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石寶塔,位於湖北省蒲圻市,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塔身全以青石砌成,七層六角,高17米,底層置門,以上各層設窗,層檐舒展,疊角飛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峨石寶塔
- 地理位置:湖北省蒲圻市
- 始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 地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鳳雛庵,神龍洞,
發展歷史
峨石寶塔的人文景觀也獨樹一幟。早在盛唐時代,山上就建有寶塔,北宋時期,韓琦、范仲淹等一代名將,在峨石寶塔屯兵設寨 ,戍邊禦敵,留下眾多文物古蹟。明清時期,廟宇林立,紅極一時。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來,隨著古赤壁成為傳統教育的基地和旅遊聖地,峨石寶塔也成為中外遊客到古赤壁旅遊的熱線,累計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登臨峨石寶塔,視察革命聖地的變遷。
主要景點
峨石寶塔是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物與革命舊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風景名勝區,高44米,共九層,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
峨石寶塔平面八角形,九層,高約44米,樓閣式磚塔,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這座古塔成為革命聖地的標誌和象徵。建國後,國務院將延峨石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延安革命舊址之中。峨石寶塔上,歷史文物和現代革命文物星羅棋布,交相輝映,滿山綠樹成蔭,花草爭艷。延安旅遊集團公司成立後,又投入大量資金,在山下修仿古式山門、上山踏步道,整修了摘星樓、烽火台、新添置了巨型大鐘一座,巨型大鼓一尊。 喻名“平安鐘”、“太平鼓”,遊人擊之金聲玉振,山鳴谷應,“一擊則身體健康,喜氣滿庭;二擊則風調雨順,物阜民豐;三擊則國泰民安、普天同慶”。山上還修建了休閒觀光設施和風味小吃,遊人在遊覽之餘還可。裝飾了大量的泛光和霓虹燈具,一到夜間,寶塔、摘星樓、烽火台、上山道滿山綠樹相映在各色燈影中,恍若仙境,映照得山城延安更加秀美壯麗。寶塔山是古赤壁最重要的遊覽區之一,中外賓客無不登山憑眺,縱觀聖地全貌。
在塔旁邊有一口明代鑄造的鐵鐘,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它來報時和報警。此外山上還有長達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山上現已建成為峨石寶塔公園,林木蔥鬱,環境優美。
蒲圻市峨石寶塔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東接鹹寧,南界崇陽,西鄰湖南臨湘,北連嘉魚,西北隔長江與洪湖相望。黃武二年(公元 223年)置蒲圻縣,西梁湖在縣東北,湖多蒲草,吳帝立蒲圻縣,因蒲為名(圻是方圓百里之地的意思)。1986年7月廢縣置市。總面積1723平方公里,是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全市現有5個區,6個市轄鎮,19個鄉,6個區轄鎮。
鳳雛庵
赤壁之戰後,龐統先被魯肅推薦給孫權,未能重用,後經諸葛亮舉薦,被劉備拜為副軍師。公元211年,佐劉備入川,進取益州,在圍攻佳雒城的戰鬥中,中埋伏,死於落鳳波。人們傳說,龐統死後化為鳳凰又飛回了金鸞山,金鸞山由此而得名,鸞即鳳也。
鳳雛庵建於1846年,原為九重大殿,今僅存一間,面積300平方米,正殿供奉鳳雛先生全身塑像,神龕兩側有對聯一副:“造物忌多才,龍鳳豈容歸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對造物主的忌才表示怨憤,對龐統早逝深表惋惜。鳳雛庵前有千年古銀杏一棵,雌雄同生、枝繁葉茂、綠蔭覆蓋,臨風颯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