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出廠價格

工業品出廠價格

工業品出廠價格是指工礦企業向商業、物資企業或其他生產企業出售其產品的價格。對購買方來說,則是它們的購進價格。由正常生產的中等成本加上適當的工業利潤和稅金構成,其中成本是制定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主要依據和最低經濟界限。工業品出廠價格關係到工業商品向貨幣形態的轉化,是工業企業進行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工業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第一道價格,是制定工業品批發價、調撥價、供應價、零售價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業品出廠價格
  • 外文名:Producer’s Price for Manufactured Products
價格構成,價格形式,出廠價格指數,

價格構成

工業品出廠價格由生產成本、利潤稅金三部分構成。在中國,出廠價格是計畫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價值為基礎,根據價格政策的要求,全面考慮產品的比價關係、供求情況以及國家的積累、人民的消費水平等因素制定的。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價格形式

中國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有多種價格形式,主要有:國家統一規定的出廠價格,幅度浮動價格(見計畫價格),工業內部結算價格,支援農業的優待價格,工業自銷價格,協作價格(包括工藝協作價格)以及新產品試銷價格,等等。合理制訂工業品出廠價格,有利於促進生產發展,推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品種,降低產品成本和流通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出廠價格指數

它是反映不同時期或不同年份全國或地區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在我國工業統計中,通常用總產值指數除以總產量指數的辦法,匡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品出廠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
工業品出廠價格除包括工業企業售給商業、外貿、物資部門的產品外,還包括售給工業和其他部門的生產資料,以及直接售給居民的生活消費品。據此計算的指數,以分析出廠價格的變動對工業總產值的影響。目前工業總產值是按現價不變價格計算的。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工業總產值的發展速度,即為扣除了出廠價格變動因素的產品物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總產值總指數/工業總產量總指數×100%
PPI 又稱作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產分為三個階段:
一、 完成階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續;
二、 中間階段:商品尚需作進一步的加工;
三、 原始階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
PPI 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 對CPI有一定的影響
PPI 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
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
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
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 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工業品出廠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
由於CPI 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 與PPI 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係,因此CPI 與PPI 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 與CPI 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範圍。在上游產品價格(CPI )持續走高的情況下,企業無法順利把上游成本轉嫁出去,使最終消費品價格(CPI )提高,最終會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