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72年畢業於古比雪夫工程院。
1974年開始服兵役。
1976年在古比雪夫市馬斯列尼科夫工廠任電力工程師。
1979年任賈拉拉巴德市電插銷廠高級工程師、副總工程師。
1991年任賈拉拉巴德州科克-扎加克市委第一書記、市
蘇維埃主席、州蘇維埃副主席。
2000年12月21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以多數票通過阿卡耶夫總統對巴基耶夫的總理提名。
2002年5月22日,阿卡耶夫總統在
比什凱克主持召開了吉爾吉斯斯坦
安全委員會會議,宣布了對3月17日吉南部阿克瑟區發生的警察向示威民眾開槍事件的結論。巴基耶夫在會上表示對此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引咎辭職。
吉爾吉斯斯坦議會2005年3月25日任命巴基耶夫為代總理。根據吉爾吉斯斯坦憲法,巴基耶夫同時將履行總統職能直至選舉產生新總統。
2005年7月11日,巴基耶夫以壓倒性優勢當選吉爾吉斯總統,同年8月宣誓就職。
巴基耶夫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任
楚河州州長時,他曾率團訪問中國。2006年6月,巴基耶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8月來北京參加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
2009年7月23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獲得76.4%的選票,連任總統。
2010年4月7日,吉爾吉斯斯坦首都發生大規模騷亂,數千示威者與警方激烈衝突,要求總統巴基耶夫辭職,否則占領總統府。總理烏謝諾夫已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緊急狀態。據吉媒體報導,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反對派領導人舍爾尼亞佐夫被警方拘留,引起反對派支持者不滿。
2010年4月15日,吉爾吉斯斯坦臨時政府稱巴基耶夫簽署正式聲明,宣布辭去總統職位。
2013年2月12日吉爾吉斯斯坦
軍事法庭缺席宣判藏身白俄羅斯的吉前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24年有期徒刑,其弟、前國家保衛局局長扎內別克被判處終身監禁。
執政時期
贏得大選
2009年7月20日,吉爾吉斯斯坦舉行第五屆總統選舉,230多萬吉選民參加選舉投票,按照吉選舉法規定,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的總統候選人即贏得大選。隨後幾天公布的初步統計結果表明,現任總統
巴基耶夫藉助明顯的執政業績、執政優勢和外交成果,贏得80%以上的選票。
此次選舉共有6名總統候選人參加選舉,但反對派人士競爭力弱,反對派重點聯合推出的
社會民主黨主席、前總理阿爾馬茲別克.阿塔姆巴耶夫得票率不足10%,儘管他與另外一名候選人在23日聲稱選舉存在大規模的違規現象,宣布退出選舉,但選舉過程基本平穩。來自獨立國協、歐安組織的48個國家的500多名觀察員全程監督選舉,儘管歐安組織觀察團對結果有些許異議,但
獨立國協觀察團報告肯定了選舉結果,認為“選舉嚴格按照吉現行選舉法規定進行,選舉是公開的和自由的,沒有違反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
公民自由權”。同時,由於巴基耶夫總統成功與美國和俄羅斯保持了良好的平衡外交關係,沒有來自大國尤其是西方的外部干擾。
經濟基本穩定
巴基耶夫帶領國民克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保持了政局和社會的基本穩定。吉面積接近20萬平方公里,525萬人口,1991年8月31日獨立。近20年間,吉在社會經濟各方面均取得顯著進步。2008年,在金融危機波及的情況下,吉GDP仍達50.7億美元,同比增長7.6%。但由於經濟基礎薄弱、能源缺乏,加之嚴重依賴在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打工的境外匯款,後兩國受經濟危機衝擊很大,吉來自境外的匯款驟然減少。經濟數據說明,國內經濟形勢仍然比較嚴峻,據統計,2009年1-5月工業產值同比下降20.2%,GDP下降0.9%。1-4月進出口降幅明顯,出口下降12.5%,進口下降18.4%,國內民眾希望經濟保持基本穩定。
努力吸引外資
巴基耶夫總統一面呼籲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一面四處奔走、爭取外國援助並努力吸引外資。2009年一季度,吉國外商直接投資總額1.53億美元,同比增長30%。為應對
