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上海1928)

《國際周報(上海1928)》1928年9月在上海創刊,收錄至1929年1月第2卷第6期。由上海國際電訊社、國際周報社主辦,國際周報所發行;新加坡南洋商報館發行。周刊,屬於綜合性刊物。

本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適、胡漢民、亢蓮、沈孝明等。設有論著、僑務、短評、大事記、藝林等欄目,其中僑務一欄記錄了眾多華僑在海外的發展情況,如《海外華僑對華僑捐款之主張》、《荷屬華僑的經濟狀況》等,對於研究當時的海外華僑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意義重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周報(上海1928)
  • 主辦單位:國際電訊社、國際周報社、國際周報所
  • 創刊時間:1928年9月
  • 出版周期:周刊
辦刊理念,刊登內容,

辦刊理念

本刊以“予民眾明了國際情勢外交概況並一致努力為國民而準備”為目的。

刊登內容

該刊內容涉及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美術、文藝、僑務等。胡適曾為本刊題名,寫道:“不要罵,不要笑,只求了解,這是研究國際事實的態度”。這一題詞為我們展示了當時胡適對於國際時事的看法,“只求了解”也反映了其不偏不倚的折中態度,對於研究當時的時事也有裨益。
該刊登胡漢民《今後青年應該怎樣努力》一文,開篇就以“統一意志,少發空論,多做實事,刻苦求學”的口號告誡青年,站在國民黨的立場上,從多方面教導他們在當時的國內外背景下應如何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有一定積極意義;文中將共產黨對青年的一些正確教導進行了歪曲,並稱共產黨為“系紅帶子的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國共兩黨的矛盾和對立,對於研究大革命失敗後國共對峙初期的情況有所幫助。
此外,也刊登了許多有價值的照片,如《孫總理與海外華僑》、《杭州靈隱寺的大佛》、《新上海》等。
該刊緊密聯繫國內外局勢發展狀況,尤其是對華僑的記錄是其他期刊所少見的,並刊登了眾多當時的社會萬象和文藝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