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嵩縣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以伏牛山脊向南沿五馬寺林場的楊樹嶺林區至白河鎮為北亞熱帶氣候區,占全縣總面積的10%,其它均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占全縣總面積的90%。光照: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95.8小時,適宜種植皂角刺。嵩縣皂角刺枝刺粗壯,分布均勻,1年生枝上枝刺30個-40個,枝刺間距3厘米,刺長6厘米-10厘米,刺徑0.5厘米-1.0厘米;枝刺常1-2回分枝,分枝刺1個-8個,圓錐狀,紅棕色或黃褐色。嵩縣皂角刺枝刺性溫、味辛、無毒,主治癰腫、瘡毒、癬瘡、胎衣不下;有搜風、拔毒、消腫、排膿之功效。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嵩縣皂角刺”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嵩縣皂角刺
  • 產地名稱:河南省洛陽市嵩縣
  • 品質特點:性溫、味辛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48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嵩縣皂角刺枝刺粗壯,分布均勻,1年生枝上枝刺30個-40個,枝刺間距3厘米,刺長6厘米-10厘米,刺徑0.5厘米-1.0厘米;枝刺常1-2回分枝,分枝刺1個-8個,圓錐狀,紅棕色或黃褐色。多年生枝上著生的枝刺多而大,刺長10厘米-27厘米;單枝棘刺重15.6克,豐產性突出。坡旱地3年生單株年產刺0.3千克,4年生單株產刺0.5千克,5年生單株產刺0.7千克,6年生單株產刺0.9千克-1.5千克;植株健壯,樹體生長旺盛,萌芽率、成枝力高,枝條分布均勻,樹冠圓滿。坡旱地6年生基徑8.3厘米-11.7厘米,一年生枝發枝量53枝-60枝,平均長130厘米以上,平均粗度1.0厘米左右;頂端優勢不明顯,分枝角度75-83度,樹形開張,易於達到豐產;主幹直,灰褐色;為一回偶數羽狀複葉,葉片革質,深綠色。小葉一般3-12對;小葉卵圓形,較大,長2厘米-6厘米,寬1厘米-3.5厘米;展葉期4月16日-17日,刺褐變期為7月上旬即開始,落葉期10月25日-11月5日;對土壤和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抗旱、耐寒、高耐貧瘠,較抗病蟲害,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推廣價值。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藥用價值

嵩縣皂角刺枝刺性溫、味辛、無毒,主治癰腫、瘡毒、癬瘡、胎衣不下;有搜風、拔毒、消腫、排膿之功效。嵩縣皂角刺含總黃酮(以蘆丁計)值介於3.00-5.50%之間。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嵩縣是一個典型的深山區縣。嵩縣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東南外方山,三面群山環抱,自然形成了西南高東北低的“箕”形地勢。山嶺連綿,地形起伏,溝壑縱橫,地貌複雜。中山區300.16萬畝,占總面積的66.6%,低山區113.48萬畝,占25.2%,河川區36.87萬畝,占8.2%。海拔自田湖鎮千秋村外河灘245米,到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玉皇頂2211.6米,垂直高差1966.6米。嵩縣土壤分為棕壤、褐土、潮土三大土類。棕壤分隱灰化棕壤、曲型棕壤和粗骨性棕壤三個亞類,分布於汝、白河山區,共205萬畝。褐土又分褐土性土、淋溶褐土、碳酸鹽褐土、曲型褐土、黃土五個亞類,分布於淺山丘嶺之中,約178萬畝。潮土分砂土、淤土、兩合土三個亞類,在伊、汝、白河和溝川為多。嵩縣皂角刺喜生於土層肥沃深厚的地方,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質土壤上能正常生長。嵩縣的土壤養分含量適宜皂角刺的生長。

水文情況

嵩縣全境有有伊河、汝河、白河三條大河流縱貫其中,伊河源於欒川,在嵩縣流域面積達177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8.9%,向東北注入黃河;汝河發源於車村,經黃莊轉向東南匯入淮河,流域面積860.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8.6%;白河發源於嵩縣白雲山,經南陽匯入漢水,流域面積373.2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的12.4%,其支流棋布,共4031條,10公里以上的54條,5-10公里的82條,2公里以上的195條,2公里以下的溝壑3700餘條。過境水可利用量為4.59億萬立方。陸渾水庫為省級大型水庫,庫容12.9億立方米。另有小型水庫33座,總庫存容2950萬立方米。且水質良好,PH值在7.2-8.0之間。全縣水資源均達到了無公害的標準,為嵩縣皂角刺樹生長提供了有利水源。

