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市場預測報告

巨觀市場預測報告是指對大範圍或整體現象的未來所作的綜合預測,常指有關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各種全局性、整體性的、綜合性的經濟問題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觀市場預測報告
  • 實質:經濟問題的報告
  • 主要問題:提高居民消費預期
案例,例文簡析,

案例

當前,消費品零售額連續近20個月保持在12%~13%的增長水平,表明消費品市場已明顯進入新一輪快速平穩增長期。根據我國正處於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的中長期趨勢判斷,2006年及整個“十一五”期間,國內消費品市場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但由於受一些短期和長期深層次問題的制約。消費品市場很難突破12%~13%的增長平台。因此,短期內,巨觀調控政策的著力點應重點放在努力增加就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給、擴大政府公共支出等方面;長期看,則重點要從制度和體制人手,努力縮小收入差距。加快解決制約消費增長的長期性深層次問題。只有這樣,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勢頭才能得以持續。可以預計,到2010年左右,我國將有望迎來新一輪大規模消費增長的新浪潮,消費拉動型經濟成長的局面將形成。
一、當前消費品市場基本判斷及增長預測
初步預計,2005年消費品零售額將突破6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3%左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比2004年有所回升。消費需求成為拉動經濟成長最為穩定的因素之一。
當前,消費品市場的主要特點表現為:一是消費與投資增幅差距有所縮小,二者增長比例趨於協調。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和巨觀調控政策效應的不斷釋放。消費與投資增長不協調的局面有所改善。2005年1~10月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6%,二者差距由上年同期相差16.4百分點縮小為14.6百分點。二是城鄉消費市場兩旺,農村消費需求明顯回升,和城市消費差距不斷縮小。2005年1~10月城市消費同比增長13.9%,縣及縣以下消費增長1l%。農村消費比2004年同期增幅提高0.7個百分點。和城市消費增長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3個百分點,縮小為2004年全年4個百分點,2005年1~10月進一步縮小為2.9個百分點。表明隨著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特別是各地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各項惠農政策的逐步到位,城鄉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提高,消費需求開始釋放。三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步伐有所加快,服務性消費明顯增加。2004年以來,餐飲業、文化辦公用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和化妝品類消費一直保持15%以上增長;旅遊和通信消費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四是住房、汽車消費由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轉為較快增長。這對消費平穩快速增長形成了有力的支撐。2005年10月份,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汽車類消費增長26.7%;住房消費雖受巨觀調控影響增速放慢,但其增幅仍保持在20%以上。五是多數消費品供過於求,無效供給和結構性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較為突出。
總體來看,經過長達7年的調整,我國消費品市場隨著經濟景氣持續向好,能夠以12%以上的增長率持續在高位運行,明顯高於一般認為的9%左右的正常增長率區間。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年均15%,與之比較,目前13%以上的名義增長水平基本接近長期趨勢。這表明,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已不完全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
當前及今後擴大消費,一是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的需要。目前,我國經濟成長過度依賴於投資和外需。我國投資率高達4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1倍,2005年外貿依存率超過了70%以上,這種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要想延長本輪經濟的擴張期,必須要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長,實現經濟成長由投資和外需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二是從供求關係來講,消費需求要及時跟進。新一輪投資擴張,工業領域形成的大量生產能力需要釋放,消費需求如果不能及時跟進,勢必導致產能過剩,最終有可能使我國經濟再次陷入通貨緊縮。三是促進城鄉消費協調增長。消費總量需求不足的矛盾雖然明顯緩解,但結構性消費需求不足的矛盾較為突出,特別是城鄉消費增長極不平衡,農村消費需求增長依然偏慢,消費水平明顯較低。目前,60%的農村居民(包括縣及縣以下)在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占份額僅為32.8%,而40%的城鎮居民所占份額達到了67.2%,城鄉消費差距較大。由於城鄉消費水平過度懸殊,導致我國大規模的消費結構升級浪潮被大大延緩,對國民經濟持續均衡發展形成制約。啟動農村市場、增加農村有效需求、促進城鄉之間消費協調增長,已成為新時
期巨觀調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四是城鄉居民總體消費水平依然偏低。雖然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但絕大多數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還處於生存型消費階段,只有極少數人進入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階段,特別是農村仍有2900萬人口的溫飽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城鎮也有少部分居民生活在最低保障線以下。因此,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促進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對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影響當前及中長期消費增長的因素分析和趨勢預測
