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高蘭科

岩高蘭科

Empetraceae 岩高蘭科,雙子葉植物,3屬,10種,分布於北溫帶和北極,我國有1屬,1種,產東北。灌木,無托葉;花小,單性或兩性,腋生或排成頂生、密集的總狀花序;萼片3-6;無花瓣;雄蕊3,花絲分離,長;子房上位,2-9室;花柱短,柱頭扇形分裂;胚珠每室1顆;果核果狀,多漿汁,有2至多個分果核,每個分果核有1種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高蘭科
  • 拉丁學名:Empetracea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 亞目:岩高蘭亞目 Empetrineae
形態特徵,分布區域,分類知識,代表植物,

形態特徵

常綠匍匐狀矮小灌木。單葉,密集排列,無柄,基部有葉座,無托葉。花小,兩性或單性,單生葉腋或簇生小枝頂端;具苞片或無;萼片2-6,常具色,花瓣狀;無花瓣;雄蕊2-6,下位,花葯2室,縱裂;無花盤;子房上位,球形,2-9室,胚珠每室1顆,橫生,花柱1,短,柱頭星狀或輻射狀分裂,與子房室同數。果近球形,為肉質多漿核果,每1分果核有1種子,種子有豐富的肉質胚乳,胚直立,子葉小。

分布區域

3屬約10種,分布於北溫帶和北極、南美安第斯山、馬爾維納斯群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我國僅1屬1變種。

分類知識

岩高蘭科植物為常綠灌木,葉小,革質,耐旱,叢生;花小,花萼3-6裂;無花瓣;果實為核果,多漿汁。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本科列在杜鵑花目中,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和2003年經過修訂的APG II 分類法不承認這個科,將各屬合併到杜鵑花科中。

代表植物

1. 岩高蘭Empetrum nigrum L.
1a. 岩高蘭(原變種)
var. nigrum
原變種不產我國。
1b.東北岩高蘭(變種)
var. japonicum K.
常綠匍匐狀小灌木,高20-50厘米,稀達1米;多分枝,小枝紅褐色.幼枝多少被微柔毛。葉輪生或互動對生,下傾或水平伸展,線形,長4-5毫米.寬1-1.5毫米,先端鈍,邊緣略反卷,無毛,葉面具皺紋,有光澤,幼葉邊緣具稀疏腺狀緣毛,葉面中脈凹陷;無柄。花單性異株,1-3朵生於上部葉腋,無花梗;苞片3-4,鱗片狀,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萼片6,外層卵圓形,長約1.5毫米,裡層披針形,與外層等長,暗紅色,花瓣狀,先端內卷,無花瓣;雄蕊3,花絲線形,長約4毫米,花葯較小;子房近陀螺形,長約0.6毫米,上部徑0.8毫米,無毛,花柱極短,柱頭輻射狀6-9裂。果徑約5毫米,成熟時紫紅色至黑色。
產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生於海拔775-1460米的石山或林中。分布於蒙古、蘇聯(西伯利亞)、朝鮮和日本。
果甜,可食或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