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艦種起源 護衛艦是一種
古老 的艦種,早在16世紀時,人們就把一種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初期的護衛艦排水量為240噸~400噸。
第一次工業革命 後,西方各國在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各地獲得了為數眾多的殖民地,為保護自身殖民地的安全,西方各國建造了一批排水量較小,適合在殖民地近海活動,用於警戒、巡邏和保護己方商船的中小型艦隻,這也是護衛艦的前身之一。
三桅武裝帆船:護衛艦的雛形 1904-1905年,
日俄戰爭 中,日本艦艇曾多次闖入旅順口俄國海軍基地,對俄國艦艇進行了多次魚雷、炮火襲擊,並布放水雷,用沉船來堵塞港口,限制俄國艦隊的行動。起初俄艦隊巡邏,警戒港灣的任務由驅逐艦承擔,但基地里的驅逐艦數量本來就少,本身還承擔有進行魚水雷攻擊的任務,而改裝的民用船戰術,技術性能又很差,於是在日俄戰爭後,俄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專用護衛艦。最初的護衛艦排水量小(400-600噸),火力弱,抗風浪性差,航速低,只適合在近海活動,這時期的護衛艦,雖然已經是海軍的戰鬥艦艇,但還是更加類似海上
巡邏艦 。
一戰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
潛艇 肆虐海上,對
協約國 艦艇和商船的威脅極大,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協約國一方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用於反潛和護航。新的護衛艦噸位、火力、續航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裝備中小口徑火炮、魚雷和深水炸彈。當時最大的護衛艦的排水量已達1000噸,航速達16節,具有一定的遠洋作戰的能力。這個時期的護衛艦,基本明確了自己的作戰任務和使命,找到了在海軍中的定位,已經有了現代護衛艦的基本功能。隨著護衛艦發展到,噸位變大了,火力變強了,但唯有任務沒有變,護航和反潛,還是和100多年前一模一樣。
護衛艦為協約國勝利奠定基礎 二戰時期 護衛艦在二戰中的來源可以分為兩條:一是護航驅逐艦(歐洲國家稱為護衛艦Frigate FF,美國稱為護航驅逐艦Destroyer Escort DE),二是用於近海巡邏的護衛艦或
海防 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潛艇故伎重演,採用“
狼群戰術 ”打擊同盟國的
艦船 ,並且飛機也日益成為對艦隊和運輸船隊的嚴重威脅,這就使護衛艦的需要量更大,其擔負的任務也更加多樣化。作為對應策略,根據美英兩國協定,美國向英國提供50艘舊驅逐艦用於應急護航,同時開始建造新的護航驅逐艦,這標誌著現代護衛艦的誕生。
著名的護航驅逐艦有英國的“狩獵者”級、美國的“埃瓦茨”級、“
巴克利 ”級和“拉德羅”級。義大利和日本在戰爭中也建造了一批護航驅逐艦。各參戰國的總建造數量達到2000餘艘。
典型的護航驅逐艦
標準排水量 達1500多噸,航速提高到18—30節,主要裝備76-127mm主炮或
高平 兩用主炮,多門25-40mm
機關炮 用於近程防空,備有數十枚深水炸彈,可以執行防空、反潛、護航等任務。
美國和日本的護航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多次參加艦隊機動作戰和大規模兩棲登入作戰,這個時期典型的護衛艦作戰任務已經和當代相差無幾,有限的防空能力,主要執行護航和反潛以及巡邏任務。
二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護衛艦除為大型艦艇護航外,主要用於近海警戒巡邏或護漁護航,艦上裝備也逐漸現代化。在艦級劃分上,美國和歐洲各國達成一致,將排水量3000噸以下的護衛艦和護航驅逐艦統一用護衛艦代替。
20世紀50年代以來,護衛艦向著大型化、飛彈化、電子化、指揮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現代的護衛艦上還普遍載有載有
反潛直升機 。現代護衛艦與現代驅逐艦的區別有的時候並不十分明顯,只是通常前者在噸位,火力,續航能力,持續性作戰能力上較遜於後者,有一些國家發展的的大型護衛艦在這些方面甚至還強於某些驅逐艦,還有的國家已經開始慢慢淘汰護衛艦,統一用驅逐艦代替,比如歐美和日本。