氣候情況

嵩縣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以伏牛山脊向南沿五馬寺林場的楊樹嶺林區至白河鎮為北亞熱帶氣候區,占全縣總面積的10%,其它均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占全縣總面積的90%。光照:年均日照總時數為2295.8小時,日照率為52%,無霜期208天,日照時數和輻射量以五、六月份為最高。氣溫:年均氣溫為14.1℃。因各地海拔差異,氣溫隨海拔高度而降低。田湖鎮至縣城高程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29℃,縣城到白河鎮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5℃。極端最高氣溫43.6℃,極端最低氣溫為-19.1℃。降水量:年均降水量694毫米,冬春季受西伯利亞和新疆高壓脊的控制,多西北風,寒冷少雨。冬季降水量一般只占全年的4.8%。夏季受太平洋高壓脊推動的東南風帶來大量水蒸氣,因高山阻擋而上升產生降水,加上小氣候降水,故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0.8%。降水量由嵩北向嵩南遞增。嵩北為600至800毫米,嵩南為700至950毫米,完全能夠滿足皂角刺樹生長發育的需要。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歷史淵源

河南省嵩縣山區民眾,歷史上有種植皂角樹的習慣。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嵩縣九店人採集皂角刺。
2014年,嵩縣成立皂角產業協會。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生產情況

2015年底,洛陽市嵩縣從事皂角生產、收購、加工和銷售的有上萬人,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銷皂刺500餘噸。
截至2017年底,洛陽市嵩縣適宜種植皂角刺面積3400公頃,年產量1200噸。
嵩縣皂角刺
嵩縣皂角刺

產品榮譽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嵩縣皂角刺”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1年9月13日,被納入2021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嵩縣皂角刺地域保護範圍為河南省洛陽市嵩縣境內,涉及白河鎮車村鎮舊縣鎮、大章鎮丶德亭鎮、城關鎮、紙房鎮、閆莊鎮、田湖鎮丶飯坡鎮、九店鄉、何村鄉、大坪鄉丶庫區鄉、黃莊鄉、木植街鄉16個鄉鎮,318個行政村。嵩縣皂角刺保護範圍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0′30″至112°22′30″,北緯33°33′00″至34°20′12″。

