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形態特徵
嶺頭單叢茶樹,屬小喬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植株高大,樹勢半開張,分枝角度在40°左右,葉長橢圓形,平均葉長9.0厘米,葉寬3.5厘米,側脈7-9對,葉色黃綠,富光澤,葉面平,葉身內析,葉緣平,葉尖漸尖,葉齒鈍淺,葉質較厚軟。芽葉黃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121.0克。花冠直徑3.0-4.0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育芽力強。發芽早,常年二月份萌芽,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中下旬,年生育周期長,至十一月底仍有茶可采。春茶一芽二葉乾樣含胺基酸1.5%、茶多酚37.2%、咖啡鹼4.4%,扦插繁殖力強。
品質特性
嶺頭單叢茶,外形條索緊結勻整,色澤黃褐油潤;內質香氣微花濃蜜蜜清高持久、滋味醇爽回甘、蜜韻顯露、湯色橙黃明亮、葉底黃腹紅邊柔軟明亮。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饒平縣位於廣東省東部,與福建省接壤,地形為狹長行,北高南低,依山傍海。北部多高山,海拔500-1200多米的高山連綿相接;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為河海沖積平原,面向大海。饒平縣茶區分布在北部的低山、谷地,以及中部的丘陵、台地,茶區土壤多為赤紅壤,土層深厚,酸鹼度適中(pH4.2-5.6),土壤有機質含量1.89%。茶區分布在北部的低山、谷地,以及中部的丘陵、台地,自然環境良好,有利於嶺頭單叢茶生產。
水文情況
饒平縣有16條溪河水系,其中黃岡河自成水系,黃岡河長87.2公里,由北向南貫穿縣境中心,流經12個鄉鎮,經縣城黃岡鎮穿流注入南海,常年徑流量14億立方米。位於縣境中部有"饒平北湖"之稱的湯溪水庫,集水面積667平方公里,庫容量3.78億立方米。地下水蓄量充沛,水質較好。水利設施、天然水系和優質的地下水資源,為嶺頭單叢茶生產及獨特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
嶺頭單叢茶產地處於海洋性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溫度21.4℃,日照時間2114小時,無霜期349天,平均降雨量1475.9毫米,相對濕度79%,常年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季風明顯,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南部受海洋性氣候的影響,風和日麗,夏無酷暑。
歷史淵源
饒平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已有300多年,有獨特的培植製作工藝。
1981年,在廣東省茶樹會議上,嶺頭單叢茶被單獨列為一個品種。
1988年,嶺頭單叢茶被廣東省良種審定委員會定為省茶樹良種,由國家農業部正式命名為“嶺頭單叢”茶,並頒發證書。
1997-2001年,嶺頭單叢茶參加第二批全國茶樹良種區域實驗。
2002年,嶺頭單叢茶由國家農業部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茶樹良種。
2002年7月,嶺頭茶園建設了“廣東省嶺頭單叢茶標準化示範區”。
2002年,饒平縣制定了廣東省農業地方標準DNB44512201-2002《嶺頭單叢茶綜合標準》,先後舉辦了首屆和第二屆中國嶺頭單叢茶文化節。
1996年3月,饒平縣被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
2005年,饒平縣建成了第二批國家級茶葉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縣。
2009年,饒平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全國茶葉百強縣”之一。
2010年,饒平縣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茶葉標準園”創建單位。
生產情況
