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縣總工會

左權縣總工會

基本情況 左權縣總工會,位於左權城內北大街政府辦公樓內。到2008年底,在職工作人員4名。截止2009年底,共組建基層以上工會組織11個,基層工會組織179個,工會會員30247人,工會專兼職幹部42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左權縣總工會
  • 地址:左權城內北大街政府辦公樓內
  • 在職工作人員:4
  • 工會會員:30247人
左權最早,基層工會,職工勞動競賽,民主管理,幫扶職工,

左權最早

的工會組織是1938年3月建立的遼縣工救會。1942年9月,遼縣工救會易名為左權縣工救會。1945年9月,抗日戰爭在全國勝利後,左權縣成立工會。新中國成立後,左權縣成立了工會聯合會,工會組織不斷壯大。1956年12月,左權縣工會聯合會召開了首屆工會代表會,將左權縣工會聯合會更名為左權縣總工會,至2008年,左權縣總工會共召開過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曾經擔任過工會主席的有巨茂德、李克儉、樊存祥、趙銀喜、郭連義、劉功謙、藍子文、夏崇和、李逢春、皇甫琳、郭連鎖、賈慧生、王世斌、巨瑞青等14人。
2006年,縣總工會被省總評為“先進縣工會”,被市總工會授予“模範縣工會”;2007年被山西省總工會評為“山西省縣工會工作標兵單位”、被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記“集體一等功”; 麻田鎮工會聯合會被省總授予“全省鄉鎮先進工會”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晉中市廠務公開協調小組評為“晉中市推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優秀單位”;2009年被山西省總工會評為“推動行業(區域)集體契約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1月被晉中市總工會評為“工會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活動先進集體”、“ 幫扶中心建設先進單位”、“ 工會網站建設先進集體”、“ 模範縣工會”。

基層工會

1991--1992年,縣總工會發展基層工會組織,壯大會員隊伍,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機關等行政單位相繼建立起工會組織,至1992年底,基層工會組織已發展到161個,會員增至12963人,占全縣職工總數的97%。1993年,全縣26個鄉鎮骨幹企業全部建立工會組織,並在鴻雁商場建起全縣第一個私營企業工會。基層工會達到163個,職工13695人,工會會員13366人,占職工總數的97.6%。1995年,整頓規範鄉鎮企業、村辦企業、私營企業的工會組織, 26個鄉鎮骨幹企業工會和2個私營企業工會建立健全工會機構。1993年底,全縣基層工會發展到168個,職工13696人,工會會員13504人,占職工總數的98.6%。1995年,縣總工會加強了鄉鎮企業、村辦企業、私營企業的工會工作,對已經建立的26個鄉鎮骨幹企業工會和2個私營企業工會進行了整頓,建立健全完善了工會機構,1996年全縣有基層工會168個,職工13696人,工會會員13504人,占職工總數的98.6%,並對168個基層工會主席全部進行了崗前培訓。
1996—2005年,我們繼續貫徹“以黨建帶工建”的工作思路,把廣大職工更好地組織到黨領導的工會中來,不斷夯實工會基層組織,傾全會之力擴大覆蓋面,增強工會凝聚力,全縣基層工會組織蓬勃發展,實現了發展會員和工會組建的大突破。2005年9月,縣總工會率先在左權縣麻田鎮組建起全省第一家鄉鎮級工會聯合會。截至05年10月,全縣共有工會組織112個,職工19988人,會員19133人,入會率為95.7%,其中,國有企業11個,私營企業27個,事業單位45個,行政單位29個,全年新增加工會組織6個,新發展會員8138人,占任務數3854人的211%。
2006年,新組建工會組織26個,發展會員4565人,全縣共有工會組織130個,建會率達到了100%,會員入會率達到了98.2%。同年相繼成立了龍泉鄉工會聯合會、寒王鄉工會聯合會、粟城鄉工會聯合會、拐兒鎮工會聯合會、社區總工會及寒王村、故驛村兩個村級聯合基層工會。同時按照行業分布特點及行政區域劃分,麻田鎮組建了左權縣最大的行業工會——麻田鎮運輸業聯合工會(吸收會員1748人)。2007—2008年,分別組建遼陽鎮工會聯合會、羊角鄉工會聯合會、芹泉鎮工會聯合會、石匣鄉工會聯合會、桐峪鎮工會聯合會。同時加強了村級工會組織的組建力度,在遼陽鎮的突堤村、羊角鄉的羊角村、桐峪鎮的桐灘村組建了500人以上的村級聯合基層工會3個。社區總工會組建成立後,又根據區域劃分及歷史沿革分別成立了萬壽社區工會聯合會、皇母聖社區工會聯合會、鐘鼓樓社區工會聯合會、康寧社區工會聯合會、永青社區工會聯合會、牧童社區工會聯合會、營盤社區工會聯合會、芸山社區工會聯合會。10個鄉鎮工會聯合會和一個社區總工會的規範化建設均達到了上級要求。到2007年共湧現出模範職工之家30個,模範職工小家45個。
2008年我縣共新組建工會組織8個,新發展會員850人,使全縣工會組織數達到158個,會員28944人,覆蓋單位442個。2009年我縣共新組建工會組織32個,新發展會員1753名,使全縣工會組織數達到190個,會員30727人,覆蓋單位442個,法人資質單位建會率和職工入會率實現了兩個100%的目標,縣、鄉、村三級工會網路建設初具規模。
截止2010年9月,全縣新建工會組織21個,新發展會員903人。兼併重組整合的12家煤礦企業,從去年11月1日正式進駐,目前已有10家煤礦企業正式組建了工會組織,按法定程式選舉配齊了工會主席,健全了工作機構,並積極發揮作用。我縣在民營企業工會組建和煤炭兼併重組企業工會組建中的做法受到了省、市總領導的充分肯定。

