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唐松草

川鄂唐松草

川鄂唐松草(學名:Thalictrum osmundifolium),為毛茛目毛茛科唐松草屬下的一個種。植株除小葉柄有疏柔毛外,其他部分無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短柄,為三至四回近羽狀複葉。6月開花。生海拔1400~1600m間山地的灌叢中或溪邊。分布於四川、湖北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種子繁殖,根繁殖,建園,田間管理,採收,

形態特徵

川鄂唐松草
植株除小葉柄有疏柔毛外,其他部分無毛。高80~100cm,有細縱槽,上部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短柄,為三至四回近羽狀複葉;葉片長15~26cm;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卵形、寬卵形、菱形或楔狀倒卵形,長1.5~3cm,寬1~1.7(~2.3)cm,頂端有短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三淺裂,裂片全緣或有少數牙齒,兩面脈平或近平,脈網不明顯,側生小葉較小,斜,有時不分裂;葉柄長8~2.3cm,托葉半圓形。
圓錐花序長達29cm;花梗細,長0.8~2.5cm;萼片4(~5),橢圓狀卵形,長3~5mm,寬約2mm,脫落;雄蕊長約6mm,花葯狹長圓形,長2~2.5mm,有短尖頭,花絲比花葯窄,狹線形;心皮12~14,無柄,花柱短,柱頭橢圓形,側生。
瘦果稍兩側扁,斜狹倒卵形,有時鐮狀彎曲,長達7mm,有8條明顯縱肋,基部突變狹成短柄。6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400-1600米間山地的灌叢中或溪邊。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物種,分布在四川(寶興、城口)、湖北西部。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

8月下旬至9月中旬,從植株上採摘充分成熟的種子,因種子成熟後及容易掉落,所以應及時採摘。將種子連同枝葉放入涼爽通風處曬晾後,輕輕敲打,將種子去雜,乾燥貯藏。唐松草喜肥沃土地,忌低洼積水。翻土15~20cm深,撒施肥料,做寬1.2m高、10~15cm長、10~20m的南北向床,拍實床緣。4月中旬到5月初均可播種,順床向或橫床向每隔25cm開1條5cm寬、2cm深的溝。將乾種子拌3~5倍細沙及少量的多菌靈防毒劑,撒入溝內,覆蓋土0.5~0.8cm厚。播種量為1kg/畝,或每10m用種量15g.播種後床表覆蓋透光度為40%的草簾,向簾上撒殺蟲劑,噴水使床面土粒浸濕15cm深。7~10天后再噴1次水。幼苗2cm高時,在陰天或者晴天傍晚揭簾,以後的生長季也應及時噴水,確保床面不乾。生長季床面出現雜草需及時拔、鏟。7月下旬左右,如果幼苗發黃應向床面追施尿素,發現食葉及咬根害蟲應及時滅殺。

根繁殖

4月上旬將零散生長在山上的植株挖出,如果根莖大可分成幾株,修去過長的根系,按10cm×10cm的株行距離栽植於苗床上,備下年移植使用。

建園

選擇腐殖質多的坡地、平地、山下建園。均勻撒施農家肥料,每畝用量約在2~3kg。坡地應順山修床,高度在5cm左右,整地時間可以在4月初或者9月到10月進行。4月上旬或者10月下旬可進行移栽。在床上開深度5cm的溝,溝距20cm,在溝內按15cm株距栽苗。每處栽苗2株,回土踩實,頂芽微露。

田間管理

植苗後必須澆足水,浸濕土層20cm深。每年採收後的5月末,床表追施尿素,每畝施用40kg。採收前的4月中下旬如果遇冬旱或者春旱,應澆足1次水。

採收

定植後第二年即可採收莖葉,但是產量較少。第三年以後,地上產量迅速增加。5月中旬左右當莖葉長到20cm左右的時候,根部留5cm,莖稈綁成小把及時銷售。第一次採收後20天左右,發出第二茬莖葉,只能採摘1/2數量的莖葉,過度採摘影響當年採摘和下一年產量。人工栽植唐松草,一般情況下,第一年和第二年產量稍低,第三年第四年產量較高,其效益是較為可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