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文廟和武廟

州城文廟和武廟

位於雲南省賓川州城的文廟武廟,建於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慶、光緒年間曾多次修復和添建,在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州城古鎮,形成了一個氣勢恢宏的建築群,充分表現出了這裡豐厚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州城文廟和武廟
  • 別名:無
  • 所屬地區:雲南省賓川州城
  • 時間:明弘治七年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文廟坐東向西,供奉的是孔子等古代的學者先賢。文廟面對筆架山,為一進四院,由照壁、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後宮(又稱崇聖祠)及南北兩院、名宦鄉祠等建築呈梯形建造構成。整座建築風格纖細秀雅,匠心獨運,或危樓高閣,棲鳳盤龍;或草木葳蕤,煙聚蔓纏;或小井石欄、曲徑通幽。房檐斗拱和額枋樑柱上,裝飾著的青藍點金和各種貼金彩畫,亦清晰可辨,不難想像昔日所擁有的鮮麗色彩和雄偉壯麗。各院之間又以特色各異的磚砌石洞相通,曲折迂迴,層層別有洞天。置身於文廟的每個角落,都會油然而生尋古探幽之情。
雖部分建築由於年久失修或人為因素而遭到破壞,但現存的照壁、欞星門、鄉賢祠、中堂、大殿等大部分建築仍保存完好,完全可以看出整座建築群的巍巍雄渾、瘦削娟秀、嵌空玲瓏、盤旋曲折。在文廟裡,欞星門和照壁之間有一塊方圓的平地,就是當年的泮池。據史書記載,明清時生員考取秀才,由老師領著繞池一周,名為“游泮”,是為儀式,亦顯榮耀。可見文廟推崇的是獲取知識和文化。
與文廟相對而建的是武廟,供奉的是我國歷史上象徵忠義愛國的關羽和岳飛。這裡是許多當年尚武報國的年輕人十分喜歡朝拜的地方,在這裡可以說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英雄主義教育。

地理位置

賓川州城的武廟坐北向南,面對賓川的少祖山———帽山,與文廟構成“丁”字型,為一進三院,由大門、照壁、山門、中堂、大殿等建築呈梯級建造構成。建築風格大開大合,粗獷雄渾,頗顯雄武之勢。
占地20000平方米的文廟、武廟,整體格局完整,規模宏大,建築藝術精湛,友人說是目前大理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武廟照壁長40米,高13米,寬1.6米,堪稱全國之最。文廟、武廟相連建造在全國古建築中也是鮮有的,目前正在向國家文物局申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千年古鎮———州城,撫摸著文廟武廟的陳磚舊瓦、雕樑畫棟,我腦海里不禁呈現出一幅當年在這塊土地上,這座建築群中學子誦讀、練武學藝的情景。州城歷史悠久,秦漢時代,這裡已有中原文化傳播。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州城為賓川州,後一直作為賓川縣城,直到1956年,縣城遷往牛井,州城才改為鄉鎮。此前期間,州城一直是賓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人文景觀

正因為有了文廟武廟的薰陶和教化,才使州城這座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先後湧現出的一大批能人志士,他們或著書立說,或投身革命,或鐘情教育,或致力創造發明,振興地方經濟,在過去和今天都不斷書寫著為國家、為民族奮鬥的歷史,創建著新的業績。
據了解,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大力保護開發利用賓川州城的文廟武廟,以此在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大力培養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文廟武廟保護開發利用工程建成後,將成為賓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旅遊景區,對擴大大理乃至雲南對外影響力,都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05月25日,州城文廟和武廟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