職工勞動競賽

從1991年開始,全縣各個單位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了多種多樣的勞動競賽,財貿系統開展了”最佳營業員“活動,教育系統開展了”為人師表“活動,企業精心組織雙增雙節和“創先、創優、創新、創最佳效益”的四創競賽,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效益。截止1995年,各級工會3900人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比賽活動。1996—2000年,繼續開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競賽,共開展培訓12期,培訓工會幹部500餘人。2002—2010年,左權縣各級工會開展了“我為和諧做貢獻”安康杯競賽活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深入開展“一條例三規範”競賽活動,至2009年,達到標兵標準的基層工會有8個,達到模範標準的基層工會有16個,達到先進標準的基層工會有28個,其餘106個工會組織全部達標。對湧現出來的36個學習型組織,1130名知識型職工,156名文明職工進行了表彰獎勵,全縣共有16個集體、32名個人受到省、市勞動競賽委員會記功表彰。
2009年,充分發揮工人階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主力軍作用,深入開展創建“工人先鋒號”活動,各基層工會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易於操作的創建活動方案,至2010年,昌鑫礦山公司被省勞動競賽委員會命名為“工人先鋒號”,地稅局第一稅務所等7個單位被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命名為“工人先鋒號”。

民主管理

1992年,縣總工會對全縣900名職工代表進行培訓,至1994年,全縣已建立健全職工大會制度的單位有158個,占到應建總數的96.9%。不少企業加強班級民主管理,基本形成三級民主管理網。縣總工會配合有關部門在鄉鎮企業中進行股份制試點工作,並建立龍泉鐵廠第一家股份企業。1995—2010年,全縣召開職代會185次,有26個企業建立了廠長接待日制度。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積極推進改革開放,試行租憑制、招標抵押承包制和支持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和人事制度、工資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1999年,全市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現場會在左權縣電廠(鑫源電力公司)召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在企事業單位全面展開,為職工參與管理與監督搭建了平台。2009年初,全縣出台《進一步推動我縣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實施方案》。至2010年,全縣11家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全面建立和推行了廠務公開制度,職工滿意率達95%以上;全縣82家文教、衛生等事業單位推行了內部事務管理公開,職工滿意率達90%以上;在41家非公有制企業中,已有35家規範建立了公開制度,公開率達到了85.4%。廠務公開制度已逐漸成為全縣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同時,進一步引深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至2010年,達到五星級職代會的工會組織有6個。

