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

工尺,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各個音的總稱,也是樂譜上各個記音符號的總稱。 符號各個時代不同,現在通用的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尺
  • 外文名:seven keys of gongche system
  • 發源時間:唐、宋
  • 種類:七調
簡介,工尺七調,工尺譜,

簡介

工尺
gōngchě
seven keys of gongche system中國傳統音樂中在笛上翻七調的宮調系統。唐、宋以前,俗字譜(燕樂半字譜,或稱古工尺譜)一般用固定唱名法;歌舞伎音樂被戲曲音樂代替以後,近代工尺譜為適應不同角色採用同一唱腔的需要與便利,逐漸改用可動唱名法。由此,應運而生的即工尺七調
工尺工尺
這種民間宮調系統,重宮而不重調。七調只為表明調高(宮音位置)而設,其調式涵義一般只隱藏在“煞聲”(具體曲調的結音)中。

工尺七調

一般根據曲笛孔序所示各調工尺字音位的相互關係定調名,而以“正調”(正宮調)或“小工調”為基礎。這種翻七調的技術,在清代康熙以前即已由來甚久。清方苞《通雅》:“以列七,則尺上乙五六凡工是也。”現將《通雅》所列七調調名,附以近世民間藝人所用七調調名及其相當的調域列表如下(見表1):
表1 笛色工尺七調調域表
方苞所據的明代太常笛或民間流傳的曲笛,筒音音高是a1,開第1孔為b1(用一定技術可吹成降B1),開第2孔為#C2(不難吹成C2),開第3孔為d2,開第4孔為e2(用一定技術可吹成降e2),開第5孔為#f1(可吹成f1),開第6孔為g1(用一定技術可吹成#g1)。
調名推算方法有二:
①以小工調為基礎而以“工”音為要害。首先把曲笛從筒音到第6孔這7個音a1 b1 #C2 d2e2 #f2 g2唱成小工調的六五乙上尺工凡(即第3孔唱上,相當於D唱do,D調)。翻成其他各調時,以他調“工”字所對應的音為命名依據,這音在小工調里是哪個字,這調就稱哪字調。例如某調的“工”(mi)對應於小工調的“六”(a1),這調(a1唱mi)就稱“六字調”。
工尺工尺
②以小正宮調為基礎而以“五”音為要害。首先把曲笛從筒音到第6孔這7個音a1 b1 #C2 d2e2 #f2 g2唱成正宮調的尺工凡六五乙□(即第6孔唱□,相當於G唱do,G調)。翻成其他各調時,以他調“五”字所對應的音為命名依據,這音在正宮調里是哪個字,這調就稱作哪字調。例如某調的“五”(la)對應於正宮調的“六”(d2),這調(d2唱la)就稱為“六字調”。兩種推算方法,結果完全相同。
上列七調,以正宮調(G)、乙字調(A)、尺字調(C)、小工調(D)為最易吹奏的常用四調(四宮)。其餘三調,則視笛上開孔位置的細微差別及吹奏技術、指法技術而異,故一般吹奏者較難把握,所得調高往往不易準確。
戲曲音樂中使用的工尺七調,又稱“笛色”。歷史上,教坊笛部稱笛色;用稱調類,來源於“笛色譜”。清代廢教坊,笛色轉為曲笛各調之義。戲曲音樂所用燕樂二十八調調名,久已喪失原有宮調涵義。按實際套用情況整理各宮調所配笛色,較完備的資料有華連圃《戲曲叢譚》;今據以重新整理,豎行列戲曲所用燕樂調名,橫行列笛色之工尺七調調名,以○表示北曲實際用調、以表2表示南曲實際用調。
明清戲曲音樂的燕樂調名已無宮調含義,代之而起的宮調系統,則是民間的工尺七調。

工尺譜

中國古老的記譜方式工尺譜,雖然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已變成“天書”,但它在崑曲界卻依然一直在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用簡譜記錄的崑曲曲譜問世,年輕一代演員對工尺譜的了解已無法與前輩相比。
用簡譜記錄崑曲曲譜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出版的《振飛曲譜》開始的。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告訴記者,當時用簡譜出版《振飛曲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普及崑曲,之後越來越多用簡譜記錄的崑曲曲譜相繼問世,崑曲院團日常排練用的曲譜也漸漸變為了簡譜;在戲校,崑曲班的學員們不再用工尺譜來學習崑曲,學習工尺譜變成了一門課.粵劇的曲譜也用這種工尺譜。
崑曲界保留古老的工尺譜是一種數百年沿襲下來的“習慣”,還是客觀上有這樣的必要呢?蔡正仁告訴記者,崑曲的劇種有數千種,但翻成簡譜的不過幾百出,學崑曲的人一定要會工尺譜。青年演員沈昳麗告訴記者:“簡譜是在工尺譜的基礎上翻的。翻得好,對演唱沒影響,如翻得不好,差異就很大。因為工尺譜以字為主,音注在每個字下面,所以每個字都能唱得很準確。而簡譜以譜為主,字注在音符下面,有時音符唱出來了,卻容易把唱詞唱破句。如《遊園驚夢》里的一段詞‘莫亂里春情難遣,驀地里懷人幽怨’有幾個字音要拖長,用工尺譜我就唱得很完整,用簡譜就不容易唱完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