法國海軍‘葡月’號護衛艦 現代護衛艦已經是一種能夠在遠洋機動作戰的中型艦艇,一般護衛艦的標準排水量可達2500噸~4000噸,航速20節~35節,續航能力2000海里~10000海里,主要裝備57mm-127mm艦炮,反艦/防空/
反潛飛彈 ,魚水雷,還配備有多種類型雷達、聲納和自動化指揮系統、
武器控制系統 。其動力裝置一般採用單獨採用燃氣輪機或者柴油,又或者柴油-燃氣輪機
聯合動力裝置 。
部分護衛艦還裝備1-2架
艦載直升機 ,可以擔負護航、反潛警戒、飛彈中繼制導等任務。部分國家為了滿足
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內護漁護航及巡邏警戒的需求,還發展了一種小型護衛艦,排水量在1000噸左右,武器以火炮和少量反艦飛彈為主;有些擁有較多海外利益的國家還發展了一種具有強大續航力和自持力,專門用於海外領地警備和遠海巡邏的護衛艦,比如法國的葡月級護衛艦。
從大國海軍來看,護衛艦和
驅逐艦 但是仍然有本質區別,護衛艦最普遍的用途是為商船或者大型軍艦護航,而驅逐艦是艦隊的主力,一般不執行此種任務。
美國‘佩里’級護衛艦 現代驅逐艦雖然都是海上作戰的多面手,但依然強調驅逐艦要具有一種突出的特長,因此現代驅逐艦在多用途的同時,往往還在防空、反艦或者反潛的某一方面用途上具有特長,尤其是美俄英法、中國、日本等海軍大國,通常都裝備有專用的防空驅逐艦和反潛驅逐艦(即所謂的“多用途驅逐艦”),防空型驅逐艦一般負責遠海大範圍區域面防空,裝備有大量大型遠程防空飛彈,能夠對抗敵方多批次,多目標的飽和攻擊。
反潛型驅逐艦和防空型類似,只不過主要作戰目標從空中目標變成了敵方潛艇,裝備有尖端的聲納設備和反潛飛彈等對潛武器,具有有限的防空能力,但防空不是其強項。這兩種驅逐艦是世界驅逐艦的主流,特點就是一專多長,大部分反潛驅逐艦(又叫“多用途驅逐艦”)的噸位都在5000噸左右,防空驅逐艦的噸位一般都在7000噸以上,其實很多防空驅逐艦的噸位已經達到或超越萬噸。
日本海自阿武隈級護衛艦 現代護衛艦的主要任務是執行小範圍內的點防空和反潛任務,也就是說在艦隊行動里,護衛艦承接的業務主要是消滅突破驅逐艦防禦的漏網之魚,大型防空驅逐艦一般都裝備有昂貴的大型
相控陣雷達 和高度自動化,電腦化的防空指揮控制系統(典型代表:美國的“宙斯盾”系統),大型防空驅逐艦攜帶的防空飛彈一般都是大型的遠射程艦對空飛彈,長度可達9-11m,射程一般都在100公里以上,射高可以達到20000米以上,速度一般都在2倍音速以上,可同時跟蹤多數量、多批次的目標,並對其中若干個目標同時發動攔截。
中國海軍舊型護衛艦
護衛艦攜帶的
防空飛彈 一般都是較小的近程防空飛彈,長度不超過5m,射程一般都在30km以內,射高不超過10000米,護衛艦限於成本因素,其廉價的火控系統一般只能對1-2個目標進行攔截。反潛驅逐艦和反潛護衛艦的區別和上面的也類似。
護衛艦的防空和反潛能力不像驅逐艦那么突出,絕大部分的護衛艦都同時具有防空能力和反潛能力,但從世界各國一直以來護衛艦的用途來看,護衛艦的主業更偏向於反潛能力,防空只是其副業。
中國海軍056型輕型護衛艦 總而言之,在大國海軍,
驅逐艦 和護衛艦是一種高低搭配的作戰方式,其關係就像美國空軍裝備的
F-15 和
F-16 ,前者是艦隊的主力,承擔主要的防空和反潛任務,後者則作為前者的補充,承擔次要作戰任務。
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畫,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構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飛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在今年5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感測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攜帶攝像機、飛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的概念構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計畫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著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著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著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著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畫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各國情況 美國 佩里級護衛艦
