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北海相碳酸鹽岩油氣資源評價及勘探技術方法研究》是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第二物探隊、井下作業大隊、成都地質學院為主要完成單位,曾學恩、曹金聲、余根梅、彭大鈞、劉德威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東北海相碳酸鹽岩油氣資源評價及勘探技術方法研究
- 類別:科研項目
- 主要完成單位: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第二物探隊、井下作業大隊、成都地質學院
- 完成人:曾學恩、曹金聲、余根梅、彭大鈞、劉德威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 19910011 | ||
項目名稱 | 川東北海相碳酸鹽岩油氣資源評價及勘探技術方法研究 | ||
主要完成單位 | 西南石油地質局地質綜合研究大隊、第二物探隊、井下作業大隊、成都地質學院 | ||
主要完成人 | 曾學恩、曹金聲、余根梅、彭大鈞、劉德威 | ||
獲獎證書編號 | KJ-91-1-3 | ||
獎種 | 科技 | ||
等級 | 一等 |
項目摘要
該成果為“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54-02中的一級專題研究成果,通過攻關研究取得成果為: 1、建立了一套適合複雜地形、地腹構造勘探區的優質、高效和低耗的地震技術方法系列,建立了八個最佳化處理技術流程,在達縣、宣漢地區發現各種圈閉36個。 2、開發了普通源距全波列測井和阿特拉斯地層傾角儀裂縫識別測井,形成一套針對海相碳酸鹽岩低孔滲、非均質、裂縫發育的天然氣儲層的識別、評價方法和技術。 3、通過對川東北地區聯合應力場的數理模擬分析研究,建立了該區圈閉形成機理和構造組合關係,劃分出八種圈閉類型和15條構造帶。 4、確立了晚期成藏的觀點,提出了氣藏的形成和演化模式,建立了孔隙、裂縫複合型背斜圈閉模式,採用構造成熟度和氣藏充滿度的概念,提出了側重於保存條件的九種氣藏模型。 5、對川東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油氣遠景評價,提供了優選的七個構造和十口井,同時提出在該區尋找富集型、大中型氣田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