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漢密爾頓級巡邏艦的第一艘“漢密爾頓”號,於1965年12月18日在
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附近的阿
馮達造船廠(Avondale船廠)下水,1967年3月18日正式服役,母港在
加利福尼亞州的
聖迭戈。
美國海岸警衛隊最初計畫建成32艘同級艦,但在建成12艘後便停止了,最後一艘“米德蓋特”號(WHEC-726)於1972年正式交付使用。這12艘“漢密爾頓”級炮艦均由紐奧良的阿馮達造船廠承建,當時的單艦造價為1600萬到2000萬美元。
使命任務
作為海岸警衛隊中堅力量的“漢密爾頓”級巡邏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還直接參與作戰行動。按照從日常到戰時情況的不同,“漢密爾頓”級巡邏艦的使命任務多種多樣,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執行遠程海上搜救、海洋研究等。在這些任務中,“漢密爾頓”級巡邏艦除直接參與具體行動外,還為其它艦艇和飛機提供導航和氣象情報等服務。行動期間,它們通常在10個被稱為“海洋觀測站”的1×10英里的海域內巡邏,以提供即時信息,保障海上人員和財產的安全。該級巡邏艦上裝備的先進通信設備使其成為能夠協調艦艇和飛機實施搜救、對自然災害和環境事故做出快速反應的浮動指揮中心。另外,“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可以拖帶10000噸的船隻以8節的速度航行。
第二個主要任務是執行海洋法,也叫執行海事法職能,包括保護漁業等海洋資源,阻止毒品從南美流入
美國,打擊非法移民,以及檢查進出美國的船舶是否遵守安全法規等。海岸警衛隊可以執行所有美國的法律,因此具有較為廣泛的權力。美國政府於1977年正式宣布200海里
專屬經濟區以應對海洋資源日益枯竭的狀況,這使得海岸警衛隊的巡邏區域迅速增大,特別是海洋資源豐富的
北太平洋、
白令海及美國漫長的西部海岸線。從那時候起,海岸警衛隊的“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就航行在
阿拉斯加和白令海、東
太平洋一直到
南美洲的廣闊海域。
第三個主要任務是保持軍事存在、武裝戒備,乃至直接參與作戰行動。與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海岸警衛隊不同,美國海岸警衛隊是其五大軍種之一,其作戰實力強,軍事存在、武裝戒備和作戰是其基本任務。早在
越南戰爭期間,隸屬海岸警衛隊第3中隊的“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就擔負著支援“市場時間行動”的任務,其主要任務是把越南沿岸數百艘小型船隻進行分類,以便搜尋向越南南方運送武器的船隻。
改進升級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1992年結束,美國海岸警衛隊屬下的全部12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在“艦隊現代化”項目之下,在
西雅圖的
托德造船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每艦花費5500萬美元。
2004年中期,由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合資組建的綜合海岸警衛系統公司完成了兩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的再次改造,改裝後具備了與
美國國防部進行保密和非保密網路通信的能力,岸基部門和海上炮艦之間可進行實時聯繫,達到提高任務成功率的目的。
在2005年,綜合海岸警衛系統公司還對另外兩艘同級艦進行類似改造。新的技術裝備也使得“漢密爾頓”級巡防艦可以在行動中與美國海軍“無縫對接”。
技術特點
動力系統
強大的艦艇動力系統是“漢密爾頓”級巡邏艦的一大特點,該級巡邏艦採用了兩台功率達13000千瓦的
燃氣輪機,最高時速可達28節(52公里/小時)。此外,還有兩台2600千瓦的柴油發動機,可以在不補充燃料的情況下,以經濟航速(17節)持續航行14400海里。“漢密爾頓”級炮艦還安裝一部
通用電氣公司提供的艦艏推進器,功率350馬力,便於機動和近距離航行。“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在艦體後部設有飛機甲板和機庫,可以起降海岸警衛隊或
美國海軍的直升機,這也擴大了艦艇的監控範圍和目標鎖定的距離。隨著服役時間的推移,“漢密爾頓”級巡邏艦還進行過幾次升級改進。
主動力系統為柴燃
聯合動力裝置,使用2台費爾班克斯·摩斯公司的12氣缸O-P雙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單台功率3500軸馬力)、2台普惠公司的FA-4A
燃氣渦輪發動機(單台功率l8000軸馬力)和2部直徑為3.96米的可調螺距螺旋槳。
其中柴油發動機用於經濟巡航,使用一台柴油機時的航速可達12節,使用2台時達到17節,以延長其在海上執法巡邏的時間,續航力高達14000海里/12節;燃氣渦輪發動機則用於高速航行,使用一台燃氣渦輪發動機時的航速為22節,2台同時工作時的航速達29節,從而使該級炮艦可對海上搜救命令或執法行動命令做出快速反應。