2013年,饒平縣茶園總面積6.2萬畝,年總產約5500噸,其中嶺頭單叢茶為主栽品種,全縣種植面積約5萬畝,廣東省內推廣面積已超出20萬畝。全縣茶葉產品獲得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共8個,茶園基地面積約1.6萬畝,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的1個,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的4個。
產品榮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嶺頭單叢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嶺頭單叢茶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饒平縣浮濱、東山、湯溪、新塘、三饒、韓江林場、新豐、上饒、饒洋、建饒、樟溪等11個鎮(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5′00″-116°58′00″,北緯23°45′00″-24°14′00″。
質量技術要求
園地選擇及生態建設
嶺頭單叢茶適宜酸性至微酸性(pH值4.5-5.5)土壤,選擇園地要注重生態環境,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NY5020-2001)的規定要求。
育苗種植
採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進行育苗,選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進行取穗,按畝植1500-2000株,視不同地形地貌靈活地雙行或單行定植,定植後淋足定根水。
生產過程管理
肥水管理:施肥應根據茶樹對肥料需要的長期性、季節性和階段性的特點,確保茶葉品質的前提下,採取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每畝可施餅肥150千克或農家肥500千克,每畝加施三元複合肥50千克,比例為7:3,3月上旬20千克,6月上旬15千克,9月上旬15千克。
植保管理: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營造生態平衡環境,培養捕食蟎類、瓢蟲類等害蟲天敵,少用或者不用化學農藥。
適度修剪:幼齡樹以培養樹冠為主,成齡樹以培養高產茶園為主,老弱樹以復壯茶樹為主,夏季要利用萌發快、抽吐多進行全面修剪。
產品收穫、加工
採摘
採摘標準:茶樹新梢小開面至中開面。
採摘時間:採茶分為春、初夏、夏、暑、秋、冬六輪,各輪中根據採摘標準進行分批採摘,各季採摘時間:春茶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夏茶為5月上旬至中旬;夏茶為6月中旬至下旬;暑茶為7月下旬;秋茶為9月中旬;冬茶為11月上旬。每天採茶一般在晴天上午露水乾時至11時多,下午2時至5時多,以下午為佳。
採摘方式:幼齡茶園採摘要以培養速成高產的樹冠,以養為主,以採為輔,采養結合,以利快速成蓬,採摘時每輪茶都留1-2片真葉。
成齡茶園的採摘要以採為主,采養兼顧。實行及時分批按標準採摘,當茶蓬面有5%的新梢達到採摘標準時就可開始採摘,新梢頂芽小開面後3-5天,採摘一梢2葉-3葉或者3葉-4葉和勻嫩度的對夾葉,要采淨蓬底的嫩梢。要分批採摘,先熟先採,後熟後采,午采次茶,下午采高檔茶。採茶要堅持“騎馬采”方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枝,葉子分插在手指的兩邊,輕力上折,由下而上,從側至中;注意“五分開、三不要、二及時”,即品種分開、老嫩分開、露水青與乾水青分開、早青、午青、下午青和傍晚青分開、正常青與病蟲害青分開,不要折傷茶青、不要使茶青受曬、不要緊壓簍中茶青,及時稱收茶青、及時將茶青進行加工。
鮮葉質量:芽葉完整,色澤鮮綠、新鮮、勻淨、含水率≥72%。
鮮葉品質要求
| | |
| | |
| | | 新鮮,有光澤,無機械損傷,含水率≥72%,不得有紅變葉、劣葉。 | |
| | | 新鮮有光澤,含水率≥72%,機械損傷≤3%,不得有紅變葉、劣葉。 | |
| | | | |
| |
茶葉加工環境條件
茶葉加工環境條件應符合有關規定。
工藝流程
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焙→分級歸堆→揀剔篩末→歸堆→烘乾。
