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街龍

川街龍

川街龍是蜥臀目、蜥腳型亞目、蜥腳類、真蜥腳類下的植食性恐龍。主要分布與侏羅紀中期的中國雲南省祿豐縣老長箐村,於2000年被發現,因在川街地區被發現而得名。川街龍是一種大型恐龍,據挖掘出來的川街龍股骨化石與肱骨化石來看,古生物學家推測它們的身長在24米以上。它們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較大恐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街龍
  • 拉丁學名:chuanjiesau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爬行動物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蜥腳亞目
  • :川街龍
  • :阿納川街龍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省祿豐縣老長箐村
簡介,基本信息,物種學史,

簡介

含義( meaning)→ 來自川街地區的恐龍
發現時間:2009年;
模式種( type species)→ c. anaensis 阿納川街龍;
時代( period)→ 侏羅紀中期;
分布( found in)→ 中國雲南省祿豐縣老長箐村;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27米;
發現者( discoverer)→ fang,pang,lu,zhang,pan,wang,li & cheng,2000。

基本信息

叢林之中,一隻食肉恐龍在川街龍們的周圍蠢蠢欲動。川街龍們由於正在尋找新鮮的樹葉而放鬆了警惕,但是礙於川街龍巨大的身形,食肉龍並不敢隻身向前,只能在觀望一陣後離去。滄海桑田,日月變遷,曾經令食肉龍都望而生畏的川街龍,如今只有留在中國雲南省的十餘具珍貴的化石。
街龍屬蜥督目、蜥腳類下的植食性恐龍,主要分布於侏羅紀中期的中國雲南省祿豐縣老長等村,於2000年被發現,因在川街地區被發現而得名。
川街龍是一種大型恐龍,據挖掘出來的川街龍股骨化石與肱骨化石來看,古生物學家推測它們的身長在24米以上,這真是不折不扣的龐然大物了。它們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較大恐龍之一。

物種學史

一號化石點:
一號化石點保護房位於老長箐村村後的山坡約300米處,為一長方型的混凝土磚房,長20米,寬15米,三面牆壁全封閉。只剩下正面約5米寬的金屬捲簾門,引人遐思。開啟捲簾門,西向縱臥著8具較為完整的川街龍化石,其中一條川街龍的股骨化石長1.3米,肱骨長1.2米,其粗處直徑近30厘米;體型最大的一條川街龍,其一根肋骨長度超過2米。專家估計,這條恐龍生前體長在24米以上,是中國迄今發現的較大恐龍之一。而8條恐龍化石所占面積僅220平方米。
美國恐龍研究專家肯斯·瑞格比教授說:在如此小的範圍內發現如此多的化石,無可辯駁地證實了祿豐川街是世界上已知恐龍化石最集中、最豐富、研究價值最高的地方。特別是在同一地點發現早侏羅、中侏羅兩個時段的恐龍化石群,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8具恐龍化石散臥在100多平方米傾斜的泥岩層上,除此之外,還有5個共生的蛇頸龜化石。也許你會感到奇怪,恐龍怎么會和烏龜呆在一起?董枝明教授解釋了這個疑問:這片土地以前是潮濕的沼澤和小山包,上游的恐龍死亡之後,隨著偶發的山洪沖積到下游,和蛇頸龜的殘骸摻雜在一起,被泥沙掩蓋,深埋於地宮,直到21世紀初才重見天日。
二號化石點:
二號化石點位於老長箐村村後的小道上,其實只是深深的一個挖掘坑,長時積水,裡面了埋藏著一具大型川街龍,祿豐博物館新近陳列的化石都來自此地。作為晚輩的川街龍,比大窪龍更加高大,學者們用了個相近化石產地的恐龍頸骨進行比較,發現了這一事實:大窪龍為9塊,武定龍為13塊,川街龍達到19塊,它的體長已超過27米,與四川自貢的馬門溪龍相近。
2003年,在董枝明教授的主持下,雲南省撥下經費把此恐龍山部份化石層上方的圍岩清除掉,也因著2004年要的日本中國恐龍展,二號化石坑又開始發掘了,每一天都有令人興奮的大塊恐龍骨骼畫是出土,原本那隻估計27米的阿納川街龍,以前只取出了一塊肩胛骨和腰帶,如今,一隻爪子出土了,大腿骨也露出來了,二米多的肋骨,也可看到兩根,它的真實面貌,就在鐵錘鑿子敲打聲中,猶抱琵琶半遮面逐漸顯露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