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三。主治胃寒蟲動,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虛而蟲動。
基本介紹
- 名稱:川楝丸
- 出處:《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三
- 組成:乾漆、雄黃、巴豆霜
- 主治:胃寒蟲動,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虛而蟲動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乾漆(炒碎,煙出盡)三分,雄黃(研,水飛)一分,巴豆霜一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七丸,量大小加減,取東引石榴根煎湯送下;痛甚者,煮苦楝根湯或煎蕪美湯送下。
主治
胃寒蟲動,心腹疼痛,及上中下焦因虛而蟲動。
附方
名稱:川楝丸
組成:川楝子、木香、檳榔、三棱、蓬裁茂(炮)、青皮、陳皮(均去白)、蕪花(米醋浸炒)各五錢,辣桂、牽牛子各五錢,巴豆(不取油)一錢
用法:每服三丸,空腹時生薑湯送下
主治:小兒頹疝
出處:《六科準繩》方
名稱:川楝丸
組成:川槐子、苗香各60克,附子30克
用法:上3味,用酒300毫升,煮盡為度,焙,曬乾,炒,研末。每藥末30克,用延胡15克,全蠍18個,丁香18粒,別為末,與前末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溫酒送下;痛甚者,當歸煎湯送下
主治:奔豚小腹疼痛
出處:《醫級》
重要文獻摘要
《丹溪心法附余》:“川楝丸,錢氏方,治上中二焦虛,或冒寒蟲動作痛。乾漆(炒碎,煙出盡)三分,雄黃(研,水飛)一分,巴豆霜一錢。上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看兒大小與服。取東向石榴根煎湯下。痛者煎有子苦楝根湯下,或蕪黃湯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