幫扶職工

積極探索和實踐“送溫暖”工程長效機制。1991年起,每年春節或中秋,全縣各級工會都要到困難職工家中慰問,在保障職工福利的同時,把發展生產同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聯繫起來,協助行政繼續解決好住房問題、食堂問題、以及安全問題,積極興辦工會第三產業。1994年,左權縣總工會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組織實施“送溫暖”工程,在春節前夕對全縣最困難的50戶職工親自登門進行慰問,全縣各級工會共籌集資金25萬元,慰問困難職工1500名,困難戶509戶,扶持50戶困難戶脫貧,同年,永佛寺煤礦成立了工會儲金會,儲存資金5萬元。1995年,各級工會與全縣110戶貧困職工結對子,安排子女就業40人,幫助開辦第三產業40個,發展養殖業30個,90%的困難職工基本脫貧。2002年工會勞動安全保障法律監督機制進一步完善,到2004年企業工會共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65個,配備法律監督員92人,煤炭企業配備民眾安全監督員82人,促進了企業的安全生產,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2004年6月建起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2008年9月又在原來基礎上將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進行了裝修和擴建,並配備了先進的現代化辦公設備,並順利通過了省五星級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驗收。2005年起,幫扶解困送溫暖工作就做到了制度化、社會化。經摸底登記全縣共有困難職工幫扶對象382人,各級工會組織在元旦和春節期間進行”送溫暖“幫扶慰問,慰問金額達到100餘萬元。2008年底共為816名困難職工建立了電子檔案,對其困難原因進行了認真分析與討論,實行動態管理。2009年元旦、春節期間共慰問困難職工617戶,困難企業2戶,困難勞模6戶,共發放慰問金306600元。中秋、國慶期間對因意外災害或患大病的而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特困職工進行了生活救助和醫療救助,共救助85戶,發放救助金78300元。
著力打造 “金秋助學”幫扶品牌。自2007年開展“金秋助學”活動以來,左權縣總工會對困難職工的29名子女解決上學資金30餘萬元。2009年針對金融危機對全縣職工收入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整合各類資源,多方籌集資金,使“金秋助學”活動資助的範圍和對象進一步擴大和增多,救助標準大幅度提高。通過多方聯繫,使盧曉劍、程凱峰、趙晉娟、張凱芳四名困難職工子女接受到了市商業銀行每人1萬元的救助;趙晉芳、霍文華兩名困難職工子女受到市公路局每人5000元的救助,此救助從大一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並幫助實現就業後為止;文凱、張學志兩名困難職工子女接受了市總工會每人3000元的救助;張帆、劉志偉等9名困難職工子女接受了縣困難幫扶中心每人2000元的救助。
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活動健康運行。2008年10月,在全縣行政、事業、工商企業單位開展了首期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活動,參加互助人數達11620人,互助金額達42萬餘元。首期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活動我們實現了“開門紅”。通過一年的運作,33名患病職工受到了大病補償,共發放補償金26.1萬元。大大緩解了困難職工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的問題。第二期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市總的科學指導下,克服了金融危機和煤炭資源整合重組帶來的不利影響,層層發動,主動出擊,共吸收11455名職工參加了互助,收繳互助金415513.5元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2002年,左權縣國有企業改制,為了解決國有、集體企業改制成股份和私營企業,固定職工置換成社會自然人,並由企業來擇優聘用這一大的變化中存在的問題。縣總工會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理順企業與工會、工會與職工、職工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完善新形勢下的工會組織結構,逐步建立起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職工代表大會、集體契約、工資集體協定等有利於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制度和規定。2006年左權縣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將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工作列入了議事日程,同年10月18日由勞動部門牽頭,工會配合召開了全縣各行各業職工參加的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大型會議,向社會叫響“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職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並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截至2009年11月底,幫扶中心共接待職工(農民工)諮詢264人次,代理各類職工(農民工)勞資糾紛案件15件,涉及金額61200元。指導41家企業簽訂了集體契約和工資集體協定,簽訂率達到了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