佩里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中一級性能適中的通用性飛彈護衛艦,具有多種戰術用途,可以承擔防空、反潛、護航和打擊水面目標等任務。儘管它的性能不如某些高性能艦艇,但因其價格適中而獲得大批量建造。僅至 1988年,美國就建造了 60艘,其中部分出口。
佩里級護衛艦 該級艦首制艦於 1975年 6月動工興建,1976年 9月下水,&127;1977年12月正式入役。佩里級艦的上層建築比較龐大,上層建築四周只設少數的水密門,形成一個封閉的整體,這樣就能為艦員和設備提供更多的空間,有利於改善居住條件和增強適航性。該級艦的生活設施良好,每名艦員平均享受 19.6平方米的生活空間。 艦上的動力裝置採用全燃動力裝置。這種裝置具有重量輕、體積小、噪音低、操縱性好等特點,而且低速性和可靠性頗佳。佩里級艦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艦上維修方便的需要,便儘量減少艦上維修工作量。對於需要修理的設備採取艦外供應、整機更換、艦外修理等方式,力求使艦上設備組件化。同時,在艦艇布置設計上,儘量使設備易於拆裝和內部移動,並為拆裝和移動這些設備設計了最佳通路,以及在搬運路線上設定架空輕便軌道、滑車等。主推進燃氣輪機可由該艦上層建築上的排氣煙囪卸出,且在40小時內可卸出並更換。
該級艦長 135.6米,寬 13.7米,吃水 4.5米;
標準排水量 2750噸,
滿載排水量 3640噸;動力裝置採用 2台 LM2500燃氣輪機,總功率 4.16萬馬力,最大航速 29節。
佩里級艦上武器配置較齊全,作戰能力較強。艦上設有 l座MK-13/4型標準/魚叉飛彈兩用發射架、l門奧托·梅萊拉76毫米火炮、l座MK-15密集陣近程武器系統、2座三聯裝MX-32魚雷發射管,以及 2架SH-F 反潛直升機。&127;艦上的探測系統性能出眾;尤其是聲納,除有l部SQS-56艦殼聲納外,還有 l部 SQR-19拖曳線列陣聲納。此外,還有指揮控制系統和電子戰系統。
70年代初美海軍開始實行“高低檔艦艇結合”的造艦政策。這一時期陸續建造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核動力巡洋艦、DD963級驅逐艦屬於高檔的艦艇,同時也需要一級能大量迅速建造的、造價較低的護衛艦,用以代替將大批退役的老驅逐艦和老護衛艦,這級艦就是“佩里”(Perry)級(FFG7)飛彈護衛艦,它屬於大量建造的低檔艦艇之一。
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
054A型護衛艦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一代飛彈護衛艦,該級艦的滿載排水量在4000噸左右,也有研究認為滿載可能達到4500噸。該級艦採用了隱身設計理念,船體較之前的護衛艦有了重大突破,採用西方流行的一體化設計,注重簡潔和整體感。該級艦的電子設備布置還是有點蘇式風格,猜測該艦的研製得到了俄國的技術援助。但是在整體造型上,尤其是船體的基本設計上,更加符合西方設計理念。該級艦的建造並未像052B型那樣只建造2艘就停滯了,可見該艦的技術和製造工藝都趨向成熟。因而得以大規模建造,同時也說明了大型驅逐艦的批量建造仍存在技術難點,於此同時護衛艦的更新換代也迫在眉睫,造價低廉,性價比高的054A得以迅速建造。
054a護衛艦 進入21世紀,世界海軍有了重大轉變,主要是由於四代機的服役,使得人們更注重於艦艇的防空要求。歐美日普遍採用將“
宙斯盾 ”系統裝備於大中型驅逐艦,負責進行區域面防空;護衛艦雖然不裝備“宙斯盾”但也採用了中型垂髮
