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公約,1934年2月9日,希、羅、土、南斯拉夫四國在希臘首都雅典簽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幹公約
- 簽訂時間:1934年2月9日
巴爾幹公約,1934年2月9日,希、羅、土、南斯拉夫四國在希臘首都雅典簽訂。
巴爾幹公約,1934年2月9日,希、羅、土、南斯拉夫四國在希臘首都雅典簽訂。巴爾幹公約,亦稱《巴爾幹協商公約》。1934年2月9日,希、羅、土、南斯拉夫四國在希臘首都雅典簽訂。簽訂巴爾幹公約的直接起因是由於希特勒德國正加...
巴爾幹協約國(BayuchPlan) 是希臘、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於1934年2月9日簽訂巴爾幹公約所結成的聯盟。公約規定相互保證維持現有邊界,任何一協約國受到不參加的協約的巴爾幹國家進攻時,其他協約國應予援助。這個集體和小協約國當時同樣是法國政策的工具,其成員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同樣是小協約國的成員國。建立這個...
南希土友好合作條約,又稱《巴爾幹同盟條約》、《安卡拉條約》。南斯拉夫、希臘、土耳其三國之間關於成立巴爾幹同盟的條約。1953年2月28日在安卡拉簽訂。同年5月29日生效。主要內容為:三國就涉及共同利益的一切問題,特別是防務問題,進行協商與合作;三國外交部長定期開會,研究國際政治局勢並作出適當決定;三國武裝部隊...
會議通過《東南歐穩定公約》。公約主要內容是在巴爾幹地區實現民主與和平、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以及向該地區各國提供援助等。主要活動 1999年7月30日,《東南歐穩定公約》首腦會議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舉行,東南歐國家、歐盟國家、美國、俄羅斯、日本等56個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代表與會。南聯盟黑山共和國總統久卡諾維奇和...
《為什麼是巴爾幹》是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克·馬佐爾。作者簡介 馬克·馬佐爾(Mark Mazower)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教於倫敦大學、薩塞克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專長為巴爾幹史、希臘史和20世紀歐洲史,是世界公認的巴爾幹歷史專家。該書《為什麼是巴爾幹》(The Balkans: A Short...
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制定重建巴爾幹計畫,但會議卻以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拒絕《東南歐穩定公約》的基本原則為由把南斯拉夫排除在外。會議通過了一項保證要促進東南歐和平、安全與繁榮的宣言,要求建立一個“不可分割的、民主的與和平的歐洲”,使所有的東南歐國家同“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這充分表明了以美國為首的...
第二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8年在土耳其舉行首腦會議。第三次 第三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9年7月29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舉行首腦會議,它是首次《東南歐穩定公約》首腦會議的組成部分。第四次 第四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2000年10月25日,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舉行非正式首腦會議,得到歐盟的支持。馬其頓...
德國宰相O.von俾斯麥於1878年主持召開 柏林會議(1878),使俄國在巴爾幹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引起俄國對德國的怨恨。三皇同盟破裂。1879年,德國進一步與奧匈接近,正式訂立軍事盟約。1882年法國與義大利在北非擴張中發生矛盾,德國趁機支持並拉攏義大利。同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三國同盟(1882)...
在希臘方面,韋尼澤洛斯花了很大努力以改善希臘與鄰國之關係,希臘與土耳其在1930年簽署友好條約及在1934年簽署《巴爾幹公約》後,希臘已經和其傳統敵人土耳其達成和解;阿爾巴尼亞因為實力太弱而不對希臘構成威脅;而南斯拉夫王國雖然不斷要求希臘接受在塞薩洛尼基設立自由區,但總體來說兩國關係良好;而且這些國家均深受...
小協約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三國在法國支持下建立的軍事政治聯盟。用以在中歐制約德國。為維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幹半島形成的政治格局,捷、羅、南三國通過1920年8月14日的《捷南同盟條約》、1921年4月23日的《捷羅條約》和同年6月7日的《南羅條約》而建成。1922...
東南歐合作進程(The Southeast European Cooperation Process,SEECP)是地區合作組織。始於1988年在貝爾格勒舉行的巴爾幹國家外長會議,當時稱“巴爾幹國家合作倡議”,1996年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成立,旨在加強巴爾幹地區國家合作、確保地區穩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2007年9月14日,東南歐合作進程地區合作理事會在保加利亞...
巴爾幹協約 第十一章 毀約 德國的毀約 義大利的毀約 洛迦諾公約的終結 第十二章 歐洲以外的世界 中東 遠東 美國與世界政治 大英國協 第十三章 戰爭重新開始 西班牙內戰 大國的對抗集團 德國開始侵略 戰爭爆發 附錄1 門羅主義 附錄2 威爾遜的“十四點”附錄3 國聯盟約摘錄 大事年表 索引 地圖目錄 凡爾賽條約 東歐 環...
第二三次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第二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8年在土耳其舉行首腦會議。 第三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9年7月29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舉行首腦會議,它是首次《東南歐穩定公約》首腦會議的組成部分。第四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第四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2000年10月25日,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
四國公約 第四部分 德國的重新崛起:條約體系的終結(1933-1939)第十章 納粹革命 波蘭和蘇聯 奧地利和義大利 法國、義大利和小協約國 巴爾幹協約 第十一章 毀約 德國的毀約 義大利的毀約 洛迦諾公約的終結 第十二章 歐洲以外的世界 中東 遠東 美國與世界政治 大英國協 第十三章 戰爭重新開始 西班牙內戰 大國的對抗...