曬青:宜於下午4時-5時,將鮮葉均勻薄攤於竹簾或竹篩中,以不重疊為適度,氣溫最適為22℃-25℃,以較弱陽光曬15-20分鐘。曬青以葉片由原來青綠有光澤轉暗綠色無光,葉質柔軟為適度。氣溫太高時,不宜曬青。
涼青:將曬青適度的鮮葉移入室內竹簾或竹篩上攤涼,厚度約3厘米,涼青時間為1.5-2.0小時。
做青(碰青、搖青):應根據天氣、場所和鮮茶葉變化情況靈活操作,須看青做青與聞青做青相結合。碰青掌握用力先輕後重,次數先少後多,靜置時間由短漸長,鮮葉堆放逐次增厚的原則,每篩盛放涼青葉2-3公斤。搖籠做青操作在涼青2小時後進行,每次搖青後須將籠內鮮葉攤開靜置(春茶做青與茶青變化指標如下表所示,其它季節可參照)。
做青與茶青變化指標
殺青:在完成做青工序後,應靈活根據鮮葉的香氣轉化程度及時進行殺青。殺青有採用電動爪齒式殺青鍋、電動滾筒式殺青機和手工等方法,一般用電動滾筒式殺青機。殺青投葉量和殺青時間根據殺青機械和鍋溫高低靈活掌握。殺青鍋溫110℃-130℃,高檔茶提倡手工殺青,每次2.5千克先燜炒中揚炒,後撥燜結合的炒茶方式;電動爪齒式炒鍋投葉量4千克-5千克;電動滾筒殺青機每次投葉量為:110型20千克,90型15千克。殺青時間10-15分鐘。殺青以鮮葉柔軟有粘手感,茶梗折而不斷有清香葉為適度。
揉捻:將殺青葉出鍋後攤開,消散部分熱氣、水氣,趁溫熱投入揉捻機揉捻,加壓程度按輕→重→松→重→松操作,根據不同機型,揉5-10分鐘後,出桶解塊理條,用雙手捧茶胚甩成較直條索。
烘焙:採用竹製焙籠地爐烘焙或熱風焙茶櫥烘焙,也可採用手拉式烘乾機或自動烘乾機。(高檔茶多用焙籠烘焙)。
茶葉初制烘焙要“三焙三降溫”。
①初焙。焙櫥溫度在110℃-120℃左右(烘乾機熱風為140℃-150℃),中間翻拌1次至2次,烘至六成乾,手捏茶胚不粘,然後薄攤在竹製篩上。降溫後進行二焙。
②二焙。溫度控制在90℃-100℃,中間翻拌2次-3次,烘至九成乾,茶梗折之即斷為適度,經攤涼後進行三焙。
③三焙。溫度控制在70℃-80℃,中間翻拌2次,烘至乾嗅清香,茶梗折之即斷,葉子用手捏即成碎片,含水量大約在7%左右即可下烘。茶葉下烘,必經攤涼後,及時包裝入庫。
分級歸堆:將不同級別,不同外形,不同色澤,不同色型的毛茶分別歸堆加工。劣變或有異味茶另行處理。
揀剔篩末:用手工揀剔去茶梗、黃片、小茶果和非茶夾雜物,並篩出茶末和細小碎片另行處理。
烘乾:採用烘乾機烘乾,一般採用溫度為熱風120℃左右,每次上烘15分(慢檔),烘3次-4次,每次烘後經攤涼,再上烘。
採用小焙籠烘乾的焙籠篩溫為70℃-80℃,每焙籠放置毛茶約3千克-4千克,茶葉放入籠內應拋撒均勻,焙6小時-7小時,中間翻拌2次-3次,嗅之感到清香。烘乾後茶葉含水量控制在3%-5%左右。
生產記錄要求
嶺頭單叢茶生產、加工、經營者建立完善的記錄檔案,並保存5年以上。
安全指標
嶺頭單叢茶衛生安全指標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NY5244-2004)的規定。
包裝、運輸和貯存規定
包裝
包裝容器應符合《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SB/T10035-1992)和食品包裝衛生標準的規定。
運輸
運輸的交通工具應清潔、衛生、乾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雨、防潮、防曝曬;裝卸時輕放輕卸,不甩擲、碰撞;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貯藏
產品應貯存於低溫、乾燥、清潔、衛生、無異味、無污染的專用倉庫內,地面應有墊板。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存混放,注意通風乾燥、低溫,避免陽光直射。
在嶺頭單叢茶地理標誌登記的地域範圍內,符合使用嶺頭單叢茶地理標誌的茶葉生產單位和個人,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嶺頭單叢茶地理標誌,須向饒平縣浮濱鎮興農茶葉專業合作提出申請,並按照《嶺頭單叢茶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嶺頭單叢茶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並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產品標準編號、生產日期(批號)、數量、毛重(千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