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恩,出生於黑龍江省,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製作人,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碩士)。
1988年,創作個人首部論說著作《青春的悲劇》。1989年,出版論說著作《李漁小說論稿》。1993年,出版論說著作《藝術家的宇宙》。1997年,創作同志小說《桃色嘴唇》。1999年,編劇並參演愛情喜劇電影《男男女女》。2001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公廁正方反方》;同年,創作的小說《舅舅的人間煙火》獲得德國之聲文學大獎。2002年,崔子恩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議會獎。2004年,執導劇情電影《丑角登場》。2007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副歌》上映;同年,獲得美國紐約赫爾曼哈梅特國際文學獎。2009年,執導同志紀錄片《志同志》。2010年,憑藉愛情電影《野草莓》入圍第2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2012年,由其創作的紀實小說《北斗有7星》出版。2015年,在紀錄片《以我之名:中國同性戀群體實錄》中出鏡。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文學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備註 |
---|---|---|---|
2012年 | 《北斗有七星》 | 小說 | 花城出版社 |
2007年 | 《胭脂的下落》 | 中短篇小說合集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2005年 | 《光影記憶》 | 論說著作 |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 |
2004年 | 《藝術家萬歲》 | 論說著作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3年 | 《舅舅的人間煙火》 | 小說 | 珠海出版社 |
2003年 | 《桃色嘴唇》 | 小說 | 珠海出版社 |
2003年 | 《紅桃A吹響號角》 | 長篇小說 | 珠海出版社 |
2003年 | 《偽科幻故事》 | 小說 | 珠海出版社 |
2003年 | 《第一觀眾》 | 論說著作 | 現代出版社 |
2000年2月 | 《有人讚美聰慧,有人則不》 | 中篇小說 | 期刊《山花》 |
2000年1月 | 《瀕危動物至上》 | 短篇小說 | 期刊《芙蓉》 |
2000年1月 | 《每個人都是國王》 | 短篇小說 | 期刊《芙蓉》 |
2000年1月 | 《倉皇逃遁與良機與夢想》 | 短篇小說 | 期刊《當代小說》 |
2000年1月 | 《長長的遊戲》 | 劇本 | 期刊《電影文學》 |
1999年 | 《白露》 | 短篇小說 | 期刊《東方文化周刊》第24期 |
1999年12月 | 《日本遺民》 | 短篇小說 | 期刊《青年文學》 |
1999年4月 | 《偽科幻故事》 | 中篇小說 | 期刊《花城》 |
1999年3月 | 《履歷衷的恥辱》 | 短篇小說 | 期刊《山花》 |
1998年11月 | 《孵化小恐龍》 | 中篇小說 | 期刊《作家》 |
1998年 | 《三角城的童話》 | 中短篇自選集 | 香港體生書店版 |
1998年6月 | 《土星時間零點整》 | 小說 | 期刊《花城》 |
1998年5月 | 《丑角登場》 | 中篇小說 | 花城出版社 |
1998年5月 | 《冥王星曲折文本》 | 短篇小說 | 期刊《莽原》 |
1998年5月 | 《玫瑰床榻》 | 小說 | 花城出版社 |
1998年1月 | 《我愛史大勃》 | 小說 | 華夏出版社 |
1997年 | 《裸體政治》 | 八場話劇劇本 | 雜誌《傾向》 |
1997年 | 《桃色嘴唇》 | 長篇小說 | 香港華生書店 |
1996年1月 | 《拋核桃的極限》 | 中篇小說 | 期刊《花城》 |
1995年4月 | 《受到監禁的鑀和鎂》 | 短篇小說 | 期刊《花城》 |
1995年4月 | 《關於初戀》 | 劇本 | 期刊《電視 電影 文學》 |
1994年6月 | 《歲月》 | 劇本 | 期刊《電視 電影 文學》 |
1993年 | 《藝術家的宇宙》 | 論說著作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1993年 | 《電影羈旅》 | 論說著作 | 華夏出版社 |
1992年2月 | 《火車火車你快開》 | 劇本 | / |
