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茶馬古道》是鄭百重創作的一幅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藏茶馬古道
- 作者:鄭百重
- 創作年代:2007年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川藏茶馬古道》是鄭百重創作的一幅繪畫作品。
茶馬古道是唐宋以來漢、藏及其他少數民族間商貿往來重要商道,它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以馬幫為主要運輸方式,是我國西南地區獨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線性遺產。四川省主要包括川藏南線、川藏北線、川滇線、川黔線。其中,川黔線自成都出發,經...
川藏茶馬古道始於唐代,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繫必不可少的橋樑和紐帶。滇...
茶馬古道廣場是位於雅安的一處廣場。歷史背景 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川、滇、藏地區的一條交通要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它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雅安,既是茶馬古道川藏...
《川藏·茶馬古道》是舞劇作品,來自四川省歌舞劇院。劇情簡介 古道背夫的粗布衣衫,艱險重重的千年茶道,他們的身影出沒於崇山峻岭之間,用生命譜就一段茶道史詩。獲獎記錄 2020年8月14日,入圍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終評...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 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
四川民族學院地處康巴藏區腹地,擁有進行有關研究的便利條件,也有部分教學科研工作者長期堅持有關研究,並取得了若干成果,川藏茶馬古道研究中心的設立,有利於更好地開展系統的科研工作,更好地保護與開發川藏茶馬古道沿線的物質和非物質...
《川藏茶馬古道》是鄭百重創作的一幅繪畫作品。作品簡介 題識:川藏茶馬古道。東起四川雅安,經由甘孜、昌都、林芝等地到達拉薩,茶馬古道是歷史上中原和少數民族進行茶馬互市所形成的商路,由於歷史悠久,在政治軍事各方面產生了重要作用...
這些積累如山的茶包,正是靠無數背夫用人力背到康定,人力背茶成為川藏茶馬古道上獨特的風景。重走歷史路 今天走川藏線,在雅安通往康定的318國道上,有一座月亮灣大橋,這裡匯合了3條不同時代的道路:以前的茶馬古道,背茶包子的走的...
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民族舞劇《茶馬古道》於2020年1月10日在四川大劇院首演。作為四川省歌舞劇院2020年的開年大戲,這部戲關注的目光投向川藏茶馬古道這條沒有“馬”的艱辛茶道,向觀眾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在這條古道上發生...
背景(人文、歷史、環境):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民間稱為蹚古道,川藏線是其一部分)、滇藏等三條主要路線,連線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
本書是一部參考各類歷史文獻,立足田野調查資料,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全面介紹、分析、總結茶馬古道川藏“西”線——都江堰至汶川段線型文化遺存現狀的科普類、史料類圖書。全書共分為調查綜述、凡例、保存現狀圖、調查成果、工作掠影、工作...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千年茶馬古道》是一本圖書 內容簡介 《千年茶馬古道》介紹了在中國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有這樣一條崎嶇艱險的通道,它承載著雲南、四川、西藏的交流溝通,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道——“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起...
第一節 茶馬古道的淵源 第二節 茶馬古道產生的歷史條件 第三節 茶馬古道產生的現實條件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茶葉千年人西藏 第一節 漢藏的茶飲與茶馬互市 第二節 普洱茶與滇藏茶馬古道 第三節 川茶與川藏茶馬古道 第四節 ...
茶馬古道 有著“川邊第一重鎮”以及“西陲首府”之稱的化林坪,是曾經榮極一時的川藏“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古道上存留至 今的漫漶碑文,當年腳夫們行路時戳下的拐子窩,無不向你訴說著古老化林的前塵往事。秘境勝覽——川西...
而生在天全至二郎山隧道之間的甘溪坡、碉門、水獺坪、新溝一帶,被川藏公路所截斷的古道仍一段段殘留在山間,古道上的一個個驛站(村寨)仍保留著古樸的面貌,我們仍可以發現一個個兩寸多深的小石窩。這些茶馬古道上背夫留下的拐子...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家開始致力於茶馬古道的認定,木霽弘、陳保亞等專家學者對滇藏、川藏古代馬幫行走路線進行了學術考察,在一路探察後,提出了茶馬古道這一概念,在隨後的學術研究、推介中得到了普遍認可,茶馬古道被確認。主要...
茶馬古道 磨西鎮在周秦時期是羌族白狼樓薄居住的地方,漢武帝時隸屬管都縣。位於海螺溝溝口的磨西鎮是多元文化交融和各族民眾和睦相處的地方,自古就是川藏茶馬古道的重鎮。1706年瀘定橋建成前,茶馬古道主要經磨西鎮翻雅家埂到達康定...
從遙遠的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由於洱海澤國的水阻,瀾滄江、怒江高山峽谷的險惡,這裡一度成為北進川藏、南入中原以及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各國友好往來的貿易集散地。趕馬的漢子從西藏運來皮毛和藥材,在這裡交換成藏區緊缺物品食鹽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