嶧山戲樓

嶧山戲樓

嶧山戲樓為嶧山廟宇宮殿建築群的一部分。據記載,嶧山戲樓共有興國寺戲樓、南華觀戲樓、三清殿戲樓、爐丹峪戲樓、火神廟戲樓、白雲宮戲樓六座。其中尤以白雲宮戲樓為最,人稱嶧山戲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嶧山戲樓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
  • 氣候類型: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白雲宮戲樓

嶧山戲樓位於嶧山白雲宮正南,系白雲宮正門、玄帝殿、戲樓三者合一的精巧建築。嶧山戲樓始建於元武宗元年(1308年),明、清時代多次修建。戲樓東側立二塊元碑,有趙大麟記《五華白雲宮碑》、連國觀記《創建三清殿碑》,碑刻基本完好。戲樓三孔為白雲宮正門,入宮門即戲池,可容納千人。戲池左側僅存一古柏,歷盡數百年風霜,依然蒼老遒勁。正門上朝陽處刻有“通天明宮”四個大字,是為清嘉慶十三年黃業芝所題。戲樓朝北二層台額題“聲徹雲霄”。兩側便門,左名“出風”,右名“入雅”,系董長林題。台口石柱原有十七字楹聯一副:
山色罩四圍看翠袖蹁躚恍憶孤桐來舞風
天倪傳九奏聽笙歌嘹嚦還諧清磐遇行雲
無棣魯源張汶題
1941年日軍圍打嶧山,戲樓毀於戰火。1943年,這幅珍貴的楹聯被日本侵略者盜走,現僅存台基。
據記載,嶧山戲樓創建後盛況空前。清嘉慶年間,鄒縣知縣周景岩在《鄒嶧山創建戲樓記》中云:“凡山林川谷之能出云為風雨者,皆在禮典。況嶧山北拱岱宗,東接尼防,鐘天地之秀靈而為東南之保障者哉。每當甘露既零,黍稷既介,農人乘三閒時相與招優人演戲劇。劇用是慶豐年勤報賽方諸,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焉,甚盛事也。神祠以前舊有戲樓一所,風雨損壞已久”,為“答神庥慶豐樂”,故而創建之。為修復戲樓舊觀,1986年在原台基上重建。現戲樓,台基高3.9米,南北寬8.6米,東西長11米;前台深4米,寬9.8米,台口高3.1米;後台高2.7×9.8米。脊、梁全系木質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