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口

岔口

岔口,是指道路分岔的地方。通常用來形容一條主幹道延伸過程中出現分幹道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岔口
  • 外文名:road junction
  • 拼音:chà kǒu
  • 注音:ㄔㄚˋ ㄎㄡˇ
詞語概念,岔口戰役,隴西縣通安驛岔口社,簡介,藥材,涼皮,山西省古交市岔口鄉,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岔口鎮,岔口岩,

詞語概念

詞目:岔口
拼音:chà kǒu
注音:ㄔㄚˋ ㄎㄡˇ
英文:road junction
詞義:道路的分岔

岔口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陝西省延長縣岔口、關莊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戰。  1947年8月下旬,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謝(富治)集團由晉南渡過黃河,挺進豫西,直逼潼關,威脅西安。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急令在陝北綏德、米脂地區的所部整編第1、第29軍軍部率整編第1、第90、第17、第38師等部共8個旅南下,拱衛西安和關中,9月7日進至清澗縣城以北地區。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為策應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在豫西作戰,決心集中兵力於延川地區尋機在運動中殲敵一部,阻止國民黨軍南下。8日,以第2縱隊進至永坪地區佯裝野戰軍主力,對南下的國民黨軍實施追擊;以第1、第3縱隊及新編第4旅、教導旅隱蔽進入延川以南交口鎮地區待機。11日,整編第90師由清澗出發向永坪方向搜尋,掩護主力開進。12日,當整編第1、第29軍主力由清澗南下抵達延川西北地區時,西北野戰軍主力即向其左翼逼近,並於14日9時在關莊地區突然發起進攻,戰至黃昏,雙方形成對峙。15日,西北野戰軍調整部署,主力撤至公路兩側,第2縱隊占領岔口以北高地。16日晨,整編第1、第29軍以密集隊形西進,西北野戰軍主力即展開追擊。當國民黨軍進至岔口鎮附近時,第2縱隊予以頑強阻擊,造成對國民黨軍南北夾擊之勢,重創其整編第17師第12旅、整編第38師第55旅。16日,整編第1、第29軍軍部及所屬部隊在整編第90師的接應下,趁冰雹大雨撤逃,戰役結束。是役,西北野戰軍共殲國民黨軍4000餘人。

隴西縣通安驛岔口社

簡介

岔口社為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通安驛鎮政府駐地,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氣溫7.3℃,距縣城43公里。總戶數為102戶341人,土地面積142畝。主要以玉米、洋芋、藥材為主。2008年獲得“五個好”村黨支部稱號。這裡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古建築雄居,聲聞四達;省級森林公園亭台樓榭,風景秀麗。

藥材

岔口有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黨參、當歸等十多種藥材已有上千年的栽種歷史,甘草、柴胡、地骨皮等四十多種野生中藥材遍布全縣,各地六百多種藥材源源不斷地運向隴西,又運往全國。

涼皮

全國傳統名小吃中的陝西涼皮既是米皮,尤以漢中涼皮最為出名,其特點是米皮質地柔軟,口味濃郁。在岔口流行的麵皮有漢中涼皮、岐山擀麵皮以及回民兄弟的麻醬涼皮多種
岔口

山西省古交市岔口鄉

位於古交市西南端,是距離市中心最遠的鄉,鄉政府駐下陽坡村。國土面積176.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528畝,總人口901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2人,轄隨公溝村、老鴉溝村、岔口村、提子頭村、塔地溝村、尖牛坪村、鴻雁溝村、關頭村、大應寒村、寨底村、大濟溝村、小濟溝村、新房村、席麻溝村、杜里溝村、石相溝村、麻會村、梁兒上村、周山莊村、安家溝村20個村委會,34個自然村,1999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1030萬元,財政收入30.62萬元,人均純收入1319.60元。

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岔口鄉

平定縣岔口鄉地處平定縣城東北部,鄉政府駐地為岔口村,距縣城45公里,2000年12月撤併鄉鎮,原黃統嶺鄉併入岔口鄉,總面積200平方米,下轄46個行政村,近100個自然村,轄區總人口21000人,是一個農業與工業並舉,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農村建制鄉。該鄉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轄區地勢崎嶇不平,地質肥沃,適於玉米、蔬菜、穀子等農作物的種植,糧產總面積3.6萬畝,年產優質玉米1500萬公斤。工業有化工、耐火、碳素、加工等企業,並有豐富的鋁礬石、石膏等資源,到2012年底,全鄉共有工業企業42個,其中耐火加工28個,非煤8個,碳素廠4個,其他2個,其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2個(永安鈦業有限公司,晉源碳素製品廠),工業總產值2億元以上,年利稅2000萬元。2012年底全鄉人均純收入達到6891元。

岔口鎮

岔口鎮是革命老區,地處歙縣皖浙邊陲大洲源,黃山——千島湖公路穿境而過,距縣城44公里,千島湖88公里。西南與新溪口鄉武陽鄉接壤,北與杞梓里鎮相鄰,東與浙江省淳安縣毗鄰,是歙縣的東南門戶。鎮政府位於鎮域西部岔口村,新安江上游支流大源河與小源河在此匯聚,呈“Y”字形,“岔口”因此得名。岔口自古以來就是大洲源日用消費品和土特產品重要的集散地,是大洲源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岔口岩

岔口岩。位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鄉鯉魚山村南200米處的鯉魚山山腰,洞口為呈“品”字形的3個開口, 高2-3米,入洞30米處3洞互相連線。據廣西博物館、縣文化館的考查,在洞口發現文化堆積層長10米,厚0.9米,寬1米,出土的有磨製石鑿、石斧、石環、陶紋輪、陶鼎足,並有野驢、象、虎等動物的牙齒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