質量技術要求

明確登記產品市場準入所遵循的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名稱、具體內容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產地環境必須符合《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5084200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15618200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標準。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皂角刺質量安全。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產地環境條件符合《GB30952012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50842005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156182008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標準。皂角刺要求無霜期不少於180天,光照不少於2400小時;年降雨量300毫米以上;極端最低溫度不低於-20℃;坡度為25°以下。屬陽性樹種,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排水良好即可,喜生於土層肥沃深厚的地方,在輕鹽鹼地上,也能生長。
(2)皂角刺育苗要求:
種子選擇:選擇粒大,無蟲、無病、無機械損傷的飽滿籽粒作育苗用種子。2、種子處理:2.1、沙處理秋末冬初,將種子放入45℃水中48個小時,撈出混入濕沙層中。每個月檢查、攪拌一次,當發現有40-50%的種子破殼、胚芽處於萌動生長狀態,即可下種。
硫酸處理:將乾藏越冬的種子,於播種前5天左右,利用硫酸處理。方法為:把種子置入塑膠盆中,加入98%的濃硫酸(每百斤種子約2500克),用木棍或塑膠杴不斷翻動攪拌,約處理15-20分鐘,待種子有褐色變為深紅色時,用清水沖洗種子3-5遍,直到種子表面的殘留水PH值為7時為止。然後倒入清(溫)水盆內浸泡2-3天皂角刺種子即充分吸水膨脹,篩選出膨脹的種子埋入濕沙中,發芽一批種植一批。沒有膨脹的種子可以重複上述過程。
苗圃地選擇及播種:苗圃地應選擇土壤深厚,肥力充足,排灌良好的沙壤土,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為宜。整細耙平作床,寬1.2米,長30米-50米根據地形而定。播種前4-5天整好育苗床,床土以選擇中性壤土為好,澆足底水後,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10克進行土壤消毒。然後開溝(溝深5-6厘米)播種,把種子的胚根朝下排放在溝內,條距20-25厘米,每米長播種溝播種10-15粒。上面再覆蓋2厘米厚的細土,上面平鋪地膜。當發現有60%的種子破土時,應及時揭去地膜。
撫育及幼苗管理:皂角刺苗生長較快,一年生苗能長50-130厘米,苗木生長期間注意澆水、防病治蟲、中耕除草,並要適當間苗,保證苗木健壯生長。
(3)生產過程管理:嵩縣皂角刺生產過程包括整地、栽植、管理、病蟲防治、採收加工等步驟。具體如下:1.整地:採用穴狀或帶狀整地。穴狀整地在種植點周圍100×100厘米範圍內挖除所有石塊、樹樁,整地深度30厘米以上。帶狀整地的帶距3-4米,頻寬2米。帶間應保留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挖穴規格:定植穴規格60厘米×60厘米×40厘米。
種植密度:
密植:株行距0.75-1.50米×2.0米。每667平方米栽植444株。5-8年後,鬱閉度大時可以逐步移除部分植株。
地埂栽植模式:在丘陵、山區梯田外沿地埂栽植,株距1.5-2米。
果園防護林模式:在果園外圍,按照株行距0.50-1.0米單行或雙行栽植,兼顧防護與皂刺生產。
苗木選擇:規格要求Ⅰ、Ⅱ級苗木出圃造林(Ⅰ級苗:地徑≥0.8厘米,苗高≥80厘米;Ⅱ級苗:0.6厘米≤地徑≤0.8厘米,60厘米≤苗高≤80厘米)。
栽植:
時間:每年11月落葉後至翌年3月發芽前的休眠期,最好選陰天種植,但應避開嚴冬栽植。
基肥:每穴施入經充分腐熟的廄肥10千克-20千克和鈣鎂磷肥0.25千克,表土回填。
方法:種植前,適當修剪苗木根系。種植時扶正苗木,埋土至根際處,用手輕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後踏實。種植後,澆透定根水,上蓋鬆土。
林地管理:
幼林撫育:造林後3年內的幼林留1平方米的樹盤。每年6月-7月份進行除草。幼林撫育以除草、培土為主,每年10月份進行墾撫。墾撫不宜深挖,以免傷及幼樹根系。
追肥:一年兩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以施有機肥為主,可兼施N、P、K複合肥。年施肥量折複合肥0.25千克-0.5千克/株;造林後1年-3年,離幼樹30厘米處溝施。3年後,沿幼樹樹冠投影線溝施。
水分管理:雨季注意及時排水,嚴防受澇;如有條件乾旱時可適當灌溉。
成齡林管理:
墾撫:皂角刺採摘後(每年10月份),逐年向樹幹外圍深挖墾撫,範圍稍大於皂角刺樹冠投影面積。墾出的石塊依自然地形在皂角刺樹下砌成水平帶。
除草:皂角刺林地以少動土為好,每年夏季,清除雜草和黑麥草等綠肥,清除的雜草和綠肥等覆蓋樹盤底下,厚度15厘米-20厘米,上壓少量細土。
追肥:一年二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促進枝梢生長發育,第二次在6月上旬,促進果實發育花芽分化,也可在採摘後施肥。經腐熟的有機肥,化肥必須與有機肥配合施用。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垃圾、醫院垃圾和未經腐熟糞便。有機氮與無機氮之比不低於1:1。花期噴硼砂。采果前30天內禁止使用氮肥。追肥量根據山地土壤肥力及樹齡大小而定,花期用0.1%-0.3%硼砂液噴霧3次。
灌溉:乾旱時做好引水、灌溉等抗旱保墒,也可結合根外追施提高抗旱能力。
成齡林修剪:根據皂角刺的生長結果習性,宜疏剪不宜短截,每年冬春將萌條留10-20厘米剪除採收皂角刺。
(4)病蟲害防治:1、防治原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因地制宜地運用營林、生物、物理、化學防治,並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做到及時、準確。
防治措施:
加強檢疫: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植物檢疫制度,防止檢疫性病害蔓延傳播。
營林防治:合理修剪,及時清除病蟲危害的枯枝、落葉,減少病蟲源;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體抗逆性;套種花生、黃豆、藥材等矮桿經濟植物,增加生物多樣性。
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擴大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套用範圍,維持生態平衡。
物理防治:用黑光燈誘殺害蟲。
藥物防治:農藥使用按照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8321.5、GB8321.6的規定執行。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農藥,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合理、交替使用不同的藥劑,防止病蟲的抗藥性。注意噴藥質量,控制噴藥次數。採收前30天之內禁止噴灑農藥。
(5)產品收穫及處理:9月至翌年3月間均可採收。當棘刺有多數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15厘米,基部粗約8-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1.5-7厘米,有時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紅棕色,光滑或有細皺紋,質堅硬,難折斷時,用鏟刀至刺基部鏟下,曬乾即可。採收的刺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潤透後切片,多縱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質部黃白色,中心為淡灰棕色而疏鬆的髓部,以片薄、純淨,整齊者為佳。
(6)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1)包裝標識:包裝主要採用箱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淨含量及包裝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2)標識:嵩縣皂角刺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嵩縣皂角刺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嵩縣皂角刺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包裝物應標註“嵩縣皂角刺”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並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保質期、產品質量、執行標準代號等級等內容。
(3)貯藏:在常溫、乾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乾燥、通風。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衛生安全規定。
(4)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衛生、無異味、無污染,運輸過程中應防止日曬、雨淋,通風散熱工作,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