全球金融危機,吉爾吉斯與俄羅斯、哈薩克、
亞美尼亞和塔吉克斥資100億美元建立共同反危機的基金。3月,IMF人士表示吉經濟2009年有望增長1%。社會政策方面,巴基耶夫強調提高
人口素質,重視教育,鼓勵優秀年輕人出國留學,增加退休者福利並保障農民權利。
巴基耶夫採取許多措施應對金融危機並從巨觀上反思和改進發展模式。政府努力保障巨觀經濟穩定運行和國家預算的可待續性,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通過
擴大內需來刺激經濟成長,對社會弱勢群體提供保護。在國內開工國內大型的基礎設施項目,發行中長期債券,以國內融資來代替吸引外資。減輕經營主體的稅收負擔,將
增值稅稅率由26%下調至12%,並放鬆對油料、大米的關稅廢除水泥出口限制。
治國理念
巴基耶夫帶頭強調減少國家支出、以確保2009年無外債,支持工業和中小商業企業發展、支持發展農業,高效利用俄羅斯貸款。巴還從源頭上反思獨立以來發展道路的不足。2009年1月27日,巴發表“致國民呼籲書”,提出未來幾年要在實現國家利益過程中,以“理性的平衡”為主導國家理念,核心是在“創新與傳統”、“市場與國家調控”、“民主與國家的可控性”之間保持理性的平衡;提高國家和政府管理體系的成效,高度重視對管理幹部的培養工作,並決定儘快建立起直接隸屬於總統的秘書處和戰略分析研究所。
光明道路
巴基耶夫總統進一步鞏固執政地位、對反對派採取兩手策略。巴基耶夫2005年7月正式當選並就任總統以來,在整合執政力量、加強執政黨“光明道路”
人民黨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2007年10月由他一手創建的“光明道路”人民黨穩健發展,如今該黨在議會90個席位中占有71席,各種大政方針均能得到議會支持。該黨積極助選,巴基耶夫信心十足,表示新政權的口號將是“一切為了人民”。反觀反對派,儘管實現了聯合但實力仍然弱小,內部分散。2008年11月,12個反對黨代表簽署了公眾議會備忘錄,謀求聯合,希望共同努力改變國家管理體制、改變現政權。反對派的聯合組織“人民運動”於12月成立,在反對派壓力下,
憲法法院裁決原定2010年舉行的總統選舉提前到2009年7月23日舉行。面對反對派的壓力,巴基耶夫巴滿懷信心表示,他將參加總統選舉並採取措施確保獲勝,總統還強調嚴厲打擊
極端主義確保國家安全,防止國家政局動盪。
平衡外交
巴基耶夫總統積極主動施展對大國平衡外交並取得了積極收效。通過積極外交,爭取到急需的巨額資金並得到有關各方尤其是美國的基本滿意。2009年2月初巴基耶夫訪俄羅斯,俄羅斯答應提供20億美元貸款及其它經援,包括提供1.5億美元無償援助、3億美元優惠貨款、免除1.8億美元債務等。幾乎同時,吉宣布關閉美軍在該國的瑪納斯軍事基地。但美國並未放棄談判,終於6月底說服吉允許美軍繼續以“物資轉運中心”的名義使用基地。根據新協定,美國將租金從現的1700萬美元提高到6000萬美元,還將投入3660萬美元用於修建新的停機坪和倉庫,3000萬美元購置新的地面導航設備。
發展鄰國友好關係
吉外長薩爾巴耶夫稱美國2009年將向吉提供2000萬美元經濟發展基金,以及2150萬美元禁毒基金和1000萬美元反恐基金。此前IMF答應向吉提供1億美元優惠貸款。為安撫俄羅斯,2009年7月,吉允許俄一方面加強現有的
坎特空軍基地,同時在吉南部的奧什市建立第二個基地。吉還積極發展與鄰國的友好關係,外部環境良好。
理性的平衡
巴基耶夫連任總統後將繼續穩健執政,但也有不少困難。他將按照2009年1月底提出的“理性的平衡”治國新理念,穩步推進在政治、經濟、社會、外交等領域的發展,力圖取得更大更新的建樹。巴基耶夫在競選綱領中提出,要實現國家的完全獨立,自主確定未來發展方向;保障人權,促進社會和民族發展;建立新型的多民族社會,提高各民族的參政水平,保護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發展基礎設施,發展面向全球市場的工業和農業等。但問題也不少,如,如何避免國民經濟因
全球金融危機急劇下滑、妥善處理與反對派的關係、繼續促進發展和改善民生等。腐敗問題值得重視,據“
透明國際”2008年評估,吉爾吉斯斯坦在世界188個國家腐敗排行榜中居第166位,解決腐敗問題也是今後贏得民心的一個方面。外交上,與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走向仍將是焦點內容。
奪權
