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欠薪討薪,在世人眼裡,都是弱者受欺尋求公道,開發商和施工單位理所當然是為富不仁的理虧一方。然而最近一年來,一些在珠三角各工地“走穴”的工人“草台班子”,卻讓“討薪”變了味。這些在工程勞務關係中受僱於施工單位的某些工人或工人團體,他們沒有按口頭或書面契約履行工作內容,卻要求索取多於勞動應得的報酬。他們常常故意引發事端怠工,再通過向政府部門上訪投訴、影響工程正常開展等方式,向施工單位施壓索薪。我們姑且把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稱為———“工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鬧
- 對象:農民工欠薪
- 對應:尋求公道
- 屬性:為富不仁
詳細介紹,解決方案,
詳細介紹
這些在工程勞務關係中受僱於施工單位的某些工人或工人團體,他們沒有按口頭或書面契約履行工作內容,卻要求索取多於勞動應得的報酬。他們常常故意引發事端怠工,再通過向政府部門上訪投訴、影響工程正常開展等方式,向施工單位施壓索薪。
我們姑且把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稱為———“工鬧”。
如今,這種惡意討薪的“工鬧”群體,正在珠三角地區逐漸蔓延。
他們利用政府支持農民工追討欠薪的政策,追討多於其實際勞動所得的報酬。如果施工單位不肯就範,“工鬧”便集體上訪,或圍困施工單位工地或辦公室。施工單位在工地癱瘓、政府施壓的雙重壓力下,往往賠錢就範。
一位有多年糾紛協調經驗的廣州市建委工作人員表示,眼下確實存在這種“工鬧”:“他們常常是一個地方的人,抱團很厲害,討薪手段也很嫻熟,知道政府最怕不穩定,他們就造出很大的影響。有些人還多次涉入討薪糾紛。”深圳市相關建設主管部門也發出通知,提醒施工單位警惕“工鬧”。
正規公司 價錢高“草台班子”有市場
“打游擊做散工”的外來工價格對小開發商很有吸引力,導致他們一頭撞入“工鬧”陷阱中
“工鬧”往往是“打游擊、做散工”的外來工小團體,一般十幾人到幾十人,整個團隊常常都由鄉里鄉親組成,由“飛機頭”帶領,與甲方談好條件後,便進場“表演”。
不少甲方雖然吃過“工鬧”的虧,但依然會招一些外來工小團體進場幹活,因為“飛機頭”手下的工人招之即來,來之能幹,價格也比正規的勞務公司便宜得多。
廣州市建設主管部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大企業一般不會惹上‘飛機頭’或‘工鬧’,不是因為大企業不缺工人,再大的企業也會有臨時缺工的時候,但是他們有長期合作的勞務公司或包工頭,不容易遭訛詐。此外,大企業的整個聘用流程比較規範,先簽契約、上工打卡、發薪簽字……全都有憑有據。但是小老闆就不願意找勞務公司,因為勞務公司開出的價格往往比‘飛機頭’高得多。”
被“工鬧”坑過的盧先生,就曾經找過勞務公司。但當時勞務公司開出的單價是每人130元/天,比市價還高10元。勞務公司表示,不是他們獅子大開口,而是多開出的錢要用於支付勞務公司工人們的待工成本以及公司的運營成本、工人的“三金”(養老、醫療、失業三項社會保險費)等等。
除了上述費用,勞務公司還需要支付一些其他費用,加起來也是不小的一筆數。僅以殘疾人就業保障金這一項來說,根據《廣東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繳暫行辦法》,勞務公司被要求聘用不少於在職職工人數1.5%的殘疾人,但殘疾人往往無法勝任建築工人的活,勞務公司達不到這規定的1.5%僱傭比例,就要繳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上規模的勞務公司,光這筆錢一年就要掏幾十萬元。這些成本,最終要攤到每個工人頭上,加起來甚至高達工人僱傭費用的1/3。
大企業找勞務公司長期合作,勞務公司還願意稍稍讓利。包工頭和小開發商就沒有這個優勢。
這時候“飛機頭”作為草台班子,由於什麼附加費都不交,光稅費就能省下超六個點,因此“飛機頭”開出的價格,對小開發商和包工頭很有吸引力。
作為包工頭,盧先生其實也挺鬧心:“我承包的一般都是某個大項目中的一個標段,總包企業已經為這個大項目交過一次稅費,我的分包標段又要再被徵收一次稅費,重複收稅,我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如果再僱傭勞務公司的人,人工方面還要交一次稅費,工程款還沒到手,稻子已經被割了幾茬。不找‘飛機頭’,我怎么賺得到錢?”
解決方案
此前的“醫鬧”也好,如今的“工鬧”也罷,其愕然出現都是有一定社會背景的。“醫鬧”的社會背景是醫療問題重重,患者往往處於弱勢而又無奈的境況。同理,“工鬧”的社會背景則是企業用工尤其是建築企業用工太不規範。據廣州市建設主管部門負責人介紹,大企業一般不會惹上“工鬧”,因為整個聘用流程比較規範,先簽契約、上工打卡、發薪簽字……全都有憑有據。相反,只有一些小的施工單位頻遭“工鬧”糾纏,因為其既不簽訂勞動契約,也往往貪圖人工成本便宜。
不簽訂勞動契約,從用工方來看,無非是避免一些社會保障費用的開支,譬如養老、醫療、失業的“三金”,以及規避種種用工風險。原本,這是一些小企業和包工頭用以欺詐農民工權益、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拙劣招數,現在卻被“工鬧”鑽了空子。所以,在譴責“工鬧”的同時,資方或者施工單位也需要反省,說其“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確不為過。
政府部門無論是發公告予以警示,還是將“工鬧”納入黑名單,都不是治本之策。歸根結底,治理“工鬧”問題,要回到企業按照相關法規行事上來。因為,只要用工單位規避法規制度,在給自身留有侵犯他人權益餘地的同時,也就必然會出現工人侵犯用工單位利益的漏洞。換句話說,圍繞相互權益人為預留的漏洞,不僅屬於資方,同時也屬於勞方,這個漏洞不彌補,遏制了現行方式的“工鬧”,還會有其它形式的“鬧”出現。
“工鬧”的出現,可以看作是長期用工不規範的隱患爆發。在勞資關係領域,遵守相關法規制度,既是保護勞方權益的需要,也是維護資方利益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