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科赫巴

巴爾·柯赫巴一般指本詞條

巴爾·科赫巴(Bar Kokhba,希伯來語: בר כוכבא‎ ),猶太人知名政治人物。他率先起身反抗當時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的羅馬政權,並於132年-135年領導此族群革命(稱巴爾科赫巴起義),不過最後以失敗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科赫巴
  • 外文名:Bar Kokhba
  • 逝世日期:135年7月9日
所處年代,星辰之子,領導起義,人物逝世,

所處年代

公元70年,第一次猶太戰爭失敗後,耶路撒冷和聖殿都被毀壞,損失極為慘重,耶路撒冷城已失去了全國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的地位。在羅馬第十軍團控制下,耶路撒冷殘破城區被分割分給平定猶太叛亂的羅馬有功將士,猶太教公會被關閉。撒都該派、祭司貴族、奮銳黨人被打得七零八落,只有堅持猶太教信仰的若干法利賽派拉比們在沿海非利士平原的雅麥尼亞(Jamnia)建立了一個戰後的和平據點(此城在非利士人占據時期稱雅比尼城,參《歷代志下》26:6)。以後又在加利利的提庇哩亞發展另一保存猶太教的拉比中心,在此勉強維持原來耶路撒冷猶太公會的職能。

星辰之子

公元118年,羅馬皇帝哈德良為加強他的獨裁統治,計畫在耶路撒冷廢墟上重建一座羅馬式的城市和一所羅馬廟斯神殿。他忽視猶太人對此片廢墟的感情,他們仍視之為聖地,期待日後將重新建立聖殿。此外還另加上一項,即哈德良頒布在羅馬統治區域內嚴禁閹割的法令,竟把猶太人自古以來施行的割禮也包括在內,即使此項法令並非針對猶太人的措施。但上述兩項行動卻再次激起猶太人的無比憤恨的火種,頃刻之間它將爆發起反抗的熊熊烈焰。猶太人精神領袖阿吉巴·本·約瑟(Akiba)拉比與哈德良皇帝進行溫和的談判,但建城工作從未停頓。因而起義行動隨之發生,一名大衛家族後裔的西門揭竿而起。阿吉巴拉比談判失敗後亦轉而大力支持民眾反抗的起義行動。他從舊約《民數記》24:14引出:“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的預言,稱起義領袖為“巴爾·科赫巴”。“巴爾·科赫巴”希伯來語意為“星辰之子”(Son of the Star)。西門領導的起義將應驗“有星要出於雅各”的預言,於是這第二次猶大戰爭亦稱為“巴爾·科赫巴起義”。

領導起義

公元132年起義爆發初期,猶太人一度奪回耶路撒冷,雖然聖殿已不存在,但仍有成千猶太人前來朝聖、獻祭。猶太教公會又恢復工作一段時期。猶太人再一次掀起謀求獨立的嚴酷鬥爭。死海地區本世紀發現的文獻、文物中,竟包括有巴爾·科赫巴時代的鑄幣,鑄有“拯救錫安”、“為了以色列自由”、“以色列親王西門”等字樣。還有一捲紙莎草紙信件文獻,用希伯來文、阿拉米文和希臘文字書寫,上面有“以色列親王巴爾·科赫巴”的署名。這些文物、文獻完全證實了這次偉大的巴爾·科赫巴起義的英雄戰績。
公元134年夏,羅馬軍隊開始平叛行動,耶路撒冷陷落後,巴爾·科赫巴起義軍仿效當年瑪喀比起義(又譯馬卡比起義)的戰略,退入耶路撒冷以南十二公里的貝塔爾要塞。哈德良皇帝調遣不列顛總督塞維拉斯(Severus)將軍進行圍攻,塞維拉斯採用過去攻打馬薩達要塞的策略,一步步修築通向頂峰的盤山路徑,進逼到要塞人口,並斷絕糧、水以困死守軍,前後歷時共達三年半。

人物逝世

公元135年阿布月(Ab)9日(相當於公曆七月份),即當年耶路撒冷被毀的紀念日,貝塔爾要塞宣告陷落。巴爾·科赫巴壯烈犧牲,阿吉巴和其他拉比被羅馬軍折磨而死。從此,猶太人的最後一次起義宣告失敗,哈德良皇帝在耶路撒冷建了命名為愛利亞·卡皮托林納(Aelia Capitolina)的新城,遷移猶太人以外的外族人前來居住,禁止任何猶太人進入新城。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變成一座外邦人的城市。猶太人的歷史進入了向全世界流散的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