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鹽古道是2016年自貢市圖書館大型文化專題片。
《川鹽古道》的拍攝分為十集,每集30分鐘,總長度30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鹽古道
- 集數:10 集
- 每集時長:30 分鐘
川鹽古道是2016年自貢市圖書館大型文化專題片。
《川鹽古道》的拍攝分為十集,每集30分鐘,總長度300分鐘。
“川鹽古道”特指源於四川的運鹽古道。被國內外學者稱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茶馬古道”、“金牛古道”等齊名,也是自貢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川鹽古道”又稱“巴鹽古道”,開始於重慶和四川東南部,大致可分為...
有川鹽第一灘貢井艾葉灘,有600百年古剎天池寺,有蜚聲中外的城中瀑布奇觀貢井平橋瀑布,還有千年古鎮仙市等。其中比較著名的人文景觀有,自流井至榮縣古鹽道上的吳玉章故居,自流井至宜賓古鹽道上的盧德銘故居、李仲權故居,自流井至內江古...
川鹽古道文化,是自貢市的文化,近2000年的井鹽開採歷史,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井鹽文化;同時,人們通過肩挑、背扛、騾馬駝,以及利用釜溪河船運水道匯入長江、闖灘過峽,將晶瑩的食鹽遠銷至省內外廣大地區,從而形成川渝、川滇、川黔、川湘、川...
川鹽古道是2016年自貢市圖書館大型文化專題片。《川鹽古道》的拍攝分為十集,每集30分鐘,總長度300分鐘。拍攝背景 “川鹽古道”是一條源於四川,對鄂、渝、湘、黔交匯地區產生巨大影響力的貫穿整箇中國腹地的運鹽古道。古道因鹽而興,...
《川鹽古道》是2008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逵。內容簡介 《川鹽古道》從“文化線路”視角審視“川鹽古道”,研究了該區域聚落與建築在多元文化影響下的產生、發展和嬗變過程。書中深入研究了“川鹽古道”的形成歷史及...
《川鹽古道與社會整合、國家統制的關係研究》是202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川鹽古道與社會整合、國家統制的關係研究》以清代至民國時期的鹽業檔案、遊記文獻等資料為基礎,以川鹽古道作為研究對象,還原當時四川各大鹽場的分布...
《歷史塵埃下的川鹽古道》是東方出版中心201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逵。內容簡介 該書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川鹽古道上的鹽場、鹽業會館、傳統民居,以及古道沿線上的古鎮、村落。這些古鎮村落及其鹽業建築的選址、分布和布局都極具特色,...
2018年參選古道名單 箬嶺古道 吳越古道 琅琊古道 天字古道 上青古道 渚山古道 徽杭古道 金華山古道 蕭關古道 鷂子尖古道 川鹽古道 瓜州古道 阿乾古道 關山古道 陽壺古道 雲台古道 唐蕃古道 秦皇古道 劍門蜀道 陰平古道 瑞麗古道 銀...
鹽茶古道縱貫川黔兩省跨漁塘河過清池到黔西。清水塘由驛站演化為集鎮,是漁塘河創生了清池鎮。據說當年張廣泗閱邊時在漁塘河的“活魚塘”處一塊突兀的石柱上題刻“雷吼濤聲”四個大字,現在可見,川鹽入黔清池集鎮形成,漁塘河兩州府...
艾葉鎮是川鹽東運水路第一鎮,也是巴鹽西運的陸路啟運地,為富榮西場端井鹽生產第一重鎮。自貢是川鹽古道的起點,位於貢井區的艾葉古鎮是“鹽運古道第一灘”。2016年,艾葉古鎮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歷史沿革 史載艾葉鎮北宋時期即...
隘門關是一個古老的交通要道、川鹽古道及關口。位於重慶市酉陽縣銅西村二組的隘門關,在舊時是一個很熱鬧地方。酉陽趕集地方的其中的一個。隘門關始建於土司時期,後來因年代久遠,全部坍塌。鹹豐五年(1846年),知州凌樹棠因考慮到...
川鹽古道、古驛站、一覽三省樓(三聖宮)、土目莊園、古民居、古墓、石刻等遺蹟、遺址尚在。在豐厚的歷史文化中,最優美、最有意義、最具開發價值的是“紅色文化”中共畢節市七星關區委、七星關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雞鳴三省景區的建設,...
主要著作有:《“湖廣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會館研究》(專著)、《川鹽古道——文化線路視野中的聚落與建築》(專著)、《西南民居》(合著)。主持、參與多項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的建築、規劃設計多次獲得省部級獎項。 [1]...
自貢古鹽道 《自貢古鹽道》是程龍剛、鄧軍編著的圖書。自貢境內的鹽運路線和井鹽運輸遺產進行了梳理。內容包括:鹽道形成、陸路鹽道、水路鹽道、鹽運碑刻、傳統聚落、傳統建築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在觀音岩的懸崖陡壁半腰間,鑲嵌著一條逼仄險要的川鹽古道,那就是1935年2月5日,中央紅軍從四川水潦,經三岔河渡口渡河來到雞鳴三省小莊子,召開政治局常委分工會議的唯一道路。陳雲、伍修權曾經在相關文獻資料中提及此路:“我們進入...
”在觀音岩的懸崖陡壁間,鑲嵌著一條逼仄險要的川鹽古道,那就是1935年2月5日,中央紅軍從四川水潦,經三岔河渡口來到雞鳴三省小莊子召開政治局常委分工會議的唯一道路。現題有“雞鳴三省”四個大字的紀念碑,是1996年2月中共畢節地委...
3、鄂西南川鹽古道、文物與文化產業開發研究 “川鹽古道”是近年來發現並確定的一條四川至湖北的古鹽道,從巴國(先秦)至民國時期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鄂西南地區的生活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並且由於橫跨川、鄂、湘、黔等數個文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