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茶葉

嵊州茶葉

嵊州市素以產茶著名,千百年來,嵊州茶業一直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嵊州茶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全市茶園多分布在紅壤黃壤、侵蝕性紅壤,以及油質紅黃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業,起源漢晉時期,《異苑》有“剡縣陳務妻”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嵊州茶葉
  • 起源時間:漢晉時期
  • 記載文獻:《異苑》,《剡錄》等
  • 出產地:浙江嵊州
介紹,產量,

介紹

唐時,茶聖陸羽曾來嵊州考察茶葉生產,他的好友皎然對嵊州所產“剡溪茶”作出高度評價,宋高似孫在《剡錄》中還記錄了剡地十種茶品,即瀑布茶、五龍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細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葉在日鑄茶影響下,品質亦很優異,常充作日鑄茶,“世之烹日鑄者多剡茶也”。當時,朝廷還在嵊州設立了茶葉貿易的官方管理機構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葉進貢朝廷。清代至民國,嵊州茶葉作為平水珠茶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歐美及非洲國家,清同治年間,嵊州創製出“前岡輝白”,不久即馳名大江南北,成為全國名茶。本世紀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園10萬畝,年產量曾達8萬擔,1936年,吳覺農在嵊州三界創辦浙江省農林改良場茶場,引進良種及先進的機械設備,開展茶葉生產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日寇侵占後,嵊州茶葉一落千丈,茶園荒蕪,面積降至3萬畝,產量跌至17800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設立茶葉生產指導機構,引進優良品種,發展條栽專業茶園及密植茶雷鋒,推廣生產技術,引進和研製套用先進的制茶及茶園作業機械,建設了一批初精製茶廠,生產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產量

嵊州市對珠茶生產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60年代中後期,嵊州人馬傳進、張德興與浙江農業大學茶學系教師合作,研製成功珠茶炒乾機,後獲國家發明四等獎,這一成果是我國茶機行業最為成功的典型之一。據統計,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產區共向嵊州市購置、移植、仿造珠茶炒乾機達1.1萬餘台。嵊州市還對珠茶炒制工藝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為滾二青,對提高品質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區還創立珠茶勻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葉產量接連跨上2500噸和5000噸兩個台階。1981年,天壇牌特級珠茶獲國家銀質獎,1984年,又獲國際金獎,之後嵊州市被確定為全國珠茶出口三個基地縣之一,1989年茶園面積達15.6萬畝,產量近萬噸。
1975年起,嵊州市開始恢復歷史名茶、1985年開始創製新名茶。先後恢復和創製了前岡輝白、金鐘茶、桂岩霧尖、舜皇雲尖、湖尚院龍井、麥飯石龍井等一批名優茶品,90年代後,嵊州市名優茶發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優茶產量達4.9萬擔,產值超億元。崇仁鎮應桂岩村創出畝產名優茶300公斤的先進經驗,成為省內外聞名的名優茶專業村。長樂鎮烏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還長有一株珍稀的茶樹白茶,此茶樹春茶前期葉片呈白色,後期起恢復為綠色,製成的茶葉風格獨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從生產、初精製加工、銷售到茶機製造等門類齊全的茶業體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園11萬餘畝,初制廠1100家,精製廠36家,名茶市場9個,其中三界茶廠是我國最大的珠茶精製廠。茶區擁有修剪機、採茶機、耕作機等茶園作業機械200餘台,名優茶製作機械2100台,又制訂了前岡輝白的綜合技術標準。嵊州茶業正在沿著產業化、現代化的目標向前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