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背景
在21世紀初期,α國際空間站和先進的空間平台/太空飛行器將被發射入軌。
NASDA目前正在研究無人有翼往返運輸系統HOPE以及與SS共軌的空間平台。HOPE將是日本航天史上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空間運輸系統。為了實現這些空間計畫,必須開發一些先進的航天技術,例如RVD技術以及利用空間機器人的在軌服務技術等,NASDA筑波空間中心已經針對這些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
RVD技術是開發空間平台、軌道伺服器(OSV),JEM後勤伺服器、HOPE以及月球探測器等空間設施的先決條件,這些空間設施可進行各種不同的空間活動,諸如:太空飛行器在軌修復、原料、消耗品和設備的補給和交換等。通過HOPE為SS提供後勤支持的任務必須在2l世紀初期實現,HOPERVD的特點是由無人太空飛行器向載人太空飛行器SS實現交會對接。
上述領域的研究工作起動於70年代初期,針對ETS一ⅣRVD系統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已在1992年到1993年間完成。ETS—VIIRVD試驗計畫是NASDA的第一次在軌驗證試驗,被認為是NASDA開發RVD技術的第一步曲。ETS—VII衛星將於1997年採用H一Ⅱ火箭發射到觀測熱帶雨林(TRMM)的工作軌道,其目的在於發展高度自動的RVD技術和空間遙操作機器人技術。
日本的一些研究機構均參加ETS一Ⅶ衛星的研製,參加的機構及其試驗儀器如下:
①高性能機械臂(通產省電子技術綜合研究所)
②天線組合機構(通信綜合研究所)
③析架結構(航空宇宙研究所)
ETS-7空間飛行試驗有三項內容:(1)自主自動空間交會對接飛行試驗(RVD);(2)空間機器人技術試驗(RBT);(3)通過教據中繼衛星對多星測控。
組成和軌道
ETS-VII由東芝公司生產,總質量3.0t,其中追蹤衛星2.5t,目標衛星0.5t。用H-2火箭把“熱帶降雨觀測衛星”(TRMM)和ETV-VII採用一箭雙星發射方式送到高350km、傾角35°的圓軌道,然後,ETV-VII通過星載變軌發動機進入550km圓軌道,追蹤星與目標星分離。
跟蹤星採用已成功發射的“先進地球觀測衛星”(ADEOS)所採用的高精度零動量三軸姿態控制方式,在穩態運行的全過程一直保持高精度三軸姿態控制,確保在每23小時內(15個軌道周期)完成1次RVD以及順利地完成空間遙控操作機器人(RBT)試驗。
目標星也是採用三軸控制,在RVD試驗中可保證目標星在自由飛行過程中指向地球,提供滿足試驗所需的環境。
工作原理
ETS一Ⅶ由進行RVD試驗的主動跟蹤衛星和靶衛星這兩顆衛星組成。主動跟蹤衛星與靶衛星分離後,在達到最大相對距離30~50km時,用GPS接收機和光學敏感器(交會雷達、轉向敏感器)進行高精度相對接近,在安全的速度下對接。
為了進行RBT試驗,搭載了(遠距離操縱型)遙控型機械臂,進行機械臂動作和衛星姿態控制系統的協調控制試驗;用控制台進行各種遠距離操縱試驗;用軌道替換單元(ORU)進行軌道上的儀器交換;推進劑補給模擬試驗等。此外,這些技術試驗的地面控制經由數據中繼衛星(COMET)S進行,從中掌握如何通過數據中繼衛星傳輸,進行軌道上作業的套用技術。
ETS-VII遙作業系統由星上機器人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組成。星上機器人系統主要包括機器人手臂、視覺系統、星上機器人控制系統以及包括ORU、任務版、目標衛星操作工具(TSTL)等在內的機器人手臂載荷等幾個組成部分。而地面作業系統通過數據中繼衛星的通信鏈路遠程遙操作機械臂。ETS-VII機器人系統有兩種遠程控制模式:一是非間隔命令的遠程編程模式;二是利用時間間隔命令的遠程操作模式。
關鍵技術
ETS-VII要完成自主交會對接任務,導航
制導技術十分重要。ETS-VII有3中導航方式,每種方式的選擇根據兩星之間的距離而定:當兩星距離在2m以內時,安裝在追蹤星上的相機敏感器測量兩星相對位置和位姿;在2-500m時,採用雷射雷達測量兩星的相對位置和位姿;大於500m時,採用GPS接收機測量兩星的相對位置和速度。追蹤星接近目標星的軌跡由星上計算機根據測量數據計算得到。
ETS一Ⅶ衛星交會對接技術可歸納為下列四類:
(a)交會對接部件技術:檢驗為執行ETS一Ⅶ衛星交會對接任務的部件設計的正確性,例如制導和控制計算機(GCC)、逼近攝像敏感器PXS、交會雷射雷達RVR、GPS接收機以及對接機構DM等;
(b)交會對接制導、導航和控制技術(GNC):檢驗GNC系統功能,包括RVD系統軟體的功能;
(c)交會對接飛行管理和運行操作技術:檢驗交會對接運行作業系統,包括星載系統和地面系統以及遠距離操縱的能力;
(d)先進交會對接技術:演示先進攝像敏感器等等。
性能參數
發射時間:1997年11月
運載火箭:H-2(和熱帶雨林觀測衛星一起發射)
軌道:高度550千米,傾角35°的圓軌道
發射重量:總重3.0噸,其中跟蹤星2.5噸,目標星0.5噸
發電能力:跟蹤星2.4千瓦,目標星0.6千瓦
主要飛行任務:RVD技術試驗和空間機器人技術試驗
運行方式:利用1997年發射的“通信廣播試驗衛星”(COMETS)進行數據中繼(S波段)
通信數據處理系統:跟蹤星:採用S波段高增益、全向天線和USB全向天線;目標星:採用S波段和USB全向天線;跟蹤星和目標星之間:採用S波段報文分組數據處理+CU-RIU數據處理系統
電源盒太陽電池帆板系統:50V非穩定匯流排;Si太陽電池/剛性帆板
姿軌控制系統:跟蹤星和目標星是均採用三軸姿態控制
結構、熱控系統:採用帆板/中央圓桶式結構和被動式熱控系統
推進系統:20N單元液體肼推力器;1N冷噴氣推進系統
壽命:約1.5年
意義
ETS一Ⅶ的試驗項目比較新穎,將RVD、RBT兩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用機械臂操縱靶衛星,在世界上首次進行對接試驗。
ETS-VII是世界上首顆帶有機械臂的衛星,其發射成功是在軌服務空間機器人研製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極大推動了世界各航天國家對在軌服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