1100米,年降雨量1600毫米,屬
亞熱帶氣候 ,而且地勢平坦。無論是位置和條件都非常理想。於是,在庫皮切克總統的親自指揮下,5萬名建築工程技術人員迅即開赴這裡,打響了一場特殊而又艱巨的戰鬥。那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啊!機器轟鳴,汽車飛奔,鏟車飛舞,人聲鼎沸,塵土飛揚。從1957年至1960年,只用了短短的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一座嶄新的城市在荒原上拔地而起。由於新首都的建立,巴西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得到了很大發展。
巴西利亞聯邦區區旗
巴西利亞的路也是一條帶動巴西經濟起飛的路。
巴西利亞電視台總裁表示,巴西利亞的城市布局就像一架巨大的噴氣式飛機。兩條呈“十”字型的中軸大街構成了飛機的主框架,其中東西向的主軸大街是機身,東端為機頭,巴西的行政、議會等首腦機構均建在這裡。沿街兩側建的是聯邦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大樓,西端為機尾,建有市府大樓。而長約20公里的南北向主軸大街則是飛機的兩翼,是巴西利亞的主要交通幹線。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街道都緊緊圍繞著機身和機翼來展開。別看整座城市的街道縱橫交錯,但幾乎看不到紅綠燈,十分密集而又小巧玲瓏的立體式道路使得城裡的交通永遠暢通無阻。不像我們中國的城市到處都是紅綠燈和龐大的立交橋。把一座城市設計成一架飛機,這想像力實在太豐富了,其寓意和象徵性也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希望新首都巴西利亞像飛機一樣引領巴西迎著朝陽展翅高翔。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設計者的匠心沒有白費。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里,巴西的經濟一路高歌,飛速發展,以致創造了令人矚目的“
巴西奇蹟 ”。只是因為受“
華盛頓共識 ”的影響,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巴西的經濟發展勢頭才嚴重受挫,迅速下滑,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巴西利亞的路還是一條以人為本的和平發展之路。
只要你徜徉在巴西利亞的街道,就會看到許多建築甚至是廣場綠地都同“人”與“和平”有關。城市中心的三權廣場遍地都是和平鴿,裡面還建有和平鴿巢。其象徵意義是不言自明的。在“H”形大樓的兩側各有一隻巨碗形狀的建築,一隻碗口朝上,是眾議院,象徵著廣泛聽取民意,體現了民主、自由和開放;一隻碗口朝下,是參議院,象徵著重大問題要集中,體現了集中統一的精神。我們開玩笑說,這有點像我們共產黨的民主集中制。在廣場西側是最高法院大樓,大門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雙眼,其寓義是要求法官執法要六親不認,公平公正。與此有點類似的是法務部大樓,從大樓前伸出的6塊弧形水泥板不斷流著水,意寓人民在流淚,它提醒司法官員要時刻關注人民的疾苦。最有意思的是三軍總部大樓前的寶劍雕塑。劍身與劍柄折斷分離,劍身像一座紀念碑高聳於前,劍柄以奇特的造型橫臥於後,象徵著不要戰爭要和平。劍柄其實是一個有回聲設計的檢閱台。每年國慶節,總統都要站在這裡檢閱三軍儀仗隊,不需擴音器,只要大喊一聲,嘹亮的聲音就在空中久久地迴響。
交通情況 聯邦區內的交通主要依賴公路和公共汽車,2002年完工通車的捷運系統Metro de Brasília連線巴西利亞與
衛星城 Taguatinga, Ceilandia,但仍未延伸至巴西利亞北部城區。
巴西利亞與東南部
聖保羅 、里約熱內盧之間空中交通繁忙,但沒有鐵路連線。巴西利亞的公路連線全國各地,庫比契克總統國際機場擁有全國第三大空中交通量(2005),不過國際航班仍需經由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飛往海外。
購物指南 巴西利亞有數個現代購物中心。其中市區的Conjunto Nacional是巴西利亞第一座購物中心,出售各種高檔物品。PATIO BRASIL是巴西利亞又一大型購物中心,其內的200多家店面中不乏眾多巴西本地品牌。Park購物中心和Casa Park購物中心相距不遠,也是巴西利亞的重要購物場所。
