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岳松儕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鄒縣
- 出生日期:1891
- 逝世日期:1964年
- 主要成就:西安市政協第一屆委員
人物生平,相關事件,軼事典故,史籍記載,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岳松儕】(1891~1964年),名鶴齡,山東鄒縣人。曾任河南省督軍府書記長、軍法處長、鄭漢鐵路少將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被馮玉祥將軍委任為隴海鐵路局秘書長及顧問,1938年隨該局遷至西安。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安市政協第一屆委員。岳松儕與長安諸名家及徐悲鴻、張大千、關山月、黎雄才等交遊較多,書風勁健奇崛、豪放雄強。擅寫巨字,20世紀四五十年代,西安街頭匾牌多為岳松儕所題。
相關事件
岳松濟(189!一!964年),名鶴齡,山東鄒縣人。曾任河南省督軍府書記長、軍法處長、鄭漢鐵路少將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被馮玉祥將軍委任為隴海鐵路局秘書長及顧問,1938年隨該局遷至西安。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安市政協第一屆委員。
岳松儕(1891——1964),名鶴齡,號老松、尺蠖廬,山東鄒縣人。曾任河南省督軍府書記長、軍法處長、鄭漢鐵路少將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岳松儕被馮玉祥將軍委任為隴海鐵路局秘書長及該局顧問, 1938年,岳松儕隨隴海鐵路局由河南遷至西安。在河南時,岳松儕書名已飲譽中州、遠播齊魯。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西安作為抗戰後方,局勢相對穩定。岳松儕官大名顯,加之生性豁達,全國文藝界人士到西安,多有拜訪岳松儕者。其中徐悲鴻、張大千、陽翰笙、趙望雲、程硯秋、關山月、趙望雲、黎雄才等人到西安拜訪岳松儕,岳為之安排起居。1938年,黎雄才到陝西旅行寫生,途徑西安,住岳松儕處,臨別時將1937年創作的《相馬圖》贈與岳松儕。1946年,岳松儕的學生田文光結婚,岳松儕將此畫題字後轉贈田文光。岳松儕為人豪爽慷慨好義,有齊魯之風,常用一印:《亞聖同里丐聖同鄉武聖同宗》。亞聖者,孟子;丐者,武訓;武聖者,岳飛。1949年2月,趙望雲在西安被捕,各方人士進行營救,岳松儕亦四處奔走。岳松儕家財豐裕,為人寬厚好客,長安書畫界名家如張寒杉、蔡氏昆仲、鄭乃珖、陳瑤生、區麗莊、林金秀、邱星、黃胄等多為其座上客,或品茗談藝,或即興揮毫,高情雅趣,滿屋生輝。1951年,何海霞由四川至西安,吃住無著,投奔岳松儕,在岳松儕處吃、住近兩年。多年以後,八十四歲的何海霞在其《蒼松圖》上題寫:“松儕老人,宛在目前。余與岳公往年之交,其書藝亦如其人。每念長安故人,濟我之危者,松儕老!當時之助,永遠難忘。今已棄我,予緬懷不已。”感念若是。當年迫於生活,何海霞在岳松儕處畫了好些書籤,書籤的背面由岳松儕書寫,但售出者甚少。然而在50年後,何海霞繪畫、岳松儕書寫書籤中有四張上了拍賣會,賣出了三萬二千元的天價。這四張書籤,是秦寶齋拍賣公司在2007年7月14日舉辦的“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出的。前事、後事事隔50年,兩廂對比,不禁使人慨然。