此外,“漢密爾頓”級巡邏艦還安裝一部通用電氣公司提供的艦艏推進器,功率350馬力,便於機動和近距離航行。如果只使用艦艏推進器,艦隻的航速為5節。艦載設備所需的電力由2台功率為550千瓦、400安培的柴油發電機提供,另外還備有一台功率為500千瓦、400安培的緊急
燃氣渦輪發電機,以便在應急時使用。
武器系統
“漢密爾頓”級巡邏艦上沒有攜帶
反艦飛彈及
防空飛彈等武器,而是以火炮為主要的攻擊和防禦武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其火力就很弱。
該級巡邏艦上配備有美國海軍使用的先進中、小口徑火炮及指揮、火控系統,只要不像海軍艦艇那樣在海戰中衝鋒陷陣,艦上的武器系統已足夠用了。
艦首甲板上安裝1至2座
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由MK92火控系統提供控制,主要用於防空作戰,也可用於對海攻擊,每分鐘射速80發。艦尾安裝一座MK15“
密集陣”20毫米近防火炮系統,用於近程對空防禦,可攔截來襲飛機和反艦飛彈等目標,每分鐘射速高達3500發。
另外,艦上備有2挺12.7毫米機槍和安裝在左右兩舷的靠後部位的2座(左右舷各一座)MK38型25毫米火炮,共同完成對近距離目標的反擊防守任務。同級3號艦“梅倫”號(WHEC-717)曾一度安裝了
“魚叉”反艦飛彈,這是“漢密爾頓”級巡邏艦中唯一部署反艦飛彈的艦隻,但後來由於經費緊張,美國海岸警衛隊拆除了該艦上的“魚叉”反艦飛彈系統。
電子設備
艦載電子設備包括一部AN/SPS-40E對空搜尋雷達、一部AN/SPS-73對海搜尋雷達、AN/WLS-lH電子支援設備、MK92火控系統以及MF、HF、VHF、UHF通信系統。指揮和控制系統使用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同類先進系統,共有10台顯示器,可顯示來自艦上各種感測器的數據信息,以便對目標進行監控、定位及跟蹤等,同時完成本艦的機動以避免碰撞、確定搜救方式等任務。
艦載對抗裝置為一座12聯裝MK36“超高速布撤箔條誘餌系統”。它既可與艦載計算機、火控系統和其他感測器連線,實施全自動發射,也可由干擾機控制實施干擾,能發射箔條彈或紅外彈,一枚箔條彈的雷達反射面積就可以掩護整艘艦隻,一枚紅外彈的紅外輻射強度足以模擬一艘大型艦船的紅外輻射,因此該系統具有很強的對雷達和反艦飛彈實施干擾的能力。
艦載機
“漢密爾頓”級炮艦的艦尾設有大型直升機甲板(平台),配有一個由加拿大安達略省英達爾技術公司研製的伸縮式機庫,可搭載一架海岸警衛隊的HH-65型“海豚”直升機或美國海軍的SH-2F型直升機。當直升機起飛或降落時,機庫外殼整體向前收縮進上層建築之內,露出直升機起降平台;當直升機在起降平台停穩並不再起飛活動後,機庫外殼伸出構成機庫,以保護直升機免受海上惡劣環境的侵蝕或進行維護保養等。艦載直升機既可增強“漢密爾頓”炮艦的作戰能力,還可用於垂直補給向炮艦提供後勤支援。
其他裝備
艦上還攜帶一艘“颶風”640I/O型硬式充氣艇和一艘自排水艇,前者使用沃爾沃·奔塔發動機,最大航速30節;後者使用通用·摩托353型柴油機,最大航速12節。
性能數據
參考數據 |
---|
艦長 | 378英尺(115米) |
---|
艦寬 | 43英尺(13米) |
---|
吃水 | 15英尺(4.6米) |
---|
排水量 | 3250噸 |
---|
航速 | 29節 |
---|
最大航程 | 14000海里 |
---|
自持力 | 45天 |
---|
人員 | 167人 |
---|
推進系統 |
---|
CODOG系統 | 2×費爾班克斯莫爾斯 38TD8-1/8-12 ,7000馬力 2× 普拉特&Whittney FT4A-6 燃氣渦輪機,36,000馬力 |
---|
服役事件
美國分別於2011年與2013年,將從海岸巡防隊退役的兩艘漢彌爾頓級巡邏艦交給了菲律賓海軍。這兩艘巡邏艦,分別被命名為皮拉爾號(BRP Gregorio Del Pilar)與艾卡拉茲號(BRP Ramon Alcaraz),並已經為菲律賓海軍派往南海執行巡邏任務。
2011年9月3日,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結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當天菲律賓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奧班將軍就表示菲律賓海軍明年將從美國購買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部署在南海,以提升菲律賓海軍在爭議海域的巡邏力度。
2012年4月11日,菲律賓最大軍艦在南海
黃岩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數艘海監船發生對峙。該艘軍艦據推測為菲海軍從美國購買的二手“漢密爾頓”級巡邏艦。
2015年1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馬尼拉,並宣布向菲律賓移交第三艘漢彌爾頓級巡邏艦。
2016年7月25日,美國海岸巡防隊宣布第三艘漢彌爾頓級的移交典禮在加州的阿拉米達基地舉行。這艘原名為布特維爾號(USCGC Boutwell)的巡邏艦,已經在海岸巡防隊服務了50年,並且在2016年3月16日於聖地牙哥除役。在由菲律賓海軍接手後,布特維爾號將改名為波尼法西奧號(Andres Bonifa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