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白蠟

峨眉山白蠟

峨眉山白蠟,產於峨眉山的白蠟。白蠟又名蟲白蠟、川蠟。白蠟屬世界珍稀特產,是中國先民的光明聖物和醫藥瑰寶,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在全世界所有動物蠟、植物蠟、礦物蠟和合成蠟中,蟲白蠟有“蠟中之王”的美譽。因只產於中國,被稱為“中國蠟”,又因主產於四川而稱為“川蠟”。峨眉山市素有“中國白蠟之鄉”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峨眉山白蠟
  • 拉丁學名:Fraxinusvelutina Torrbi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捩花目
  • 亞目:木犀亞目
  • :木犀科
  • 亞科:木犀亞科
  • :梣族
  • :梣屬
  • 亞種:峨眉山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起源,

形態特徵

白蠟:落葉喬木,高10-12米;樹皮灰褐色,縱裂。芽闊卵形或圓錐形,被棕色柔毛或腺毛。小枝黃褐色,粗糙,無毛或疏被長柔毛,旋即禿淨,皮孔小,不明顯。羽狀複葉長15-25厘米;葉柄長4-6厘米,基部不增厚;葉軸挺直,上面具淺溝,初時疏被柔毛,旋即禿淨;小葉5-7枚,硬紙質,卵形、倒卵狀長圓形至披針形,長3-10厘米,寬2-4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或稍大,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鈍圓或楔形,葉緣具整齊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有時沿中脈兩側被白色長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側脈8-10對,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凸起,明顯網結;小葉柄長3-5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枝梢,長8-10厘米;花序梗長2-4厘米,無毛或被細柔毛,光滑,無皮孔;花雌雄異株;雄花密集,花萼小,鐘狀,長約1毫米,無花冠,花葯與花絲近等長;雌花疏離,花萼大,桶狀,長2-3毫米, 4淺裂,花柱細長,柱頭2裂。翅果匙形,長3-4厘米,寬4-6毫米,上中部最寬,先端銳尖,常呈犁頭狀,基部漸狹,翅平展,下延至堅果中部,堅果圓柱形,長約1.5厘米;宿存萼緊貼于堅果基部,常在一側開口深裂。花期4-5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峨眉山白蠟主要分布於峨眉山

主要價值

本種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甚廣。主要經濟用途為放養白蠟蟲生產白蠟,尤以西南各省栽培最盛。
峨眉山白蠟,即產於峨眉山的白蠟。白蠟屬世界珍稀特產,是中國先民的光明聖物和醫藥瑰寶,中國傳統出口商品。在全世界所有動物蠟、植物蠟、礦物蠟和合成蠟中,蟲白蠟有“蠟中之王”的美譽。因只產於中國,被稱為“中國蠟”,又因主產於四川而稱為“川蠟”。峨眉山市素有“中國白蠟之鄉”之稱。

起源

峨眉山白蠟起源於隋唐時期。相傳隋末唐初藥王孫思邈(581-682)曾兩次來峨眉山踏深山攀懸崖採集各種中草藥,一日在大峨寺後山上發現一棵樹上長有很多果果,果果下方都吊有白色透明的水滴,嘗之如密。繼後又發現樹枝條上有小蟲(白蠟蟲),不久樹條上又長起白雪(就是蠟花)。最後小蟲變成蛾飛出。經試驗,蠟花治傷療瘡有奇效於是藥王動員山民培養此蟲,以至產蟲、產蠟,這就是峨眉山白蠟的起源。  起初白蠟除藥用外,我國人民還發明用白蠟製成蠟燭照明。到了唐代佛教盛行,峨眉山作為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香火鼎盛,慕名前來朝山燒香的僧人和拜佛的教徒絡繹不絕。東南亞一帶僧人和佛教徒把蠟燭帶回去使用,這就是峨眉山白蠟出口的起源。隨著宋、明朝峨眉山高僧先後出訪印度、緬甸、朝鮮、泰國、斯里蘭卡等國傳揚佛教文化,白蠟出口逐年增長。北宋時期太宗太平興國5年(980)萬年寺住持藏真禪師用太宗皇帝御賜的三千兩黃金鑄普賢銅像一尊,像高7.35米,重62噸,就是用白蠟制模,澆鑄而成。
峨眉山白蠟峨眉山白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