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濟橋

巨濟橋在順德杏壇鎮逢簡鄉內,據縣誌記載:該橋始建於宋代,為李仕修建造。因歷代均有重修,現已看不到任何宋、元、明三朝的痕跡。最後的重修時間,橋身有石刻記錄:“民國十八年(1929)合鄉重建,齊安義盛造。” 該橋為梁式三孔石拱橋,花崗岩石構築。全長24米,頂寬4.45米,高4.1米,橋拱為縱聯砌置法,橋兩邊各有十二級石階,橋欄兩邊各有望柱十四條,柱頭雕石獅子,石欄華板刻花紋圖案裝飾。 該橋保存完整,一九九一年五月,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巨濟橋
  • 地理位置:順德杏壇鎮
巨濟橋在順德杏壇鎮逢簡鄉內,據縣誌記載:該橋始建於宋代,為李仕修建造。因歷代均有重修,現已看不到任何宋、元、明三朝的痕跡。最後的重修時間,橋身有石刻記錄:“民國十八年(1929)合鄉重建,齊安義盛造。”
巨濟橋
該橋為梁式三孔石拱橋,花崗岩石構築。全長24米,頂寬4.45米,高4.1米,橋拱為縱聯砌置法,橋兩邊各有十二級石階,橋欄兩邊各有望柱十四條,柱頭雕石獅子,石欄華板刻花紋圖案裝飾。
該橋保存完整,一九九一年五月,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華夏經緯網
在現代花園式工廠林立的順德,近日一座保存著典型桑基魚塘特色的農業生態村落在杏壇鄉逢簡村被發現,讓人驚呼石屎森林中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並吸引著大批都市人前去觀光寫生,人們把它叫做“順德‘周莊’”。
小橋·流水·人家
走進逢簡村,但見冬季落日的餘暉映紅片片桑基魚塘,村內縱橫交錯的水道,時隱時現的葉葉小舟,還有那布滿河畔的成片蕉林,以及通向鄉間小道的青石板路,讓人仿佛置身在一個遠離煩囂的世外桃源。
村里大大小小的橋有30多座,其中最珍貴的是兩座宋代留下來的石橋———明遠橋和巨濟橋。明遠橋為順德現存文獻記錄中最早的三孔石拱橋,橋面斜道不砌石級。巨濟橋工藝精美,橋上有雕花石欄。
有意思的是,在橋身的青石上隱隱刻著“橋西一帶,禁賣雜物,阻礙交通,嚴拿重罰”的石雕字樣。這些字跡是清朝流傳下來的。村口還保存著另一座命名為“金鰲橋”的紅石橋,傳說中它是康熙御賜所建,全橋以紅石砌成。
為保持田園風光不被侵蝕,村里將工業區設在新區,使古老水鄉傳統的耕作模式得到延續。如今,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得條條水渠清晰如初,都市人久違了的魚蹦蝦跳景觀仍能在此尋到蹤跡。
祠堂·大屋·私塾
散發著書香的祠堂、私塾蘊涵著逢簡村久遠的文化底蘊。據記載,逢簡村早在唐朝就已建成村。從村民的家譜中查到,這條小小的村落,出了不少進士和舉人,至今,一戶村民家裡出了8個秀才的故事仍被人樂道。
由於讀書發家的人多,杏壇逢簡村留下來的祠堂、私塾和古老大屋也特別多。村裡的大小祠堂有70多間,其中多數為明代風格的,不久前村里還修復了一間有600多年歷史的劉氏祠堂。
走在祠堂里,幾個小孩正在麻石鋪就的天井裡嬉戲。兩株50多年的雞蛋花樹散發著悠久的芬芳。陽光靜靜地灑在庭廊街舍上,精工細雕的木樑、花窗述說著古老的傳說。
桑基·魚塘·水鄉
縱橫交錯的小河裡,閒遊的小魚成群結隊。飄蕩的水蓮,如綠玉一般,昔日的桑基魚塘如今痕跡仍存。只不過多了些豆棚瓜架、蔬畦蕉林,不時飛來的幾隻蝴蝶更添悠然古意。
許多遊客並不知道,正是這些蜿蜒於滿目桑田的小河,在昔日將一船船蠶絲運往廣州等地,全省客商也從這些小河乘艇遠來,採購蠶絲。在清代,逢簡村村民棄田築塘、種桑養蠶,幾十家絲織廠日夜不停,為順德成為“南國絲都”立下汗馬功勞。據說當時絲織業非常繁榮,村民種桑養蠶,村內有30多個絲織廠、800多名工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