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莊古棗園

崔莊古棗園

崔莊古棗園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太平鎮崔莊村,南臨娘娘河,北接津港公路,西臨津汕高速

古棗園始創於明代初期,至弘治年間被皇帝欽定為“貢棗”,年年朝貢至清末。20世紀大煉鋼鐵期間,砍伐了部分古棗樹,其餘基本得以保存,現占地1500畝,存有古棗樹16400棵,其中600年棗齡的168棵、400年棗齡的3232棵、100年棗齡的13000棵。是我國成片規模最大及保留最完整的古冬棗林。

2013年,被列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被列為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莊古棗園
  • 地理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太平鎮崔莊村
  • 所處時代:明期
  • 占地面積:1500 畝
  • 保護級別: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價值評估,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古冬棗樹是國內唯一的植物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活態的文物。
崔莊古棗園
石碑
明史記載,早在6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在古老的娘娘河北岸種植冬棗樹。相傳明孝宗皇帝曾和皇后張娘娘在這片冬棗林中採摘、品嘗過冬棗,始建“皇家棗園”,這就是現被譽為冬棗之鄉的崔莊古冬棗園。
新中國成立後,冬棗除鮮食外並無它用,農民對冬棗園管理頗為粗放。1958年因大煉鋼鐵,大量古冬棗樹被伐薪燒炭、熔爐煉鋼。值得慶幸的是,在崔莊有識之士庇護下,少量成片古冬棗樹得以保留,終將古冬棗樹這一珍貴資源留存至今。
為加強對崔莊古冬棗園的保護管理,濱海新區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要求,編制了濱海崔莊古冬棗園保護管理辦法,遵照城鄉一體化監督機制,由太平鎮政府及崔莊村委會按照發展規劃,對古冬棗園進行統一管理和保護,確保濱海崔莊古冬棗園這一寶貴財富得以傳承和發展。

價值評估

歷史價值

古棗園歷經六個世紀,有著棗類種植的悠久歷史,歷史傳承性鮮明,這些古棗樹樹體健壯、生長結果正常,堪稱冬棗樹的“活化石”,是我國古代果樹栽植的實物遺存。

科學價值

伴隨著古棗樹傳承下來的,還包括一系列古老的傳統種植方式和農藝技術、生產標準。包括“開甲”、間隔、嫁接、間作等。如“開甲”,是在樹幹上環狀剝皮,控制果樹枝葉生長,讓營養集中到果實。這些技術和經驗是崔莊古棗園能傳承、生長至今並保持高產的關鍵要素,是歷代果農在種植過程中與環境抗爭過程中所總結和傳承下來的。

生態價值

棗樹具有良好的防風效果、非常強的固持表層土壤的能力和較強的土壤持水能力,生命力極強,抗旱性尤其突出,被稱為“鐵桿莊稼”。古棗樹、古棗園栽植,在野外荒地上創造了豐富的生態系統,改善了當地較為貧瘠的局地條件。

社會價值

幾百年歷史的古棗樹,在當代繼續發揮農業生產的作用,崔莊村依託古棗樹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景區周邊鄉村旅遊住宿、餐飲、購物的發展,直接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古棗園成為崔莊農民收入的主要支柱。
  • 1
    古冬棗樹
  • 1
    古棗園保護標誌碑
  • 1
    古棗園棗樹樹幹“開甲”
  • 1
    古冬棗樹
  • 1
    崔莊古棗園

旅遊信息

近年來,大港地區不斷發掘冬棗文化,推出了崔莊“冬棗文化節”“棗花姑娘評選”等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隨著大港地區冬棗種植規模的擴大,崔莊冬棗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崔莊也獲得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天津市旅遊特色專業村、天津市十大美麗鄉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清潔能源村、天津市首批文明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