該刊的國際時事欄目刊有的代表作包括《國際時事:駐英日使歸國》、《國際時事:巴爾幹公約全文》等,介紹了當時英日外交上的情況,以及影響巨大的巴爾幹公約的全文,為今人研究歐洲現代戰事及亞歐各國關係提供了相關史料。該刊還刊載了為數不少的譯文,如林維猷譯的《義大利之踏進危機(附圖)》、蔡於游譯的《蘇聯...
凱末爾繼續發展與蘇聯的友好關係,1925年與蘇聯簽訂《土蘇友好中立條約》;改善與加強同鄰國(阿富汗、伊朗等國)的關係。1930年與希臘簽訂友好條約,1933年簽訂邊界保證條約。凱末爾政府促進了兩個區域性和平條約的締結。第一個是與南斯拉夫、希臘、羅馬尼亞等國簽訂的《巴爾幹條約》;第二個是與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四國...
遠東危機華盛頓會議後的中國日本占領滿洲對國聯的影響第九章 裁軍會議裁軍問題裁軍會議四國公約第四部分 德國的重新崛起:條約體系的終結(1933-1939)第十章 納粹革命波蘭和蘇聯奧地利和義大利法國、義大利和小協約國巴爾幹協約第十一章 毀約德國的毀約義大利的毀約洛迦諾公約的終結第十二章 歐洲以外的世界中東遠東美國與世界...
巴爾幹各國捲入 協約國成員間的戰時秘密條約 土耳其海峽 對阿拉伯人的互相牴觸的許諾 賽克斯皮科協定 與俄國和義大利的協定 貝爾福宣言 英法阿拉伯宣言 關於德國的法俄協定 中歐兩強的戰爭目的 第二章俄國革命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三月革命 布爾什維克革命 列寧 列寧的和平創議 俄羅斯帝國的瓦解 《布列斯特—...
38.《再保險條約》32.法俄同盟 40.“光輝孤立”41.法紹達事件 42.美西戰爭 43.英布戰爭 44.英日同盟 45.三國干涉還遼 46.日俄戰爭 47.“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48.“門戶開放”政策 49.兩次摩洛哥危機 50.三國協約 51.海牙和平會議 52.兩次巴爾幹戰爭 53.巴爾幹同盟 54.塞拉耶佛事件 55.《和平法令》56...
奧地利的巴爾幹政策 保加利亞問題 德國與法國 1882年的三國同盟 英國對埃及的占領 俾斯麥的殖民政策 1884—1885年的柏林西非會議 俾斯麥同盟體系的高潮 威廉二世的繼位 對俄國關閉柏林貨幣市場以及對德英結盟的尋求 俾斯麥的解職 第13章 俾斯麥同盟體系的瓦解 廢除《再保險條約》三國同盟和英國(1890—1893年)暹羅危機 三...
11. 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以及門的內哥羅的占領軍應撤退;被占領的土地應歸還;應給予塞爾維亞自由安全的出海通道;而巴爾幹若干國家的相互關係,應按照歷史上已經確立了的有關政治歸屬和民族界限的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加以決定;同時,對於若干巴爾幹國家的政治及經濟獨立和領土完整,亦應給予國際保障。12. 對於當前奧斯曼帝國...
申根公約的成員國亦稱“申根國家”或者“申根公約國”,成員國的整體又稱“申根區”。申根公約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間的邊境檢查點,並協調對申根區之外邊境控制。就是在七個成員國中的六個國家之間取消邊境管制,持有任意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簽證人可以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根據該協定,旅遊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國的有效...
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1949年4月成立,現有26個成員國。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法案還授權美國可根據一九九四年的《加入北約法案》,向來自巴爾幹、高加索地區的潛在北約成員國提供軍事援助。俄羅斯則堅決反對北約將鄰國烏克蘭和喬治亞納入版圖,認為此舉矛頭直指前華沙公約組織發起國──俄羅斯。該法案由美國參議院...
第六章 英法兩國與土耳其的談判以及鞏固並擴大巴爾幹協約問題 第一節 導致5月12日英土聲明的談判 第二節 6月23日的法土聲明 第三節 鞏固巴爾幹協約的嘗試 (一)與保加利亞的關係 (二)南斯拉夫的立場和英土聲明對巴爾幹協約國的影響 第四節 英法土三國為締結一項互助條約而進行協商(5—10月)(一)...
順著該河的水流而下,通過亞尼齊(瓦爾達爾-葉尼查)以南,經瓦爾達爾河的河口並沿著加利科走向帕爾格和薩賴克伊村;從這裡,經別希克-格利亞湖的中心走向斯特魯馬和卡拉蘇河的河口並沿著海岸到布魯格列,然後,轉向東北,至恰爾捷佩山,沿著羅多普帕山脈到克魯紹沃山,再沿著黑巴爾幹(卡拉-巴爾幹)、葉舍克-庫拉奇山...
每天,兩名蘇聯信使乘東方快車離開巴黎。著名的東方快車經過斯特拉斯堡、斯圖加特、慕尼黑和維也納,駛向巴爾幹,直達瓦爾納和伊斯坦堡。蘇聯信使都是些行家裡手,是久經鍛鍊的身手非凡的特工,能夠應付公開的或隱蔽的各種形式的進攻。在巴黎東站一上車兩名俄國人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隨身帶著的公文包活像古代囚犯腳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