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表賦

《嶺表賦》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分為兩段。第一段寫作者由眼前東瀉南馳的條條水流,聯想到自己被流放將一去而不得回歸。第二段回到嶺表的正題,描繪大庾嶺的優美景色。這篇賦通過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嶺表賦
  • 作者:謝靈運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出處:《謝康樂集
  • 文學體裁:賦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嶺表賦
見五瀆之東寫,睹六水之南馳,揮靈海之委輸,孰石穴之永歸。
若乃長山款跨,外內乖隔,下無伏流,上無夷跡,麕兔望岡而旋歸,鴻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降於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看朝雲之抱岫,聽夕流之注澗。羅石棋布,怪譎橫越。非山非阜,如樓如闕。斑采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絕攀,苔衣流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嶺表:亦稱嶺外、嶺南,通常指今廣東、廣西一帶地方,但這裡只是指大庾嶺
2.五瀆(dú)、六水:泛指大庾嶺區域的各條溪水江河,非實為“五”“六”。
3.寫:通“瀉”,急流傾瀉。
4.南馳:往南奔流。
5.揮靈海:指向靈海,即奔赴靈海。“靈海”疑指廣州。
6.委輸:把物質裝上車船叫委,轉運到他處交卸叫輸。原指運送物質,此指押送犯人。
7.孰:誰。
8.石穴之永歸:永歸石穴,長期隱居。
9.若乃:發語詞,無實義。
10.長山:指大庾嶺。大庾嶺又名塞上、塞嶺、台嶺。傳說漢武帝時有庾姓將軍築城嶺下,故名大庾,又叫庾嶺。
11.款跨:雄偉高大。
12.乖隔:阻隔。
13.伏流:潛行於地下的流水。
14.夷跡:平直的道路。
15.麕(jūn)兔:獐和兔子。
16.旋歸:轉身返回。
17.反翮(hé):折回翅膀往回飛。
18.既……遂……:……之後,接著又……。
19.陟麓(zhìlù):從山腳往上攀登。
20.踐坂(bǎn):踏上山坡。
21.山畔:山邊。
22.傾巘(yǎn):山峰傾斜。
23.磴(dèng):石階。
24.絕岸:邊緣陡峭。
25.抱岫(xiù):圍繞著峰巒。
26.注澗(jiàn):從高處流入澗溪。
27.羅石:岩石羅列。
28.棋布:像棋子一樣密排散布。
29.怪譎(jué):怪異奇特。
30.橫越:雜亂交錯。
31.阜(fù):土山,丘陵。
32.闕(què):門樓,城樓。
33.斑采:斑紋彩色。
34.類、若:似,像。
35.蘿蔓(luó màn):蔓生地衣類植物。
36.絕攀:攀附於絕壁之上。
37.苔衣:青苔。
38.流滑:淺水輕輕滑過。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見眼前東瀉南馳的條條水流,向廣州押送犯人,誰永歸石穴,長期隱居。
大庾嶺雄偉高大,阻隔內外,下面沒有潛行於地下的流水,上面沒有平直的道路,獐和兔子看到山岡就轉身返回,鴻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飛。從山腳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後,接著又往下走到山邊。回頭看走過的路山峰傾斜,眺望前方的石階邊緣陡峭。看朝霞白雲圍繞著峰巒,聽溪流從高處流入澗溪。岩石羅列像棋子一樣密排散布,怪異奇特雜亂交錯。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是樓閣也是城樓。斑紋彩色像繡布,皎潔白淨似月亮。蔓生地衣類植物攀附於絕壁之上,青苔在淺水輕輕滑過。

創作背景

元嘉九年(432年)詩人流放廣州,途經江西大余縣和廣東南雄縣交界處的大庾嶺。詩人見高大雄偉的大庾嶺後,聯想到自己被流放一去不得歸的悲涼,於是寫下這篇賦。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謝靈運酷愛山水,他的山水詩善於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和錘鍊的辭句描繪優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賦作,也同樣和山水景物有著緊密的聯繫,此賦即是他寫景賦的代表作之一。
賦分為兩段,第一段寫他由眼前東瀉南馳的條條水流,聯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現一去而不得回歸的傷感。第二段回到嶺表的正題,寫大庾嶺所見景物。先以“長山”二句總寫嶺的高大雄偉。其後則做具體的描繪,以“下無伏流”,正面誇耀嶺的高大;“上無夷跡”,誇耀山路的險峻。又以“麕兔”二句側面表現嶺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寫自己的行程,後路傾讞,前磴絕岸,既照應上文的“長山款跨,外內乖隔”,又表現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險惡。“看朝雲”以下,則具體寫眼前所見景物,感官上由視覺到聽覺,時間上從早到晚,由眼前羅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遠方姿態萬千的群山,以及絕壁上的蘿蔓,山澗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寫來,描繪大庾嶺的優美景色如在目前。雖然身處逆境之中,仍不忘對他鄉優美山水景物的欣賞與讚美。較之於他的山水詩,由於省去了體玄悟道的內容和說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現出他對祖國山水的真摯情感。但由於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裡行間,又透露出淡淡的憂傷情調。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說:“在乎文章,彌患凡舊。若無新變,不能代雄。”謝靈運的創作無論是詩還是賦,都遵循著這一“新變”的規律,力求創新,吸收前代文化的優秀傳統而不為古人所束縛。他能稱雄當世,賦作上的成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名家點評

鹽城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丁福林謝靈運鮑照集》:“此賦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心情,借途中麇兔旋歸,鴻雁反翮的險惡環境,以及傾斜的山峰、陡峭的絕壁,製造出一種反常的氣氛,表現他被迫遠涉的傷感和對前途的憂懼與絕望。”

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年),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