Conjunto Nacional購物中心以南有一些專營書籍、音樂和服飾的小店,這些店鋪大都是年輕人的潮流之選。位於Park購物中心的FNAC和Casa Park購物中心的Livraria Cultura唱片庫存豐富,除了齊備的巴西唱片還有眾多其他語種的唱片。巴西利亞這個現代城市中最有趣的購物之地是每周日在電視塔下開集的
跳蚤市場 ,其間出售手工藝品等眾多物品。
旅遊景點 巴西利亞是本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築師盧西奧 科斯培的“飛機型總體規劃圖”建設。通過攔河築壩,建成一個人工湖,而整個城市宛若一架昂首待飛的巨型噴氣式飛機,寓意巴西正迎著朝陽展翅飛翔。 “機頭”為三權廣場,即議會、法院和總統府的所在地;機身是一條8公里長、250寬的東西向主幹大道,其中“前倉”政府各部廣場,兩側排列這各部辦公樓,“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國家劇院、電視塔等建築;“機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區;“機翼”是沿人工湖展開的立交道和居民住宅街區。三權廣場是巴西首都的核心。其議會大廈由兩座並肩而立的28層大樓組成,有一過道相連,呈“H"形,是葡萄牙文“人”的第一個字母,寓意“一切為了人”的立法宗旨。 大樓兩側的平台上有兩隻巨碗型的奇特建築,右邊眾議院大樓側是個仰天的“大碗”,象徵“廣納民意”;左邊參議院大樓側是個倒扣的“大碗”,象徵“集中民意”。
巴西利亞為巴西的首都,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新興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蹟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裡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也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巴西利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
巴西利亞的主要建築物國會、總統府、最高法院、外交部、法務部、總統官邸、大教堂等,皆由建築師奧斯卡·涅梅耶爾設計,它們的特點是線條簡單大方,大都建在水池之上,色調都是白色;建築四周支柱均呈立式幾何三角板形,別具一格。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巴西利亞大教堂是一座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天主教大教堂,是天主教巴西利亞總教區座堂,由奧斯卡·尼邁耶設計。教堂大部份建築實際上位於地下,外部是由16個各重90噸的混凝土柱子構造成的雙曲結構屋頂。
巴西利亞大教堂奠基於1958年,1960年完工,教堂前的廣場上有四個 3米高的青銅像,代表四使徒,由但丁·克洛斯設計於1968年。巴西的西班牙居民捐贈了四個大教堂鐘,放在20米鐘樓上,環繞著教堂有一圈12米寬,40厘米深的倒影池,遊客需要通過地下道才能進入教堂。教堂外層牆壁由16塊玻璃鋼製成,基部寬10米,長30米,連線起了混凝土柱,頂上是2000平方米的彩色玻璃。教堂中殿有3座天使雕塑,由鋼絲繩掛起,最小的一座高2.22米,其次者3.4米,最大的高4.25米。祭壇則由教皇
保羅六世 捐贈,主祭壇下還有一個誦經室。
巴西利亞大教堂年參觀人數達1000萬, 2012年4月21日巴西利亞建城50周年時開始進行改造,修復、升級了教堂內的基礎設施,外部玻璃鋼也重換了一遍。
帕拉諾阿湖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東部,是一個面積達4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平均水深12米,最深處可達38米,是巴西著名城市設計師科斯塔利用當地丘陵地形,築壩截住帕拉諾阿河等幾條河流的河水,形成了一個周長達80多公里的湖泊,以調節旱季空氣濕度,為城市補充水源。
帕拉諾阿湖那水天一色的景觀不僅美化了巴西利亞這座新興城市,而且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帕拉諾阿湖對防止洪澇災害也有重要作用。
巴西國家體育場是一座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的綜合體育場,其前身