防空飛彈 ,負責近程點防空的搭配方法!而在054A型護衛艦上裝備的HHQ16中程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自然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該級艦上裝備有32單元的防空飛彈。有報導稱,它可能是一種有效射程1.5km-15km,有效射高10米-6000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8M(850米/秒)的飛彈。它擔負艦隊防空系統中的近程防空任務。另有研究認為054A上的HHQ16是中程防空飛彈,但是對於低空飛彈的攔截則比較近。動力裝置採用高速柴油機,最高航速27節。續航力估計在5000海里左右。主要武備有,76mm全自動單裝主炮一門,HHQ16近程防空飛彈32發,730近防炮兩門,4連裝C802/C803反艦飛彈兩座,三連裝533mm反潛魚雷2座,卡28直升機一架。HQ16的作戰系統可以同時攔截4個空中目標,為本艦提供優良的自衛防空能力,一改中國護衛艦防空能力低下的舊面貌。不可否認,054A上並沒有裝備類似於052C那樣的大型相控陣雷達,因而054A的電子系統和作戰指揮系統並不先進,也因此,054A雖然具有垂髮,但是並不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還需和大型驅逐艦高低搭配,方可具備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同時由於艦體本身限制,它的抗風浪性仍有待提升。
毫無疑問054A型護衛艦在我國海軍發展中擁有里程碑的意義,他是新世紀以來我國海軍中型艦艇設計的傑作,使我國護衛艦的更新換代加速,進入隱身時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軍工業的技術和水平。其較強的防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海軍護衛艦在防空能力的短板。但我們也應當看到,054A型護衛艦畢竟屬於中小型護航艦艇,在遠洋持續作戰能力和抗打擊能力上是不能替代驅逐艦執行作戰任務的。護衛艦的基本定位就是用於艦隊和商船隊的護航和反潛,近海的防衛和反擊,它不具備遠程防空攔截能力,對地攻擊和遠程反艦的能力,所以這是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的。
054A型護衛艦對於我國海軍發展有著巨大意義,但是發展遠洋型海軍還是需要發展大型
驅逐艦 ,
巡洋艦 ,
兩棲攻擊艦 甚至是航母。當然我國海軍還沒有處於遠洋海軍的發展道路之中,首先解決的是近海防衛,我們是一個和平國家,不會尋求霸權。相信054A護衛艦的成功研製,其成熟的技術和創新必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其他海軍艦艇的研製和發展,它的成功經驗也必然會在建造大型主力艦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 中國18艘054級和054A級隱身護衛艦已經建成並使用。
054型護衛艦是中國第一型真正形成量產的隱身護衛艦,又稱“江凱”級護衛艦。該艦擁有較強的防空及反艦能力,於2005年首次面世。
巴基斯坦 、
阿爾及利亞 等多國都對其感興趣。
2013年2月22日,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刊登文章《中國護衛艦的過去和未來(Frigates Past And Future From China)》,文章介紹了中國海軍053級、054級護衛艦的主要性能,列舉了巴基斯坦、
孟加拉國 等主要出口客戶,介紹了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 護衛艦的主要性能和出口前景。現將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過去20年,中國成功出口了2500噸級053型護衛艦,現正在為 4000噸級054A級尋找客戶。054A級護衛艦長134.2米(400英尺),最大時速49公里,最大航程14400公里,乘員165名,裝備一門 76毫米艦炮,2部30毫米多管防空炮,8枚C-803
反艦飛彈 ,6枚反潛
魚雷 ,12枚240毫米反潛火箭,72管誘餌火箭,32管VLS防空/反潛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雷達 、感測器和電子系統都是中國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