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節連,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蕨葉人字果Dichocarpum dalzielii (Drumm.et Hutch.)W.T.Wang et Hsiao的根莖及根。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癰瘡腫毒,外傷腫痛,跌打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岩節連
- 別稱:野黃連、龍節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屬:人字果屬
- 種:蕨葉人字果
- 分布區域: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 採收時間:冬季
-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莖及根。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癰瘡腫毒,外傷腫痛,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爛敷。
採集加工
栽培3-4年後,於冬季將根挖出,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或烘乾。
形態特徵
植株全體無毛。根狀莖較短,密生多數黃褐色的鬚根。葉3-11枚,全部基生,為鳥趾狀複葉;葉片草質,寬3.5-10厘米;中央指片菱形,長2.5-6.5(-7.5)厘米,寬1.7-3(-3.5)厘米,中部以上具3-4對淺裂片,邊緣有鋸齒,側生指片有5枚或7枚小葉,小葉不等大,斜菱形或斜卵形,最大的小葉比中央指片略小,最小的小葉長僅8毫米,寬僅4毫米;葉柄長3.5-11.5厘米。花葶3-11條,高20-28厘米;復單歧聚傘花序長5-10厘米,有3-8花;花梗長2-3厘米;苞片通常無柄,下部的長1-2.1厘米,最上部的長2-3毫米,三全裂;花直徑1.4-1.8厘米;萼片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長8-10毫米,寬3.8-4毫米,頂端鈍尖;花瓣金黃色,長2.8-4.5毫米,瓣片近圓形,頂端微凹或有時全緣,常在凹缺中央具一小短尖;雄蕊多數,長3.5-4.5毫米,花葯寬橢圓形,長約0.8毫米;子房狹倒卵形,長7-8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蓇葖倒人字狀叉開,狹倒卵狀披針形,連同2毫米長的細喙共長11-12毫米;種子約8粒,近圓球形,直徑約1毫米,褐色,光滑。4-5月開花,5-6月結果。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1600m的山地密林下,溪旁或溝邊陰濕處。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相關論述
《貴州民間藥物》:“消腫,散毒。治紅腫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