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南京)

《國際周報(南京)》1932年8月創刊於南京,收錄至1935年11月第13卷第12/13期。由國際周報社編輯、發行。周刊,屬於國際時事刊物。主要撰稿人有朱梅雋、大經、宏基、向金聲、卓生、林維猷、蔡於游、任若儂等,其中林維猷、蔡於游、任若儂等三人主要負責翻譯工作。本刊設有國際時事、時事短評、國際大事欄、國際要聞等欄目,其中國際時事欄目刊登了歐洲、亞洲及美洲的最新要聞,內容涉及面廣,為了解20世紀30年代的國際新聞提供了新的研究渠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周報(南京)
  • 主辦單位:國際周報社
  • 創刊時間:1932年8月
  • 出版周期:周刊
刊登內容
該刊主要內容有國際時事評論,特別是對日本、蘇聯、美、英、德等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問題發表述評,報導國際大事件,並刊有名人傳記和歷史事件資料等。
該刊的國際時事欄目刊有的代表作包括《國際時事:駐英日使歸國》、《國際時事:巴爾幹公約全文》等,介紹了當時英日外交上的情況,以及影響巨大的巴爾幹公約的全文,為今人研究歐洲現代戰事及亞歐各國關係提供了相關史料。
該刊還刊載了為數不少的譯文,如林維猷譯的《義大利之踏進危機(附圖)》、蔡於游譯的《蘇聯冒險開拓北海新航路》等,通過國外譯著,可為國人展現不同的國際新聞,及時掌握國際大事。
該刊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對於時事評論的刊登,載文有《時事短評:法俄互助與日蘇國際之影響》、《時事短評:艾登和平使命之估價》等,簡明扼要地對當時的某些國際問題進行了評論,使讀者從經歷者的角度了解當時時事產生的影響,意義重大。
此外,本刊還刊有《日本廣田外相在貴族院之演說詞》、何爾康的講演《美國對於戰爭之態度》等內容,有助於深入了解當時的國際情勢和各國關係。刊載康黎的《時事短評:日本可亡中國耶?》、田炯錦的《日俄備戰與吾國前途之危機》等文章,表達了在“九一八”事件爆發後國人對中國民族危機的擔憂和警惕。
該刊是研究民國時期國際時事的重要刊物,具有很好的史料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