2006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頭一年。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認真解決廣大人民民眾最關心。與民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對居民收入和收入預期增加、提高居民消費信心、進一步擴大消費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國內供給能力增加、外部市場需求放緩,從2006年及中長期看,我國面臨的市場供求矛盾將會更加突出。初步判斷,2006年消費增長仍將會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但其增速可能會比2005年有所回落。隨著教育、醫療、社保等社會事業改革的加快推進和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就業問題逐步得到緩解,預計到2010年左右,我國將有望真正迎來新一輪大規模消費增長的新浪潮,消費拉動型經濟成長的局面有望形成。
(1)巨觀環境日益朝著更加有利於消費增長的方向發展;
(2)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望逐步提高,即期消費需求將會得到明顯釋放;
(3)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呈加速趨勢,將為2006年及“十一五”時期消費快速增長提供可靠的保證;
(4)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更加突出,調整結構、擴大消費的任務較為艱巨。
從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看,影響2006年以及中長期我國市場供求關係的,主要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特別是工業消費品供過於求的矛盾會非常突出。從短期看,隨著巨觀調控效應進一步顯現,經濟成長速度放緩,拉動國內市場旺盛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弱。中長期看,擴張期過後的新生產能力的形成,對市場供求平衡將造成一定的衝擊:一方面,前幾年工業領域大量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將開始釋放;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資金儲備充裕,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供給能力顯著增加,供過於求的矛盾將會凸顯。近期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出口增速有可能明顯下滑,出口國際市場的商品將會返銷國內,進一步擠壓國內市場(如紡織、家用電器、鞋等產品),這有可能導致2006年市場供求矛盾變得更加突出。
總體來看,2006年甚至整個“十一五”時期,消費品市場受巨觀環境趨好和新一輪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的影響,可保持較長時間的穩中見旺態勢。從中長期看,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加快建設,到“十一五”中後期,農村消費增速有望明顯加快。與城市消費增長的差距將明顯縮小。由此將帶動整個消費品市場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高峰期。預計到“十一五”期末,我國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有望回升到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水平,即在GDP增長率為8%~9%及溫和通脹的情況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將達到11%~13%的水平,最終消費率由目前53.6%提高60%~65%的水平,居民消費率由42%提高52%~55%的水平。
三、下一步擴大消費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1)努力增加就業是當前及今後提高居民消費預期及促進消費增長的關鍵;
(2)提高農民收入,擴大農民消費仍將是2006年及整個“十一五”巨觀調控的重要任務;
(3)加快教育、醫療體制改革,加大財政對教育、醫療、社保的投入力度;
(4)控制或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根據收入與消費關係存在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即收入越低,消費傾向越高;收入越高,消費傾向則越低),控制或扭轉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局面,進一步擴大消費,關鍵要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讓這部分人收入持續平穩增加,並有一個良好的收入預期。首先,要加快工資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職工工資長效增長機制。在近年來財政持續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要加大財政工資支出,不斷提高職工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確保中低收入階層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在嚴格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努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同時,逐年提高最低工資保障標準。堅決打擊侵害農民工利益的行為,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發放。其次,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對社保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防止低收入人群“因病返貧”。第三,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規範壟斷部門收入分配製度,採取有效措施縮小行業間收入分配差距。
——選自《巨觀經濟管理》樊彩躍2006年2期

例文簡析

這是一篇巨觀市場預測報告。報告為文章式標題,表明文章立足於當前而展望我國的中長期消費形勢。內容上,以有說服力的連續近20個月保持增長的數據和其他指標為基礎,說明當前我國消費品市場已進入新一輪快速平穩增長期。但文章又指出,從中長期看由於受一些深層次因素的制約,消費品市場很難突破12%~13%的增長平台。文章通過分析影響當前及中長期消費增長的諸多因素,預測了趨勢,並作出了對策建議。闡述有理有據,分析透徹,結論建立在翔實的分析基礎上,說服力強。文字表述準確通暢,結構完整,層次清晰,是一篇經濟預測方面的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