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戰舞

巴渝戰舞是巴人與漢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一種具有鮮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為閬中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渝戰舞
  • 地點:古城閬中
  • 相關人物:司馬相如
  • 資料記載:《子虛賦》
巴渝戰舞
古城閬中,曾為巴子國國都,巴人與漢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一種具有鮮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為閬中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獸、部族鬥爭中發展起來的一種集體武舞。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就是由巴人組成的“龍賁”軍,執看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從而取得勝利。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幫助漢高祖“還定三秦”,在衝鋒陷陣中,巴渝舞又起了重要作用。《華陽國志·巴志》云:“閬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勁勇,數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便進入了皇室官廷。
漢代還為巴渝舞配了4篇舞曲:一曰矛渝,二曰安弩,三曰安台,四曰行辭。巴渝舞的基本形式是“執仗而舞”。“仗”,兵器,“執仗”即執干戈;伴奏則是擊鼓。班固《漢書》載:“巴渝鼓員,三十六人”。他講的是宮廷燕樂的巴渝舞,征伐戰場上的巴渝舞,有多少人戰鬥,
就有多少人歌舞:在陣前拼殺者,執看挺戈,大聲呼呵,後面伴奏者,則擊鼓頓足,以增威勢,這就是史書所為的“前歌后舞”。司馬相如在《子虛賦》中這樣描繪巴渝舞的壯觀場面:“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山谷為之盪波。”為了“耀武觀兵”,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