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門司村

岩門司村

岩門司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黃平縣谷隴鎮東部,谷隴鎮政府駐地17公里。東鄰浦江村,南鄰台江革一鄉,全村轄三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全村201戶,人口1360人。全村田土面積96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岩門司村
  • 行政區類別:貴州省黔東南黃平縣
  • 下轄地區:谷隴鎮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6100
  • 地理位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
  • 面積:965畝
  • 人口:1360人
  • 著名景點:岩門司
  • 車牌代碼:貴H
  • 田土面積:965畝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東鄰浦江村,南鄰台江革一鄉,全村轄三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全村201戶,人口1360人。全村田土面積965畝。該村重視科技推廣工作,通過邀請鎮農業技術人員、養殖大戶 到課堂上進行授課,增強民眾的科技知識,進一步提高了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的科技能力。
在農村農忙的時節,採取廣播培訓,適時選擇在早、中、晚三個空閒時間,播放水稻寬窄行栽插技術、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等,為民眾送去及時雨。利用廣播培訓達123人次,使民眾達到了生產學習“兩不誤”的目的。還實地參觀。共組織廣大民眾、養殖戶等到村養豬大戶家中參觀學習,聽取養豬戶的實踐經驗和方法,激發民眾發展養殖的興趣,進一步加快村的養殖業的步伐。
岩門司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8畝(其中:田71畝,地87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小麥大麥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470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畝;荒山荒地330.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73戶已通自來水,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農用運輸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58口。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63萬元,畜牧業收入28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3頭,肉牛33頭,肉羊17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7.3萬元,工資性收入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人,在省內務工3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10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2萬元,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47人。其中農業人口287人,勞動力14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15人,漢族17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5人,享受低保2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集體經濟的收入和支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2人。

發展重點

發展重點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基礎設施差; 2、民眾增收難; 3、村內無教育、科技、文化設施; 4、農田水利設施缺乏,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5、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缺乏支柱產業;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發展核桃產業60畝; 2、大力發展養殖業(其中豬180頭、牛60頭、羊120隻); 3、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0人。

地圖信息

地址: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