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院使,使職名。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後置為長官,以敬翔為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政院使
- 別名:樞密院使
- 性質:古代官員
- 朝代:五代後梁
崇政院使,使職名。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後置為長官,以敬翔為之。
崇政院使,使職名。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後置為長官,以敬翔為之。沿革使職名。五代後梁太祖開平元年(907)改樞密院為崇政院後置為長官,以敬翔為之。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崇政院依舊為樞密院,復為...
崇政院 官署名。五代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改樞密院置,設院使、副使各一人,備顧問,參謀議,于禁中承皇帝旨意,宣於宰相執行之。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改為樞密院。
朱溫代唐,改樞密院為崇政院,用謀臣敬翔為崇政使。時崇政使之職在備顧問、參謀議,崇政使為樞密使,權同宰相。宋時樞密使作為樞密院長官,與宰相(同平章事)共同負責軍國要政,實則以宰相主政,樞密主兵。樞密院長官有時為知...
樞密副使,是古代官名,在南宋時期品級為正二品,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改崇政院副使置,為樞密院副長官。沿革 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改崇政院副使置,為樞密院副長官。宋初因之。宋神宗元豐(1078年—1085年)...
二院 【二院】五代、宋中書省、樞密院的合稱。《澠水燕談錄·五·官制》:“唐以中官為樞密使,與中尉謂之‘內貴’。梁為崇政院使。後唐舊有帶相印者,分東、西二院。晉廢。國初復置,與中書為二府,亦名二院。”
早在唐昭宗末,朱全忠控制朝政,大誅宦官,以心腹蔣玄暉為唐樞密使,宦官統治樞密使的現象開始改變。到朱全忠篡位建立後梁,立志改宦官之弊,樞密院更用文人。同時,機構也稍有增大,人數稍多,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設崇政使、副使、崇敬...
廢樞密院 樞密使一職設定於唐憲宗時期,由宦官擔任,最初只負責接遞奏表,傳達帝旨,後漸干政,與兩神策軍中尉並稱"四貴"得以參政、議政。唐末誅殺宦官,開始以朝臣任樞密使,後梁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職務仍舊參決軍國大政,宰相反...
俄充崇政院直學士,或預咨謀,而儼然正色,不畏強御。衡王入朝,重臣李振輩皆致拜,惟愚長揖。末帝讓之曰:“衡王,朕之兄。朕猶致拜,崇政使李振等皆拜,爾何傲耶!”對曰:“陛下以家人禮兄,振等私臣也。臣居朝列,與王...
後梁不用宦官掌樞密,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設院使,任士人,備皇帝顧問。後唐恢復樞密院,設院使、副使。後唐莊宗時候,用武臣為樞密使,從此,文事任中書,武事任樞密。樞密使分宰相事權,有“樞相”之稱。五代以“使”名官的...
孛羅帖木兒入京期間,伯顏忽都皇后受了驚嚇,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得病去世。十二月,中書省請求將奇皇后升為正宮皇后,惠宗不答;又奏請將資正院改為崇政院,兼領中政院,惠宗才授予其正宮皇后的冊寶。就在元廷內戰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