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範圍,格局,一軸,兩帶,雙核,三區,
範圍
川渝城市群是以成都、重慶兩市為中心,包括四川的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雅安市、資陽市等14個地級市和渝西等縣市。從城市等級體系來看,除了成都和重慶為特大城市以外,自貢、綿陽、南充、瀘州為大城市,雅安為小城市,其他城市為中等城市。
格局
一軸
打造成渝發展主軸。
依託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積極推進四川天府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建設,加快推動核心城市功能沿軸帶疏解,輻射帶動資陽、遂寧、內江、永川、大足、榮昌、潼南、銅梁、璧山等沿線城市加快發展,打造支撐成渝城市群發展的“脊樑”。加快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沿線交通樞紐建設,構築發達的基礎設施複合廊道。加強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引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支持沿線中心城市拓展發展空間,提高人口經濟集聚能力。
兩帶
最佳化成德綿樂城市帶。
依託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寶成—成昆鐵路和成綿、成樂、成雅高速公路等構成的綜合運輸通道,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綿陽、德陽、樂山、眉山等城市的節點支撐作用,帶動沿線城鎮協同發展,提升人口綜合承載能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鎮集聚帶。依託沿線產業基礎,發揮天府新區、成都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綿陽國家科技城的平台優勢,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務、商貿物流等產業,打造創新驅動的特色產業集聚帶。
培育沿江城市帶。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鐵路,充分發揮重慶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瀘州、宜賓、江津、長壽、涪陵、豐都、忠縣、萬州等節點城市發展,培育形成沿江生態型城市帶。發揮沿江區位和港口優勢,有序推進岸線開發和港口建設,增強瀘州、宜賓、涪陵、長壽、萬州等產業園區支撐作用,建設臨港產業、特色產業和現代物流基地。規範開發秩序,嚴守生態紅線,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強化沿江生態保護和修復,統籌流域環境綜合治理。
雙核
成都都市圈,提升成都核心功能。
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天府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完善對外開放平台,提升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層次。強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發揮自然因素在城市風貌特色塑造中的基礎作用,提升城市形象。充分發揮成都的核心帶動功能,加快與德陽、資陽、眉山等周邊城市的同城化進程,共同打造帶動四川、輻射西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重慶都市圈,提升重慶核心功能。
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加快兩江新區建設,全面增強集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強化城市規劃約束性作用,根據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築物高度,提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以主城區為核心,以城市發展新區為腹地、聯動沿江城市帶和四川毗鄰城市發展,構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大都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