1991年6月 | 《破碎的神話與未出場的少年主人公》 | 劇本 | 期刊《電影文學》 |
1991年 | 《烈火恩怨》 | 電影劇本 | / |
1989年 | 《李漁小說論稿》 | 論說著作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1988年 | 《青春的悲劇》 | 論說著作 | 中國和平出版社 |
未知 | 《公廁白金寶典》 | 中篇小說 | / |
未知 | 《性別之異》 | 電影劇本 | / |
未知 | 《光影手記》 | 電影評論專著 | / |
未知 | 《酷兒手跡》 | 隨筆集 | / |
主講課程
時間 | 名稱 |
---|---|
2000年 | 《影片賞析》 |
1998年 | 《前衛電影》 |
1991年 | 《電影劇作》 |
1990年 | 《大師研究》 |
1989年 | 《比較電影》 |
1989年 | 《電影編劇技巧》 |
1988年 | 《文學與改編》 |
1988年 | 《中國古代小說研究》 |
1987年 | 《藝術家概論》 |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9年 | 《志同志》 | 電影 |
2009年 | 《我如花似玉的兒子》 | 電影 |
2008年 | 《星星相吸惜》 | 電影 |
2007年 | 《副歌》 | 電影 |
2007年 | 《獨生子,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後》 | 電影 |
2007年 | 《我們是共產主義省略號》 | 電影 |
2005年 | 《夜景》 | 電影 |
2005年 | 《少年花草黃》 | 電影 |
2005年 | 《短句》 | 電影 |
2005年 | 《WC呼呼哈嘿》 | 電影 |
2004年 | 《丑角登場》 | 電影 |
2004年 | 《霧語》 | 電影 |
2004年 | 《石頭和那個娜娜》 | 電影 |
2004年 | 《死亡的內景》 | 電影 |
2003年 | 《哎呀呀,去哺乳》 | 電影 |
2003年 | 《臉不變色心不跳》 | 電影 |
2003年 | 《講故事》 | 電影 |
2001年 | 《舊約》 | 電影 |
2001年 | 《公廁正方反方》 | 短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0年 | 《野草莓》 | 電影 |
2009年 | 《志同志》 | 電影 |
2009年 | 《我如花似玉的兒子》 | 電影 |
2008年 | 《星星相吸惜》 | 電影 |
2007年 | 《副歌》 | 電影 |
2007年 | 《獨生子,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後》 | 電影 |
2006年 | 《水墨青春》 | 電影 |
2005年 | 《夜景》 | 電影 |
2005年 | 《少年花草黃》 | 電影 |
2005年 | 《短句》 | 電影 |
2004年 | 《丑角登場》 | 電影 |
2004年 | 《蔓延》 | 電影 |
2004年 | 《霧語》 | 電影 |
2004年 | 《石頭和那個娜娜》 | 電影 |
2004年 | 《死亡的內景》 | 電影 |
2003年 | 《哎呀呀,去哺乳》 | 電影 |
2003年 | 《臉不變色心不跳》 | 電影 |
2001年 | 《舊約》 | 電影 |
1999年 | 《男男女女》 | 電影 |
製作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9年 | 《志同志》 | 電影 |
2008年 | 《二冬》 | 電影 |
2003年 | 《哎呀呀,去哺乳》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7年 | 《我們是共產主義省略號》 | 電影 |
主筆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02年 | 《現代文明畫報》 | 同性戀期刊 |
參演紀錄片
時間 | 名稱 |
---|---|
2015年 | 《以我之名:中國同性戀群體實錄》 |
參演電影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0-12 | 第2屆 | 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 《野草莓》 | 提名 |
2007 | ---- | 美國紐約赫爾曼哈梅特國際文學獎 | ---- | 獲獎 |
2002 | ----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議會獎 | ---- | 獲獎 |
2002 | ---- | 美國IGLHRC緋利帕獎 | ---- | 獲獎 |
2001 | ---- | 德國之聲文學大獎 | 《舅舅的人間煙火》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