軼事典故
岳松儕畢生致力書法,舉凡鐘鼎石鼓、篆隸章草無不涉獵,於拓跋諸石,用力尤勤。每日自課五百字,晚年患疾,亦臨摹不輟。其臨本雖歷經劫難屢遭毀棄,至今尚有其通臨《散氏盤》、《石門頌》、《爨龍顏》、《張猛龍》、《張黑女》、《松岳靈廟》、《曹全》、《董美人》等九冊存世。其取法之廣、功力之深,足以令人矚目。岳松儕的楷書,早年從唐顏真卿入手,後主攻北魏,遍臨名碑,於《張猛龍》、《張黑女》、《爨龍顏》用功最深,再加以《董美人》與唐塔磚銘,融會貫通。其楷書走斜畫緊結一路,結體嚴謹,點畫精勁,平整中有飛動之意,代表作如《楷書朱子家訓四屏》,通篇500餘字,從始至終無一筆懈怠處。篆書臨《泰山刻石》、《秦權》、《殷仲盤》、《魚冶姬鼎》等,尤得力於《毛公鼎》、《散氏盤》、《泰山刻石》,在章法上於規範之中有變化,疏密勻稱;字形修長,多取縱勢;用筆中鋒,線條勻稱凝重,寫得遒勁修美,別具風神,如其大篆書寫的毛澤東詞《黃鶴樓·菩薩蠻》條幅。其隸書,得力於《張遷》、《石門銘》,融入大篆筆法,用筆藏露互現,方圓兼施,寫得敦實、厚重、古拙而含蓄。其行、草臨《蘭亭》、《集王聖教》、《淳化閣帖》、《三希堂》,主攻米芾和王鐸《擬山園帖》,以北碑化之。以碑化帖,往往出現理、趣不足,岳松儕汲取了王鐸善於用水的“漲墨法”,以溫潤調節雄強,同時以變形打破平實,甚或以大篆字形入行草。其行草書結體有收有放,大開大合,縱橫不羈,勢足力滿;用筆有北碑之骨力,有帖之姿態,有碑之堅韌,有帖之圓柔,方折近於碑,圓轉近於帖,點畫輕重有別,即使牽絲也是氣力充足、力透紙背。岳松儕之書,尤其大字對聯、條屏,雄強奇崛,張揚恣肆,筋骨堅實,峻切兀傲,在水墨氤氳中,呈現出一派豪放的陽剛氣象。四體之中,岳松儕以行草為最,時人有“寇隸岳行”之說。寇者,寇遐;岳者,岳松儕。
史籍記載
《陝西省志·民俗志》第一篇第二章載:“舊時西安寫招牌最多的是岳松儕、馬榮福、周伯敏、寇遐、王靜一等人。”岳松儕擅寫巨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西安,岳松儕寫的巨字招牌處處可見。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說作榜書與小字不同,有“五難”,無大才力與膽魄者不能為。那么,比榜書還要大數倍的大字,就只能稱為“巨字”了。早先沒有投影設備,有“聚米成字”之說。就是字太大,便用布袋將米倒在平場上,將字的間架結構擺布好,用筆雙勾筆畫,這個巨字的形就出來了。岳松儕沒有這樣,寫丈余巨字,將紙粘接成一大片,用如椽巨筆放筆直取,在紙上邊走邊寫。其巨字製作好後,立在大樓頂端,間架毫不鬆散,氣勢雄渾,譽滿長安。曹伯庸先生謂岳松儕曰:“松儕先生固多藝,其於書法四體皆能,篆刻宗浙派,畫不多作,偶一為之,皆楚楚有致。”岳松儕篆刻師法漢印、宗浙派,有時專摹魏晉以前金石文字,有時取鼎彝古文,皆能渾為一體。其刀法爽利挺拔,勁利痛快,刻得有如鏤鐵,有《尺蠖廬印存》行世。岳松儕好刻,家中文玩凡鎮尺、硯台、佛像、銅墨盒、放信紙的木盒等等,或銘或畫,手自鐫刻,斑駁幾遍。曾在葫蘆上以金文刻毛澤東詞《沁園春·長沙》,環繞一周,以字立形,大小由之,古香古色,刀法嫻熟,其技不下京津名手。
歷史評價
新中國成立後,岳松儕被推為政協西安市第一屆委員。在“抗美援朝”運動中,岳松儕義賣作品一千幅,將所得款項全部捐出,用以“保家衛國”。岳松儕晚年以賣字為生,自刻《乳墨生涯》一印以記之;以“精誠無間,百折不回”為左右銘,縱在老病之中仍臨帖不輟,雖劣紙敗墨而雄強之氣依然不減。1964年,岳松儕病逝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