加林查體育場 於1974年興建,可容納45200人,經常有足球賽事舉行於此。為了達到2014年世界盃的要求,加林查體育進行重建,並在2010年更名為巴西國家體育場。
巴西國家體育場的重建工程於2010年4月動工,重建完成後成為
2014巴西世界盃 中第二大的球場,實際能容納68009名觀眾。它擁有新的外觀,金屬頂棚和看台,以及更低的場地,使得每個座位都能有無障礙的視角。該體育場舉辦了2013
聯合會杯 開幕式和2014巴西世界盃包括四分之一決賽在內的七場比賽,2016年奧運的一些足球賽事也將於此舉行。世界盃結束後,這座體育場將用來舉辦音樂會和重大文化活動。
三權廣場
三權廣場位於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露天廣場,其名字來源於巴西國家政府的三種權力:行政權、立法權以及司法權,而象徵這三種權力的建築場所就坐落在廣場周圍,它們分別是代表行政權力的總統府,代表立法權力的國會,還有代表司法權力的聯邦最高法院,三權廣場被稱為巴西的神經中樞。
三權廣場上看不到什麼古蹟,但是周圍的建築設計構思大膽、線條優美、輕盈飄逸。不同的建築代表著不同的寓意,總統府前的一尊兩人持矛並肩而立的首都開拓者銅像,象徵著巴西人民團結一心捍衛祖國,最高法院前筆直坐立的雕像象徵著法院會秉公執法,保護人民的權益。
巴西利亞電視塔建立於1967年,建立之初高218米,在1987年的時候對其進行加高,現在的高度為224米,是巴西利亞的最高建築。巴西利亞電視為世界第四高鐵塔,重378噸,瞭望台位於75米處,可容納150人,遊客可乘電梯免費觀光,電梯裡還有電梯管理員專門負責把遊客送到電視塔上,但是飲料是不允許被帶上去的。
電視塔是觀賞整個巴西利亞的最好視點,可以把巴西利亞的布局看得一清二楚,巴西利亞的中心地段象一架起航的飛機,國會大廈便是這座飛機的駕駛艙,兩翼分別是議政廳和高等法院,機身部位是國家各大管理部門。
城市建築
巴西利亞以其獨特的建築聞名於世。其總體建設計畫由建築大師
盧西奧·科斯塔 (LÚCIO COSTA )完成。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從空中俯視,巴西利亞宛如一架駛向東方的巨型飛機。整座城市沿垂直的兩軸鋪開:向機翼南北延伸的公路軸和沿機身東西延伸的紀念碑軸。機頭是三權廣場,機身是政府機構所在地,機翼則是現代化的立體公路。三權廣場左側是總統府,右側是聯邦最高法院。廣場對面是國會參、眾兩院,兩院會議大廳建築外觀如同兩隻大碗,眾議院的碗口朝上,象徵“民主”、“廣開言路”;參議院的碗口朝下,象徵“集中民意”。國會的兩座28層大樓之間有通道相聯,呈“H”型,為葡語“人”的首字母。三權廣場上的議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總統府和外交部水晶宮等是巴西利亞的標誌性建築。1987年12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巴西利亞為“人類文化遺產”。
巴西利亞電視塔 巴西利亞最高的建築是高224米的電視塔,比巴黎
艾菲爾鐵塔 低100米,為世界第四高鐵塔,重378噸。鐵塔瞭望台位於75米處,可容納150人,遊客可免費乘電梯登台。每逢周末鐵塔周圍有手工藝品市場。
市內帕拉諾阿(PARANOA)湖為人工湖,由四條河流攔截而成,狀如“人”字,面積近40平方公里,蓄水量4.91億立方米,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湖區人口約50萬。湖岸長80公里,沿岸分布著45個娛樂和運動俱樂部。 巴西利亞現有國小464所、中學84所、大學10所,劇院15家,電影院20家,博物館13個,藝術館19個。
位於
巴西首都 巴西利亞的“三權廣場守護者”雕像。
巴西利亞是一座只有30多年歷史的新城,沒有一處古代建築。有名的現代建築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三權廣場。國會大廈是兩座並列的28層長方形大樓,是全城最高的建築。法律規定,任何建築物都不得超過它的高度。兩座大樓之間由一條過廊連通,形成一個“H”形,這是葡萄牙文“人”的第一個字母,表示一切為了人。右側大樓為眾議院大廈,樓側是一個仰天的“大碗”,意為“廣聽民意”;左邊是參議院大廈,側旁亦有一個“大碗”,不過是倒扣,象徵“集中民意形成決議”。
“碗”下為兩院會議大廳,以及商店、餐廳、車庫等配屬建築。兩院會議廳各有1200個座席,均有藏書數十萬冊的專用圖書館。巴西人自豪地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建築”。公民可以自由進入大廈參觀,也可以入公眾席旁聽,有什麼意見,可以委託議員代為發言。
