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鄉鎮簡介,自然資源,農牧產業,基礎設施,特色促發展,走出農門天地寬,優勢養殖促發展,地圖,
鄉鎮簡介
全鎮總土地面積75.2萬畝,其中耕地16.86萬畝,水澆地7.5萬畝。該鎮總人口2.4萬人,其中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1.3萬人。所轄22個行政村,牲畜存欄18萬頭(只),其中小畜存欄12.67萬隻。經濟發展以農牧業為支柱產業,第二、三產業協調發展。2005年全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272元。這裡人民富裕,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底蘊。
自然資源
這裡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鎮有林地面積達31.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2%,以山杏、柞樹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萬畝,對保持水土和涵養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鎮西北的以西沙布台西溝為中心的西沙布台自然保護區2002年晉級為市級自然保護區,隨著封山禁牧和沙源治理工程的實施,全鎮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茂盛,有上千種野生植物和馬鹿、狍子、野豬、野雞等近百種珍稀野生動物。巴彥花鎮有初步探明儲量豐富的煤田,有赤鐵礦、鉛鋅礦、石英礦、雲母礦等十幾種珍稀礦種,有響譽全旗的白音花“五.一”水庫水上樂園和依託水庫渠系配套開發的五一村500畝水稻種植項目,有對糖尿病具有一定療效且儲量豐富的神奇礦泉水,有位列199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寶山遼代古墓壁畫。在全鎮形成了以煤礦、鐵礦、鉛鋅礦為主的礦業綜合開發項目和以“五.一”水庫、西沙布台市級自然保護區、寶山古墓壁畫為旅遊觀光點的生態旅遊項目。2003年在旗紀委的大力協助下,依託天然柞樹資源開發柞樹養蠶、梅花鹿養殖項目,通過合理規劃項目發展規模,對生態進行保護性開發,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全鎮養蠶規模達到2萬畝,養鹿頭數達到300頭,這兩個項目不但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還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
農牧產業
齊頭並進,農牧業產業協調發展。近年來,巴彥花鎮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引導農牧民樹立“為牧而農、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的生產觀念,大力發展畜牧業。引導農牧民堅持“提高質量、穩定數量”的原則進行牲畜改良,不斷調優畜群結構,推進模式化飼養進程。根據全鎮資源配置和各產業發展現狀,巴彥花鎮確定肉羊、肉牛為拳頭產業,著力打造肉、絨基地。全鎮年均肉羊存欄12.67萬隻,年均出欄6.8萬隻,肉牛年均存欄達到2000頭以上。農牧民牧業收入年均達到1500萬元。全鎮耕地面積16.86萬畝,鎮黨委、政府依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農業開發工程,在全鎮開展了不適宜耕種耕地退耕、水源建設和低產農田改造工作。實施退耕還林3萬畝,旱改水1萬畝,低產農田改造1萬畝,使全鎮水澆地面積達到7.5萬畝,提高了耕地質量和利用效率。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把提高糧食產量做為農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加大了糧食基地建設力度,著力推進了500畝水稻種植、5萬畝高產玉米種植、4萬畝雜糧種植三個糧食種植項目。大力發展了2萬畝葵花基地建設、1500畝笤帚苗子、2000畝色素萬壽菊、3萬畝雜豆等經濟作物種植項目,合理調整農業布局,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推動農業生產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基礎設施
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環境治理工作成效顯著。天山——坤都柏油路、天山——巴彥花沙石路兩條公路貫穿全鎮,公路、鄉間路全線300多公里,交通非常便利。程控電話網路和有線電視網路覆蓋全鎮22個行政村,移動通訊網路覆蓋面積也達到全鎮面積的70%以上,電網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黨政機關辦公樓和便民服務大廳投入使用,連線了互連網,實現了信息化辦公,改善了辦公條件,方便了辦事民眾。在各村開展了文明一條街活動和創建平安巴彥花鎮活動,逐步達到了村容整潔、村風淳樸的總體要求。
特色促發展
阿旗巴彥花鎮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突出特色抓增收。2007年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絨山羊舍飼良種精養、柞樹養蠶業,年內實現勞務輸出完成1.2萬人次,舍飼良種精養絨山羊4萬隻,柞樹養蠶3萬畝,實現人均增收600元的目標。
走出農門天地寬
阿旗巴彥花鎮是一個蒙漢雜居、半農半牧的農業鎮。隨著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全鎮農牧業生產已逐漸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產業技術型轉變,全鎮有大量的勞動力賦閒在家。針對這種情況,巴彥花鎮黨委、政府堅持教育與引導並重,走以“有組織輸出為主、有組織輸出同自發輸出相結合”的路子,將勞務輸出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一項主推產業來抓。積極“打品牌”,主要通過本鎮勞務輸出經紀人,同區內外用工單位形成合作關係,逐漸鞏固壯大勞務輸出基地。日前,已形成了大連通遠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大連海豐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營口三星服飾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三合塗料有限責任公司、天津城北汽運有限責任公司年輸出勞動力100人以上的勞務輸出基地,壩後羊場、蒙古國金礦、北京鐵路、河北建材、廊坊建築等年均輸出20人以上、收入穩定、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發掘潛力的基地17個。巴彥花鎮民工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得到用工單位的肯定,逐步打造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勞動力品牌。
強化“搞服務”。2006年,巴彥花鎮黨委、政府先後在大連通遠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組建成立了巴彥花鎮第一個勞務輸出黨支部和駐大連勞務輸出聯絡辦事處,負責大連勞務輸出的組織、聯絡、維權、服務。2006年,將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派出機構,不斷完善派出機構的服務職能,為民工提供生活幫助和司法援助,依法保障農民工權益。目前,全鎮勞務輸出達到8176人次,舉家外出務工戶495戶,1673人,“走出農門天地寬”的夢想得到實現。
特色養殖行好船在發展勞務輸出產業的同時,阿旗巴彥花鎮依託本鎮得天獨厚的柞樹資源,大力發展養蠶業,“順風揚帆”,抓好全旗獨一無二的柞蠶養蠶業。巴彥花鎮現有天然柞樹林地8萬多畝,氣候、降雨量適合飼養柞蠶。養蠶產業投入少,產出多,效益高的特點明顯,這項產業存在著生產周期短,不誤農活的特點。每年7月上旬投放幼蠶,9月中下旬即可結繭,生產周期不足3個月,而且與其它農活不發生衝突,不搶工。
2007年3月份,在市、旗兩級供銷社聯繫、協調下,與遼寧鳳城市四台子蠶科所就合作養蠶事宜進行了洽談,並達成合作協定。由蠶科所為養蠶戶提供質優價廉的蠶籽和殺蟲農藥,委派養蠶技術人員無償為巴彥花鎮養蠶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旗、鎮兩級政府還負擔養蠶戶外出考察、參觀及購買蠶籽僱傭冷藏車的全部費用。記者採訪時了解到,阿旗巴彥花鎮柞樹養蠶面積,2007年,望突破3萬畝。按每百畝收入1萬元計算,僅此一項全鎮人均將增收200元。鎮黨委政府還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通過引進外商及技術,逐步引導本地區民眾從事養蠶項目。加強對蠶農的養蠶技術支持,倡導科學養蠶。組織養蠶戶協作生產,統一放蠶、殺蟲、驅蟻,形成連片的無害區。組建成立了柞蠶養殖協會,提高了養蠶組織化程度。從而實現了增收的新途徑,做到了生態建設成果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效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