自2002年5月從總理職位上退下來後,巴基耶夫便開始四處聯絡,組建自己的政治力量力圖奪取議會多數。2004年巴基耶夫當選“吉爾吉斯斯坦人民運動”中央委員會主席,在他的努力下,該運動又與激進反對派“爭取人民的權力”結成競選聯盟,巴基耶夫擔任領導人。2005年2月27日,吉爾吉斯斯坦舉行議會選舉。巴基耶夫又聯絡四個反對派組織組成反對派大聯盟“抵抗行政資源”參加競選。儘管巴基耶夫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他還是落選了,而他的戰友們也只有5人當選議員,而阿卡耶夫陣營和親政府陣營大獲全勝,占有了約三分之二的席位。 為了這次選舉,巴基耶夫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無法接受這樣殘酷的現實,於是便決定抵制選舉結果。反對派煽動民眾上街遊行,聲稱選舉存在舞弊現象。3月24日,示威民眾聚集在比什凱克的阿拉土廣場示威,但遊行變成了騷亂,示威者包圍並占領政府大樓,阿卡耶夫總統倉皇出逃。吉議會選舉巴基耶夫為代總統。在隨後的總統選舉中,巴基耶夫與費利克斯·庫洛夫結成“巴庫同盟”,庫洛夫退出總統競選,支持巴基耶夫,巴基耶夫則許諾任命庫洛夫為總理。2005年7月10日,巴基耶夫以88.9%的支持率當選總統。
專制
巴基耶夫當上總統後,吸取前任阿卡耶夫的教訓,不斷加強護法機關的力量,自領國家安全委員會,並任命自己的親信掌握強力部門實權,如任命其三弟扎內什·巴基耶夫擔任國家保衛局局長,大兒子馬拉特·巴基耶夫為吉國家安全局副局長;吉爾吉斯社會存在嚴重的“部族情結”,巴基耶夫也是如此。他安排自己的親屬擔任清官油職,大搞“家族政治”,其中五弟阿克馬爾·巴基耶夫任駐中國貿易專員;六弟馬拉特·巴基耶夫擔任駐德大使;幼子馬克西姆掌管中央發展、投資和革新部,還通過私有股份制改造,將“北方電力”、“東方電力”和“吉電信”等企業控制在巴基耶夫家族手中,不僅如此,巴基耶夫還效仿亞塞拜然的阿利耶夫父子,多次企圖修改憲法,日後讓其子馬克西姆接班。巴基耶夫上台後經濟並未得到根本好轉,從調整中得到好處的還是官貴,只不過“巴基耶夫集團”取代了“阿卡耶夫集團”而已。巴基耶夫背棄諾言,不斷加強總統的權力,將自己造反時支持自己的戰友們邊緣化,引起他們的不滿,於是各種反政府活動再次猖獗起來。早在奪權初期,巴基耶夫就意識到擁有一個自己控制的強大政黨對維繫“超級總統制”的重要性,於是2006年10月他組建了自己的政黨“光明道路”,並自任黨主席。
隕落
2008年,金融危機悄悄降臨,長期以來來自國外的僑匯收入是吉爾吉斯斯坦政府重要的財源,據統計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的外出務工收入減少了60%,這使得經濟本來就拮据的吉爾吉斯斯坦處境更為嚴峻。由於吉爾吉斯斯坦工業落後,燃料、日用品都需要進口,而收入的驟減導致2010年財政預算赤字達到3億美元,為了填補這個窟窿,巴基耶夫已經將俄羅斯提供的用於水電站建設的援助資金挪用,但是這些還是不夠。於是巴基耶夫政府決定通過提高水電暖費來緩解壓力。政府表示將從2010年起電費上漲2倍,暖氣費上漲5-10倍,引起民眾不滿。反對派決定利用此事做文章,經過一個多月的策劃,決定在4月7日展開大規模抗議。4月7日,北方的納倫州、楚河州和伊塞克湖州相繼發生暴亂,這次起事在北方,是因為巴基耶夫所在的南方派系掌權後將北方派系邊緣化,引起北方人的不滿,因而最先舉事。騷亂很快蔓延到北方各地。巴基耶夫乘飛機離開首都,飛往位於賈拉拉巴德州的家鄉。4月8日,吉軍方突然改變立場,宣布支持反對派,巴基耶夫處境不妙。在“無色革命”爆發後,俄羅斯政府第一時間與臨時政府總理奧通巴耶娃通電話,表示支持臨時政府,克里姆林宮對巴基耶夫的“左右逢源”十分反感,而美國也很快承認了臨時政府,認為這次事件不具有“反美性質”。至此巴基耶夫政權的命運已經基本注定了。4月25日,巴基耶夫抵達白俄羅斯,開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2014年7月25日,吉爾吉斯斯坦軍事法庭以大規模屠殺罪缺席判決前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無期徒刑。
下台原因
巴基耶夫的下台原因可歸納為三點:一是經濟原因,金融危機對吉爾吉斯斯坦的經濟秩序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使財政拮据的巴基耶夫政府不得不靠提高公共服務費用來緩解壓力,結果為反對派活動提供了民意基礎;二是政治原因,巴基耶夫的裙帶作風、任人唯親和政治腐敗絲毫不亞於阿卡耶夫政權,北方派系遭到排擠,昔日的革命戰友們也被邊緣化,而巴基耶夫不斷加強權力,企圖搞“家族世襲”,更是激起政府內外的強烈反感,“女革命家”奧通巴耶娃明確表示不能允許在這個時代吉爾吉斯斯坦出現一個“專制君主”;巴基耶夫家族巧取豪奪,積累資本,當巴基耶夫下台時,他名下的現金和金條多達2000萬美元,而當時吉國庫也不過2100萬美元。第三是外部因素,巴基耶夫一面答應俄羅斯要關閉美國“瑪納斯”空軍基地,但又因覬覦美方的巨額租金而出爾反爾,引起俄羅斯的不滿,而巴基耶夫的敲詐勒索也同樣無法得到美國的好感。因此當巴基耶夫出現危險時,俄美都不予援助。這樣既失去民意,又政敵林立,同時又沒有強有力外援的巴基耶夫只能步前任的後塵,一個昔日的革命者被新的革命者給革了命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