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村(雲南楚雄州永仁縣中和鎮下轄村)

岔河村(雲南楚雄州永仁縣中和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岔河村位於雲南省楚雄永仁縣中和鎮,屬於山區。距離鎮14.00公里, 國土面積44.66平方公里,海拔175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96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1068.00畝,其中人均耕地1.19畝;有林地62251.90畝。

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3戶,有鄉村人口863人,其中農業人口863人,勞動力71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87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1.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52.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岔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楚雄州永仁縣中和鎮
  • 面積:44.66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基層組織,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永仁縣中和鎮,地處鎮東北邊,距 鎮政府所在地14.00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42公里。東鄰維的,南鄰支那,西鄰中和村委會,北鄰永興。轄岔河、上橄欖村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18戶,有鄉村人口899人,其中農業人口899人,勞動力60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17人。
全村國土面積44.66平方公里,海拔1,75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 ℃,年降水量960.00毫米,適合種植 水稻等農作物。
全村耕地面積1,068.00畝,人均耕地 1.2畝,林地62,251.9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201.4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7.00元。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68.00畝(其中:田475.00畝,地593.00畝),人均耕地1.19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62251.9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76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97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3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0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1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9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3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2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3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1.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1.57萬元,畜牧業收入212.29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40頭,肉牛260頭,肉羊1731頭); 林業收入79.34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6.81萬元, 工資性收入22.94萬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5852.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9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2人 ,在省內務工62人,到省外務工6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8個,黨員總數61人,黨員中男黨員54人,女黨員7人。 團員7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1.6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烤菸、畜牧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3戶,共鄉村人口863人,其中男性422人,女性441人。其中農業人口863人,勞動力719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2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支那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城關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14.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58人,中學生5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4.0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65.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岔河地處高寒山區,山高、坡陡、氣候冷涼,土地零散,不易搞規模化種植,糧食產量不高,農民收入增加緩慢。 2、基礎設施差。 3、村間道路都是土路,特別是上下橄欖村雨天路極為難走。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長箐、老街子、丫口組由於地處高山,氣候冷涼,適宜種植核桃、藥材雜物。 2、上橄欖村、下橄欖村適合發展蠶桑產業,岔河、早谷田、冷水箐等5組氣候較高一點,適宜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