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錯率

差錯率

差錯率是衡量數據通信系統可靠性的主要指標,表示差錯率的方法常用以下3種:誤碼率(比特或碼元差錯率)、誤字率和誤組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錯率
  • 外文名:error rate
  • 定義:衡量數據通信可靠性的指標
  • 相關概念:誤碼率(碼元差錯率)、誤字率等
誤碼率,誤字率,誤組率,其他指標,

誤碼率

誤碼率
(當
)為:
式中,
為接收端錯誤碼元數;
為傳送端傳送碼元總數。
誤碼率,又稱“碼元差錯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誤碼率。對於同一條數據電路,由於測量的時間長短不同,誤碼率就不一樣。在測量時間長短相同的條件下,而測量時間的分布不同(如上午、下午和晚上),測量的結果也不相同。所以,在設備的研製、考核、試驗時,應以較長時間的平均誤碼率來評價。在日常的維護測試中,CCITT規定測試時間,則誤碼率根據傳輸速率而不同。
在二進制傳輸中,誤碼率(碼元差錯率)就是比特差錯率,而在多進制傳輸中,其誤碼率為:
式中,
為比特差錯率(
二進制的誤碼率)。
單極性碼:
雙極性碼:
這裡,A是信號幅度;
是噪聲電壓的有效值;
是互補誤差函式,可查表。
顯然,在M=2時,
;當
時,
晶,它說明在M足夠大時,多進制信號的誤碼率約為二進制時誤碼率的兩倍。

誤字率

它的定義是指在傳輸字元的總數中發生差錯字數所占的比例,即碼字錯誤的機率。在電報通信中,多用誤字率來評價電報的傳輸質量。但由於表示一個字元代碼的比特數有5單位、6單位和8單位,一個字元串無論錯一個比特或多個比特都算誤一個字,因此,用誤字率來評價數據電路的傳輸質量並不很確切。

誤組率

它的定義是指在傳輸的碼組總數中發生差錯的碼組數所占的比例,即碼組錯誤的機率。在某些數據通信系統中,以碼組為一個信息單元進行傳輸,此時使用誤組率更為直觀。由上述分析可見,採用誤碼率來評價傳輸質量較為合適,但從套用的角度看,則誤字率和誤組率易於理解,也便於從終端設備的輸出來比較差錯控制的效果。

其他指標

除上述3種指標外,還有可靠度、適應性、使用維修性、經濟性、標準性及通信建立時間等。
1)可靠度
可靠度是指在全部工作時間內傳輸系統正常工作時間所占的百分數。它是衡量機器正常工作能力的一個指標。影響可靠度的主要因素有:組成系統的設備的可靠性(故障率)、信道的質量指標和使用人員的素質。
2)適應性
適應性是指系統對外界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例如,對環境溫度、濕度、壓力、電源電壓波動以及震動、加速度等條件的適應能力。
3)使用維修性
使用維修性是指操作與維修簡單方便的程度。應有必要的性能指標及故障報警裝置,儘可能做到故障的自動檢測,一旦發生故障,應能迅速排除。此外,還要求維修設備體積小、質量輕。
4)經濟性
它是指通常所說的性能價格比指標。這項指標除了與設備本身的生產成本有關外,還和頻帶利用率、信號功率利用率等技術性能有關。
5)標準性
系統的標準性是縮短研製周期,降低生產成本,便於用戶選購,便於維修的重要措施。
6)通信建立時間
通信建立時間是反映數據通信系統同步性能的一個指標,對於間歇式的數據通信或瞬間通信尤為重要。數據通信系統要正常工作,必須建立收、發端的同步(位同步、群同步),通信建立時問應儘可能短。
以上給出了一些數據通信系統的質量指標,但是,如何根據各種需求和條件,給出較為準確、綜合和動態的評估指標和方法還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