總統府在黎明宮。這是一座圍廊懸空在外的建築,廊柱一反圓、方的陳規,有的如上長下短的菱角,有的似展翅欲飛的大雁。菱形四角如印第安人的盾牌,象徵巴西最早的主人是
印第安人 。
司法宮又別具特色,由14根潔白的幾何形大柱托著一個平頂大棚,棚下為審判大廳和辦公樓,門前豎立著一尊蒙著雙眼的正義女神塑像,表示“法不認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大廈廣場的政府各部大廈也各自標新立異,互不雷同。外交部的
伊塔馬拉蒂宮 構築在一個大水池上,鋼架玻璃結構,突出了水晶宮的特色。池內由5塊石頭組成的蓮花型石雕,和奧運會的五環旗一樣,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和世界和平。
相關評論 驚奇:兩個人的建築夢想
巴西利亞的傑出成就和作為作品的完整性,使我們一行讚嘆不已。 如果說,城市規劃是為城市勾勒輪廓,那么建築設計就是使城市富有生命力的色彩。
生於1907年的
奧斯卡·尼邁耶 先生,依然激情飽滿地從事建築設計工作。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建築需要的就是夢想,否則什麼都不會存在。”而巴西利亞就是體現他夢想的城市。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巴西利亞的國會大廈、
和平教堂 (中國人習慣稱為皇冠大教堂)、三權廣場等都成為令世界嘆服的建築經典。
當然,和導師
盧西奧·科斯塔 一樣,尼邁耶先生在這座夢幻城市裡也有難以實現的理想。 雖然他在早期本著“消除社會差異”的原則使用統一標準設計了位於“飛機”兩翼的11個超級小區(superquadros,皆為6層高帶電梯的公寓,底層架空為公共空間)用於城市人口居住,但是這個多少有些烏托邦式的做法很快就因為政治和歷史背景等原因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變化。社會財富階層依舊穿梭往來於首都和里約等城市之間,同時在巴西利亞郊外的風景區建造了小別墅;社會低收入人群還是要跑到離巴西利亞30公里以外的貧民區居住;而這11個超級小區大多聚集了收入中等偏上的社會精英階層。
嗟嘆:巴西利亞的遺憾
巴西利亞建成後,在上世紀80年代末,爭議一直存在。在巴西利亞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熱鬧的地方是公共汽車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車行尺度標準建立的。沒有車,你就寸步難行,它似乎沒有考慮太多人行的道路。由於過分強調功能分區,使得節假日裡城市中的行政、商業、體育等功能區域過於冷清,城市給人感覺缺乏活力和生機,以至於巴西利亞的官員們和政治家們早期還試過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約熱內盧或聖保羅度假。
如同
同濟大學張欽楠 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巴西利亞的設計確實有些“好看不好用”。
現代主義 的城市設計與規劃把人的活動需求過分簡單化了。事實上,“功能分區”的理論在國際上許多城市的運用中極少出現“純粹實現”的,然而正是這種“不純粹”才使得城市規劃得以生存下來。畢竟,在現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區只能是相對的,不能截然分開。在某一個區域裡可能某一項功能比較突出,但是往往必須兼顧其他功能(特別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終要和人的活動密切相關。這就如同符合大眾口味的香濃咖啡少不了加點伴侶和糖一般,總是需要些調和才能可口,否則過於生澀。
其實,規劃往往是一個人的想法左右一群人的想法。巴西利亞把這一點做到極致,極端的
中央集權 直接任命和決策,使規劃和設計師無所顧忌,不需要聽取不必要的意見,不需要和不懂專業的人士交流,只需要直接對總統負責。這種極端扁平化的管理直接帶來了高效率、高質量、高產出的工作成果和極度純粹、個性十足、落實完整的設計作品。國家政體、民族習慣是大的背景支撐,而在本國內可以直接選出有能力表達巴西靈魂和精神的世界級大師更是關鍵所在。
姊妹城市 城市名人 城市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